1994年出生的赵健。是南京师范大学戏剧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自认为是个“异类”,这个寒假,当他的同学忙于游戏、恋爱、考证复习时,他组织了一场名为“思奔”的活动。
在2014年1月18日到24日的一周时间里,30多位年轻人聚首南京,晨练、读书、畅谈理想。他们的态度和做派,让获邀前来参加围炉夜话的学者们动容——这些“玩思想”的年轻人们确实与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格格不入,但这才是青春本来的样子。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
身体和思想,一起奔跑
2014年元旦后,赵健从贵州回来,还没等放下行李,就接到了读书会会员的信息,“近期是不是再组织次活动?”
读书会,全名“嘤鸣读书会”,是赵健在2013年组织成立的一个社会公益组织,平时除了读书,还会组织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之类的活动。2013年元旦前,赵健去贵州回访暑假时曾帮扶的山区小学,读书会的活动停滞了一段时间。
躺在床上的赵健睡不着,“思奔”这个词突然在脑中出现。
“其实在一开始没有想到特殊的含义。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成人礼。”赵健笑着说。他的个子很高,脸色黝黑,坐在椅子上总是挺拔的,说话时,总是隔着黑框眼镜紧盯着对方。娴熟的谈话技巧,谦卑的姿态,让人很难想象,他刚刚20岁。
这个从来就很了解自己的年轻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年礼的样子,“让自己出离纷杂平庸的生活,让思想和身体奔跑。”
赵健是个行动派,他很快就制订好了这次活动的形式。
这是一份《思奔青年手册》,手册包括3页正反打印的A4纸,纸已经有些磨毛了边,上面还有茶渍。册子的封面上印着“趁年轻,去思奔!”的标语,也印有流行歌曲《私奔》。
翻开里面,丰富的内容让人吃惊——每天早上7点30分起床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唐渊博教练教授传统气功八段锦,这是因为“健身气功八段锦不同于现在的运动方式,重点在于内省、自我观察,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
随后的晨读中,参加者诵读《道德经》,并大声朗读自带的诗歌散文。
在君和堂中医馆学习传统文化,在诺那师佛纪念馆体悟佛学,在知语轩青年空间思辨公益与商业的异同,在青果咖啡馆畅谈创业理想,在约翰马吉图书馆感受书法家的人文情怀。
与著名作家叶兆言、格非、毕飞宇、朱大可、南中医图书馆终身名誉馆长吉文辉、诗人梁雪波、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鹏、著名书画家陈世雄深度交流、围炉夜话……
读书会、电影沙龙、拉筋、静坐、冥想……
一呼百应,思奔不是一个人的事
这些计划都出自赵健之手,在他看来,思想的行动,身体的行动,都是当今年轻人最缺少的东西。
“我深知这一点,因为我就身处其中。”赵健说,他曾经憧憬无比的大学生活让他失望,“在我的印象里,大学生活应该是充满了沙龙、聚会、思想激荡的,但现在呢?现实中要么抛弃理想,每日游戏,要么太有计划,在各种考证中耗尽青春。”
赵健制订“思奔”计划,就是想要打破一些“枷锁”。
不过,因为临近年底,赵健对于参赛者人数没抱太大希望。“本来只是想找10位在南京的年轻人朋友,我们提供住宿,宿舍刚好能住开。”
谁知道第二天,赵健就收到了200多份申请,“都是从微信上传播出去的,一传十,十传百。”赵健说,他突然觉得,“当代大学生不是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情怀,而且缺乏机会。”
赵健和几位义工显然没有能力接纳如此多的参加者,他们只好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是,“有公益情怀,最好是参加过各种社会活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不迂腐;尊重西方文明,但不过分推崇;知行合一。”
之所以制订这样的标准,赵健解释说,他并不想只办一次“思奔”,先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者,容易让这个活动扩散到远方。
在交给参与者的《思奔青年手册》中,赵健交代了“注意事项”和“思奔守则”,很大一部分,借鉴了其他公益活动的规则,比如:禁止饮酒;严禁暴力行为;尊重当地的传统与习俗;保护环境。
1月18日,思奔开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大学生聚首南京。这并非是一场轻松且浮皮潦草的旅行,参与者每天6点就得起床,在未参与者看来,他们诵读《道德经》,练习八段锦的“修行”不够安逸,甚至有些可笑。
但参与者乐在其中,他们接近了宗教,修习了传统文化,也更认清了自己。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每天晚上的围炉夜话都有神秘的嘉宾到访,而这些早已成名的学者,比课堂上的老师更加可亲——他们不止作为一个传授灌输的教育者,也会作为平等的倾听者。
平时不离手的智能手机早已被丢在一旁了,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讨论与思想碰撞的过程。
这样的状态,让参与者乐在其中,在后来的心得体会中,有人认为,这样的氛围,让人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青春激荡,理想至上;有人认为,在思奔中,他们跳出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放松了心绪,梳理了心灵发展的脉络,认清了自己。
而获邀参与“思奔”的学者们,也被眼前的年轻人们感动,这些年轻人颠覆了人们对“90后”不重思想的固有印象。
著名批评家、作家朱大可寄语思奔青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在年轻时迷茫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保持做梦的状态很重要,尤其是到了我这个年纪。”著名作家毕飞宇对“思奔”充满期待:“愿更多的青年勇于实践,锻炼身体和思想,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生命形态。”著名书法家陈世雄先生说:“我被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深深感动,哪怕再苦的条件,我都会愿意陪伴他们一同成长。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未来,世界终归是属于他们这一代的。”
热心公益,制订“未来大学”计划
比起精神食粮上的丰满,这一次的思奔物质方面是简陋的——不少参与者只能在住宿处睡睡袋,前往各个活动地点时,也只能乘坐公交车自行前往,连平时聚会沙龙的场所,也是赵健找一位老师借的。出乎意料,这个原本作为中医图书馆的所在,却更加丰富了思奔的行程。
“这次活动是纯公益的,不向队员收费,也没有拉赞助。”赵健说,许多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都得自己补贴交通费。像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终身名誉馆长吉文辉,在复旦大学的课程收费高达数万元,但在思奔中,他分文不取,还乘坐公交车来给队员上课。
这不禁让人感叹于赵健的能量——这位大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凝聚到了许多千金难求的学者,联系到了书店、药房等场所,还一手策划了整个儿行程。
“这一切全得益于我之前参加的公益活动。”赵健说,这次思奔活动,也是他多年“社会活动”的一次梳理。
赵健从事社会活动已经好几年。
“高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了,陆续接触了一些家庭比较贫困或者患病的儿童,那个时候就觉得要帮助他们。”赵健说,高三时,他参与创建了一个叫做“爱之源”的公益组织,不过,因为经验不足和课业紧张,这个组织只维持了不到一年。
进入大学后,赵健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公益活动。他已经成立了好几个南京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公益组织。
“乐活南京,主要针对唐氏症患者。DFC,孩童创意行动。嘤鸣读书会,青年人思想交流。”赵健扳着指头说。
赵健说,社会公益组织应该是连接政府与商业组织的桥梁,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正在飞速发展。遗憾的是,目前在青年大学生中,有这种意识的人还不多。
赵健说,因为忙于各种社会活动,他回学校大多是为了上专业课,而回宿舍的时间很少,“基本上每次回去,都看到舍友在联机打游戏,要知道一开学时,大家也是有理想的。”
虽然被称为“异类”,但赵健的收获在别处,他认识了可一书店的老板,这次的思奔活动中,可一书店提供了场地,还请来了30多位当代诗人;他认识了许多知名的学者,他们认同他的价值观,并且与这位年轻人成了朋友;他学到了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他的思想比同龄人更有深度和广度,甚至能让人感受到“青春”与“成熟”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我得到的显然更多,这就是我的事业。”赵健说,他的行为正在被认可,南京有好几所大学找到这位大二学生,请他上门演讲。而他自己,经过梳理后,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有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有许多老师为招收不到合适的学生而苦恼。我跟很多老师商量过,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赵健说,目前他正在制订一个名为“未来大学”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