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炎(法国独立影像策展人)
■彭涛
198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壁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法国波尔多高等美术学院 Ecole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 d’art de Bordeaux “造型艺术Art plastique”专业,获学士( DNAP法国造型艺术国家文凭)学位;2009年毕业于同校“艺术与多媒体Art et Médias”专业,获硕士(DNSEP 法国最高造型艺术表现国家文凭)学位;2009年工作于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个展
2007年10月 “意外——图像的共振”,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美术馆。
2013年1月 “分离构造”,彭涛,高雷双个展,金鹰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群展
2012年7月 “ Chin Chin,中法当代艺术家交流展”,南京古岸画廊。
2011年10月 第二届留法艺术家综合媒体展“无远弗届2”,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0年12月 第一届留法艺术家综合媒体展“无远弗届1”,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瑞耕堂展厅。
2009年6月 当代艺术群展“字屏”,法国波尔多“Cortex Athletico Gallery”艺术空间。
观看彭涛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更需要冷静的沉思以及视野上的豁达。在其大体量的画布上,各种厚重的材料层,颜料油漆层交叠衬映,正如地质中不同年代的矿石层,堆积、喷洒、覆盖,每一次复杂的图层制作,最终归结为无论从重量、还是质量以及体量上,所追寻的一种磅礴壮阔的“自然之气”,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也许彭涛作品延续了南京本地艺术家早期关注材料的传统,但彭涛对于材料的运用,并非仅限于对画面语言或肌理效果的传统代理,而是来自于材料本身所凸显出形制与概念上的补足作用,区别于笔触、颜色、形状等画面形式之外而独立存在。比如碳元素:炼金术中的黑色原料,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比喻灵魂的黑夜,在其《寂静岭》系列中,碳被用来作为对于太阳黑子的隐喻与变电站构成遥遥相望却近在咫尺的冲突。
而建筑中所使用的材质也被彭涛出其不意地用在了画面上,往往在工地中才能见到的飞沙走石,钢筋混凝,支架林立的景象被艺术家巧妙地引入并转变为其独有的画面语言与气氛。“我希望观众站在我的画面前,能够感受到一座建筑在你眼前坍塌”。
在其“衔尾蛇”系列中,西方神话中表达自我吞食和循环往复的象征符号被用来喻示当今人类技术文明意外与进程这一周而复始的怪圈。其中由10张大型画作组成的列阵背后,呈现出的是真实性事件的地标以及事件背后的氛围。
早在2007年,彭涛就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University Bordeaux 1 )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图像共振”,反响盛况,作品销售一空。后在其导师的引荐下接触到了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系留(Paul Virilio)的理论,并于研究生阶段独立翻译了保罗·维系留的法语版《意外本原 L'accident originel(2005)》。书中所提出的在后工业时代中由于工程技术革新,极速现象以及虚拟入侵而不断翻新的意外结构与形制等独特观念,对艺术家近期作品转型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大致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作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