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乐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小企鹅”都15岁了
15年来,你在跟谁聊?
网友感慨:“真是一段青春的记忆”
马年QQ公仔

  1999年2月10日,一款名为OICQ的即时聊天软件正式上线,迅速为网民接受,后来OICQ改名为QQ,现已成为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昨天,这只“小企鹅”15岁了。

  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1995年,老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互联网进化发展,人们的网络沟通交流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从聊天室、论坛、MSN、QQ、人人网,再到微博、微信……

  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郝多

  QQ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

  昨天,QQ迎来15岁生日,不少网友通过晒“Q龄”回望和“小企鹅”共同成长的日子。“哇,一个时代的15年,也是我青春的积淀。”有着14年Q龄的网友“羽球水枪”说:“学上网第一件事就是学用QQ,每次登录,看到企鹅跳动,顿时心律加快,竟不知所措,打字是两个食指,找半天才能打一个字。一小时三块钱网费,让我少吃多少肉啊!”不少80后网友发出感慨:“QQ号简直就是年龄的象征。”

  1999年,1980年出生的小李上大一,“当时OICQ挺风靡的,在网吧打游戏时,同学问我,你还要弄个OICQ啊?我说帮我弄个吧。”小李还记得,他起的第一个QQ名叫“悠悠”。如今,QQ已经“陪伴”小李十多年了,他的QQ名也早就改过了,“我同学里不少人都是七位数的QQ号码,也有人中途被盗号了,找不到那种‘老人’的感觉了。”小李笑称,每年QQ过生日,网上都会晒出从2000年到现在每个版本的图片,“看了真的很亲切,有一种致青春的感觉。”

  据腾讯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目前QQ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1.89亿(截止到2月10日的数据),QQ账号也从最初的5位数,发展到现在的10位数。

  曾红极一时的它们,走向衰败

  其实,QQ的15年,也是社交聊天工具发展的15年。从聊天室、论坛、MSN、QQ、人人网,再到微博、微信……15年间,社交聊天工具不断演变,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我上大学那会儿,2000年,学校的服务器很差,在宿舍上网都用‘猫’,那时的论坛是没有图的,所以不是流传一句话嘛——图多杀猫,说的就是这个。”曾在南大读书的小吴说,“那时候,男生的娱乐活动大多是去网吧玩游戏,不过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基本都是去逛下小百合,我一般去看看游戏论坛和自己院系的论坛。论坛里说的事和现在差不多,比如学校的热点,游戏怎么玩,东西在哪买之类的。”

  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小吴不记得最鼎盛时小百合论坛有多少人同时在线,“也确实有人太多登录不上去的时候,听说最夸张的时候,一天有上万个帖子。不过,毕业后好像就再没上过小百合了。”

  小吴说:“那个年代,BBS是唯一的交流平台,所以才会有那样一段鼎盛时期。可现在,交流平台如此众多,方便快捷的微博、微信,更是让大家远离了BBS。”

  “过去我们都不用QQ的,觉得很土,只用MSN。”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领小董说。早在2000年初,她就成为MSN的忠实用户,理由很简单:它“爹”是微软。因为有微软的支持,作为“富二代”的MSN,很快被众多白领看中,成为最重要的聊天利器。“那时候QQ也刚出来,”小董坦言,周围也有人用QQ,在“MSN党”看来,“挺土的。”

  不过仅仅一两年后,QQ就异军突起,并一改给大众的“凤凰男”印象。随着QQ空间、QQ游戏等附加功能陆续推出,立即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瞬间变身“高富帅”。

  2013年,MSN在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停用,但它在内地的市场份额,早已被QQ挤得所剩无几,加上微信、微博、连我的接连出世,MSN渐渐销声匿迹。

  微博、微信横空出世

  改变了网络生活

  随着2010年前后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以及2011年微信铺天盖地“袭来”,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140个汉字传递思想,成为两年前最时尚的网络交流方式,而这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兴起,对论坛来说也几乎是“致命”的。

  如今担任天涯管理员之一的“比赛是五个人的”(以下简称“比五”),是南京江宁人。作为“娱乐八卦版”的首席版主,“比五”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学历史老师。“比五”觉得,微博对论坛的影响不仅在于点击量,更关键的是,很多优秀写手被微博挖走;而微博的快速传播力,则帮助他们红得更快。于是,论坛有质量的帖子、有想法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

  微博笑看风云之时,突然“杀”出了个微信。“现在好像用微信更方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有了这种感觉。朋友圈、手机支付、电话会议、游戏开放平台、自媒体订阅……这些与微信关联起来的功能,丰富而不臃肿,让人们感到便利。而微信的简单便捷,也吸引了对网络交流并不“感冒”的中老年人。“我们家有个群,从大伯到小侄子,十几个人在里面,家里有什么事,在微信群吱一声,全家人都知道了。”24岁的白领小龚说。

  而对于学生来说,实名制的“人人网”依旧是他们的大本营。“别人我才不关心那么多,关心的无非就是周围这几个。”作为人人网7年的老用户,李小姐从大一就注册了“校内网”(2009年8月改名为“人人网”)。“那时可火了,虽然我们嘴上不说,但是大家都是以点击量‘论成败’的。而那些动辄上万点击量的学生,无疑就是‘校内红人’。”如今虽然已经进入职场,有了微博、微信,但李小姐还是习惯把自己的最新动态在人人网上公布一份,让老同学知道。

  社交聊天工具大事记

  1998年:西祠胡同创办

  1999年:天涯社区创办

  1999年:MSN引入MSN Messenger服务

  1999年:腾讯公司推出QQ软件

  2005年:校内网创办

  2009年: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

  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

  2010年:腾讯公司推出腾讯微博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

  2013年:MSN正式退役,原用户转入Skype中,除了中国内地市场

  网言微语

  @那只等待被驯养的狐狸:我是1999年9月使用的OICQ,没想到原来我是远古用户了。

  @wmingt:陪我走过14年,一段记忆啊!

  @夏夏:QQ真是用得最久的一样身外物。

  @哈牙母:Q龄15年,而且从没改过昵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