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7版:核心报道/寒假乞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寒假乞讨,“小候鸟”盼开学
一群自称来自甘肃岷县的小学生,穿梭在南京主干道上向司机要钱
快报连线岷县,回应称当地一些乡镇乞讨成风,家长认为带孩子乞讨来钱容易
  小孩子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穿梭在主干道上,红灯一亮,他们就“出动”
  记者在车内拍到这个孩子的乞讨方法,原来就是为路过的汽车擦玻璃
  自称来自岷县的父母寒假带着孩子在南京的主干道上乞讨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小候鸟”乞讨视频
  现代快报记者 张楚洁
  拍摄/制作

  抬起红肿的小脸,眼中流露出乞求,在车窗前伸出小手,有的还背着书包……近日在南京不少十字路口,等候红灯的司机常遇到这样的一幕。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乞讨的孩子,都从哪儿来,家长又在哪里?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自称来自甘肃岷县一带,因为去年遭遇地震,家里生活困难,父母才在寒假带他们出来乞讨。心理专家指出,街头乞讨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心智成长和人格健全。南京市民政部门表示,将对这些在乞讨中度寒假的外乡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现代快报记者 孙申 项凤华

  实习生 薛涵/文

  邱稚真/摄

  司机们说

  不少小学生

  在马路上乞讨

  昨天上午,付先生开车经过龙蟠中路小营路口,在山水大酒店门口排队等候红灯时,突然钻出一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穿着脏兮兮带帽子的蓝色羽绒服,小脸冻得红彤彤的。小男孩站在付先生的车窗前,拿着一个圆筒塑料盒,里面放着一些硬币和零钞。他对着付先生不停地点头,露出乞求的眼神。男孩没有戴手套,两只小手冻得跟胡萝卜一样。“这么小的孩子,还在过年,天这么冷,家长怎么忍心让他来乞讨?”付先生同情地说,掏出5元钱放进孩子的塑料盒。

  这几天,在三山街、中山南路、逸仙桥等地的路口,都冒出不少在路口乞讨的孩子,年龄在十岁上下。有的还背着书包,有的用抹布给汽车擦拭玻璃来讨钱。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多小学生模样的人在乞讨?

  昨天上午10时许,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逸仙桥龙蟠中路路口南侧的绿岛上,东侧有许多车辆在等候红灯,3个小男孩在车缝里到处乱窜,挨次站在司机边的车窗前。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模一样的圆形塑料盒,里面放着零钱,向司机乞讨。遇到司机不理不睬,男孩站10秒钟左右,就转向后面车辆的司机。如果司机扔出一元或数元钱,孩子则立即点头表示感谢。

  “小候鸟们”说

  寒假,大人带他们从甘肃岷县来

  在逸仙桥南侧路口乞讨的3名男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都是从甘肃岷县来的,分别是7岁、9岁和10岁,分别上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每天早上8点出来乞讨,晚上6点多结束,父母在临时租的房子里。平均每天能讨到100多元,最多一天讨到300多元。“那天有个阿姨一下给了我50元。”一名孩子得意洋洋地说。

  他们说,家乡岷县去年夏季遭遇6.6级地震,家里生活困难,所以寒假期间大人带他们出来。

  “你们讨钱是为了交学费吗?”记者问。“不是,上学都是免费的。”孩子们说,每天讨来的钱都交给爸妈。“我们村里共出来十几个孩子,那边路口有3个,那边路口有2个。”一名孩子指着对面的路口说道。

  “不是地震,谁愿意受这苦”

  在中山东路熊猫厂门口乞讨的一名大胡子老汉称,他们都来自甘肃岷县,去年遭遇地震后,庄稼没什么收成,村民们陆续出来乞讨。“我知道的周边五六个村都有不少人出来讨饭,带出来的孩子至少有五六十个。”

  一名穿红棉袄的女孩子怯生生地说,她今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十多天前,家人领着她,坐火车到了南京,这几天在路口向司机乞讨。说起家乡地震的事,她委屈地说,“不是遇到地震,谁愿意受这苦,还要被人骂!”她告诉记者,她已买了后天回家的火车票,盼着早点开学,早点回家上学。

  “还有9天,就可以回去上学了”

  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些孩子身高都是一米上下,路口信号灯不停变换,车辆来往穿梭,而他们在车缝里穿来穿去,与突然启动的汽车擦身而过,非常危险。

  昨天户外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记者在逸仙桥边的绿岛上与几名孩子聊了一会,就冻得鼻涕直流,两腿僵硬。而几个孩子却满不在乎,乞讨间隙,还在绿岛草地上追逐打闹。一个孩子还对着记者的照相机做鬼脸,一副天真的样子。

  昨天上午,在软件大道与双龙大道交叉路口,一个在车流中讨钱的小女孩告诉记者,她是漳县人,去年遭遇了地震,十多天前,父母带着她与6岁的妹妹来到南京。 “路口这么多车,万一被车碰到怎么办,太危险了。”记者说。 “我上小学四年级,还有9天就开学,我就可以回去上学了。”孩子祈盼地说。

  岷县人士说

  经常有邻县的人

  打着灾民旗号乞讨

  春节期间在南京街头乞讨的孩子真的来自甘肃岷县吗?他们是因为家里房子塌了才出来乞讨的吗?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岷县县委宣传部,负责外宣的一名副部长解释,由于岷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又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一直有不少人外出乞讨维生,“乞讨”的名气较大,因此不排除邻县的人打着岷县的旗号出来乞讨。“曾经接到外地救助部门的电话,我们一核实,是邻县的人,却打着岷县灾民的旗号。”

  这名副部长说,去年地震发生后,政府部门实施了各项救灾措施,包括每个受灾户发放4万元的建房资金,还建了大批保障房,因此不存在房子倒了无钱重建的事,也不存在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的事。可以说,政府各项救灾措施为受灾居民成功“托底”,保证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至于个别正在上学的孩子被家长领到外面乞讨,该副部长认为,主要是因为监护人素质较低,不愿意打工苦钱,认为带孩子到经济发达地区乞讨,能博得同情心,而不少人出手大方,孩子乞讨来钱容易。“一个孩子在外乞讨一天的收入,能比本县人均收入高出几倍。”一些乡镇外出乞讨成了风气,不少人认为乞讨更轻松而且挣得更多,人的尊严在一点点丧失。

  政府救助

  乞讨孩子与救助人员打游击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将此事通报给南京市救助管理站,下午救助管理站派出专人前往救助。不料,当写着“救助管理”字样的面包车停在路口,穿制服的救助人员走上前时,在逸仙桥附近乞讨的2名大人、5个孩子立即逃离。“没有办法,一些乞讨人员,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总是不愿意接受救助,见我们来了就躲。”救助站相关人士无奈地说。

  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戴阿根介绍说,最近两年,从甘肃岷县一带出来到南京乞讨的比较多,都是大人带着孩子的,最小的还抱在手上,大的已经上学了,他们出来乞讨的时间也比较集中,以寒暑假居多。不过,“今年寒假期间,尚未发现学生外出乞讨的,包括来自甘肃地震灾区的学生”。

  应该立法禁止

  带儿童乞讨

  人贩子带孩子乞讨要追究刑事责任,家长带孩子乞讨,或利用儿童行乞,是否该受到惩治,如何予以处罚?相关人士指出,应立法禁止父母带儿童乞讨。只有全面禁止成人带儿童行乞,同时政府、社会全面承担生活无着儿童的抚养责任,才能有效彻底地解决利用和拐卖儿童行乞的问题。

  呼吁

  为了孩子的健康心理

  请不要带他们乞讨

  南京市知名心理专家张纯说,孩子成长主要有3个环境,即家庭、校园和社会,而10岁之前是家庭给予他们安全感、亲密感最关键的时期。让他们远离家庭,在街头乞讨,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与很多陌生的人打交道,做自己也不能预知结果的事情,这很不利于心理上的健康。一次次地向陌生人乞求,一次次地被冷漠地拒绝,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