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柳州市区的马鞍山山体内部,两部高173米的电梯近日安装完毕。
乘坐电梯,只需不到1分钟时间,市民就可以从山脚到达山顶,俯瞰整个城市。这项历时两年、耗资4900万元的工程近日引来争议。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电梯?为何要在山体内建设一座电梯?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探访了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山体电梯”。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电梯?
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柳州市区马鞍山的这一工程。
山脚下,一座新修建的仿古二层小楼是这一工程的入口。走进这座小楼,迎面便是一个横洞隧道深入山体内部,隧道有前厅和隧道长廊,在前厅上方,悬挂有醒目的“中国人民防空”标识。走过长约200米的通道,记者来到一个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大厅,大厅一侧安装着两台竖井电梯。
电梯内部数字按键只有“1”和“-1”两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就是山顶,“-1”就是山脚。
据了解,将山体中间掏空安装电梯并非易事,电梯井要穿越层层岩壁,单凭手工凿壁不切实际,更多的需要进行爆破,因此工期历时两年之久。
到达山顶后,记者发现在电梯一侧设置有一个扇形观景台,平台上标示的《柳州市马鞍山人防配套工程观景平台安全须知》显示,整个平台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半径为6.2米,中心角为150度,结构安全为2级,可容纳30名游客同时观景。
当地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马鞍山是拍摄柳州全景的最佳位置。
为何要建“山体电梯”?
是否单纯为了方便观景建设“山体电梯”?柳州市人防办副调研员、法规宣传科科长黄四平否认这一说法。黄四平告诉记者,所谓“山体电梯”,实际是马鞍山人防配套工程,是经国家人防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防办和柳州市政府批准立项建设的人防平战结合配套工程。
黄四平介绍,在人防工程建设的同时投入一部分资金建设电梯,体现的是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方针,是兼顾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体现。他透露,在经过物价等部门批准后,将会采取“以洞养洞”的模式进行管理,向乘坐电梯的市民收取一定费用。
记者采访了多位柳州市民,多数市民对建设“山体电梯”表示支持,也有市民认为政府部门在建设资金使用上应该更加透明。
真的花了4900万元吗?
“现在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安装两部电梯用了4900万,其实电梯工程的费用只占整个工程的14%左右。”黄四平说。黄四平介绍,这项工程建设的通风竖井、长达200多米的横向隧道等都是出于人防工程建设需要建设的,与山体内其他人防工事是一个整体,而电梯的费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柳州市人防办表示,这一工程分两期共投资4900万元,资金来源于依法收缴的人民防空易地建设费。资金使用符合当地及国家法规。
黄四平介绍,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为173米,人防部门制定了多套应急救援方案。相邻电梯之间,每隔2.5米有一个救援平台相连通,当一部电梯有故障时,另一部电梯可实施救援。目前工程还处于设备安装检测阶段。交付使用之后,人防办将按照有关程序,本着便民的原则,研究制订管理办法,满足市民乘坐电梯观景的需求。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