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中诚信托30亿元“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解决方案出炉。投资者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立刻签字拿到本金,但未获得足额预期收益;二是继续持有股权,收益及本金需视项目未来情况而定。综合新华社、人民网、证券时报网
解决方案
签字同意可在月底前拿回本金
中诚信托27日临时公告称,依照信托文件规定,中诚信托作为受托人以股权投资附加回购的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目前,中诚信托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请信托产品投资者与客户经理联系。
记者采访多位投资者了解到,投资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2011年、2012年已获得正常预期年收益、2013年获得约2.8%的收益基础上,还将拿到信托产品的本金,即投资者总共将得到“本金+一年9.5%的收益+一年10%的收益+一年2.8%的收益”,如投资者签字同意,本金将于今年1月31日前到账,但这也意味着投资者主动放弃7.2%的剩余利息收益;如投资者不同意以上解决方案,即认定投资者还需要持有股权,未来可能会获得预期的全部本息收入,但也有可能拿不到本金。
事件回顾
30亿信托神秘接盘方尚未现身
公开信息显示,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2011年2月1日正式成立,由中诚信托发行,工商银行代销,涉及约700位投资者,募集总规模30.3亿元,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进行股权投资,预期收益率9.5%-11%,信托计划投资门槛300万元。
2012年二季度,振富集团因账外民间融资卷入了3笔诉讼案件,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于锁、王平彦被警方带走,加上公司旗下煤矿采矿权纠纷长期难解、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信托计划由此陷入兑付危机。2013年12月20日,中诚信托向“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公告,称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
1月22日晚,中诚信托公告称“诚至金开1号” 两煤矿项目取得进展,或为此次转机“埋下伏笔”。公告称,山西紫鑫矿业集团交城神宇煤矿取得了换发的采矿许可证;临县白家峁村召开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一致同意无条件配合并支持白家峁煤矿审批事宜。市场评论,这或将为“诚至金开1号”兑付提供转机。
目前,中诚所称的“意向投资者”,即30亿信托的接盘方尚未可知。而此前先后被市场传为接盘方的山西省金融办、中国工商银行、中诚信托和华融资产均已向媒体表示,不会兜底上述信托产品。
关注焦点
会否打破信托业“刚性兑付”惯例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周期里,信托项目遭遇流动性危机的案例频频让业内风声鹤唳,但中诚的30亿矿产信托事件,不论从涉及金额、处理难度、影响范围还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复杂程度而言,都属其他项目之不能及,可谓信托业近几年内爆发的“头号重案”。加之这单信托产品在项目来源上的特殊性,也让其处理结果关乎信托行业两个存在颇多争议的问题,一是“刚性兑付”,二是“通道业务”。
从历史来看,刚性兑付是信托公司为维护市场声誉和规避监管的不利后果而在信托计划发生兑付风险时采取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在行业发展初期为警戒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尽管诸多业内说法认为这一“潜规则”长远来看不可维系,但直至目前,仍未有信托公司敢于冒险尝试第一单,宁可自掏腰包,也要全额兑付投资者。据了解,该产品由工商银行面向其私人银行客户发行募集,尽管有工行涉事其中,但作为“集合信托”的代销机构,从法律层面分析,工行并无明确的法律义务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其量损失的是信誉风险和品牌价值。
有此一说
如果违约 冲击力不亚于次贷危机
按照中国法规,信托产品并不需要刚性兑付,信托计划说明书中也未明确承诺兑付。不过,从过往经验看,信托计划都按照承诺的收益率进行了兑付,这事实上让投资者对“刚性兑付”形成了强烈预期。也正是这种预期的存在,让信托计划对投资者形成了较强吸引力,令其规模迅速扩大——从2010年年末的3万亿元飙升至2013年末的超过10万亿元。换句话说,中国信托资产存量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尽管具体比例无法精确估算)是建立在“刚性兑付”这一信念之上的。
金开1号如不能按约定偿付,绝不会被投资者视为个案。一旦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信念被摧毁,信托这种资产类别可能会被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抛弃,甚至引发与银行挤兑类似的信托资产挤兑,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开1号很可能成为一个巨型炸弹的导火索,其冲击力不亚于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