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工、物理、水利、航天……他们的专业也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发现》周刊联合雨花台功德园共同推出“人物”,为您介绍这些学界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
新艳秋(1911-2008):满族,原名王玉华,艺名新艳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拜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为师。因酷爱程戏而专攻程派,是程砚秋私淑弟子。民国时被推为“四大坤旦”之一、“坤伶主席”。1949年后,新艳秋先后在江苏省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演出和教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以古稀高龄登台演出,轰动海内外梨园界。2008年在南京去世,安葬在雨花台功德园。
新艳秋的旧居位于南京市长白街的一个居民小区内。晚年的新艳秋,有心爱的京戏相随,儿孙绕膝,在这处闹中取静的小小两室套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宁静的时光。
5年前,98岁高龄的新艳秋安然离世,家人保留了她生前的用品,房屋的陈设也未做更改。“按照我们满族的习俗,房间要按照母亲生前的样子保留5年。”说起母亲,儿子王进的眼睛有些泛红,“母亲去世之前,常常请朋友和学生来家里唱戏切磋,一周总有个一两次。最后这两年,她身体不行,实在唱不动了,小聚会也就取消了。”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本版图片由新艳秋之子王进提供
初入梨园
新艳秋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弟子,同时,她又被认为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正宗传人。梅兰芳和程砚秋虽然都因饰演京剧旦角而闻名,但两人艺术风格迥异,分别开创了“梅派”与“程派”京剧表演艺术。新艳秋为何与梅派、程派都有深厚的渊源?其中缘分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15岁迷上“程派”,女扮男装偷师学艺
新艳秋祖籍北京,原名叫王玉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从9岁起,她就开始学唱戏,一开始唱的是河北梆子,后来改学京戏。
王玉华15岁时,和拉胡琴的哥哥王子祥一起迷上了程派艺术。程砚秋只比王玉华大六七岁,但当时已经非常有名,《红拂传》《金锁记》《青霜剑》都是他的拿手好戏,程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初步形成。
那时候,程砚秋常在北京的华乐园演出,每逢他演出,王玉华就和哥哥王子祥去“偷”戏。为防止被人认出赶出戏园,王玉华女扮男装,和哥哥躲在华乐园楼上的角落里,哥哥记胡琴、唱腔的工尺谱,她则学唱、念、身段等功夫。演出结束后,王玉华和王子祥一边往家走,一边琢磨着刚学的戏。回到家里,接着练习当天学来的戏,直到把每个细节都琢磨清楚。
这样偷偷学了几年,王玉华居然把早期程派代表剧目都学到了手。后来,她以王兰芳的艺名登台演出,引起不小的轰动。王玉华的演出引起了戏剧理论家齐如山的注意,他认为王玉华不管是身段还是唱腔都极像程砚秋(时名程艳秋),于是就推荐她拜程砚秋为师,并建议她将艺名改为“新艳秋”。遗憾的是,当时北京的梨园界风气未开,旦角都是由男演员反串,程砚秋婉言谢绝了新艳秋拜师的意愿。
经齐如山引荐拜梅兰芳为师
新艳秋无缘成为程砚秋的弟子,爱才心切的齐如山于是又将她介绍给梅兰芳。梅兰芳很欣赏这位后起之秀,但囿于当时的旧风气,也不能贸然收下新艳秋。
新艳秋多次登门拜见梅兰芳,在梅兰芳太太福芝芳的劝说下,梅兰芳最终收下了这位女弟子。就这样,新艳秋成了梅兰芳的第一位女弟子。梅兰芳向新艳秋悉心传授了《红线盗盒》《霸王别姬》等梅派代表作。由于家庭贫苦,自小就摸爬滚打自谋生路,新艳秋几乎没学过什么文化,因此对很多剧目的内容似懂非懂,在舞台上的表现往往不能十分到位。针对她的这个弱点,梅兰芳耐心地向她说戏,一再教导她要深刻体会剧情,牢牢掌握人物的性格。受到梅兰芳的启发,新艳秋开始深入探索她扮演的人物的性格,并在表演中把性格融入动作。她的表演越来越成熟了。
虽然已经拜梅兰芳为师,但新艳秋最喜爱的却仍旧是程派的表演风格。她自己后来分析,之所以喜欢程派,是因为程派的主角往往是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更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拜师梅兰芳后,新艳秋一边向梅兰芳学习,一边继续私淑程砚秋。尽管新艳秋一生无缘成为程砚秋的弟子,但她却被认为是学到了程派的精髓。
跌宕人生
与前辈杨小楼同台演出,首开梨园“女禁”
拜师梅兰芳后的新艳秋,名气越来越响亮,在各地演出时,常常挂头牌。为了在表演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她又找到当时倡导革新的戏剧前辈王瑶卿,虚心求教。对这位后起之秀,梨园前辈都慷慨指点,使得她在艺术上的进步飞快。
1928年,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到了新艳秋眼前——一代宗师、武生泰斗杨小楼点名她合演《霸王别姬》。
当时在中国的南方,男女同台演出已经蔚然成风,但处在北洋统治下的北京,男女同台仍旧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梨园界谨慎地遵守着这一旧例。谁来破这个先例?这一年,年过五十且德高望重的武生泰斗杨小楼呈文北京市政府,要求实现男女同台。大势所趋,当局顺水推舟批准了杨小楼的申请。
申请批准之后,杨小楼开始组建班子,他会选谁来出演坤角呢?出人意料的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新秀新艳秋。杨小楼派人找到新艳秋,邀请她与自己一起登台表演。这份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十八岁的新艳秋惊喜又忐忑。在师傅梅兰芳的指导下,她苦练杨小楼的拿手戏《长坂坡》和《霸王别姬》,终于得到了杨小楼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梨园内外的认可。
1931年新年,杨小楼应邀赴沪演出,此行,有马连良、茹富蕙、刘砚亭、迟月亭等已久负盛名的前辈,也有新艳秋这颗新星。他们的演出大获成功,《申报》连续登出多篇戏评盛赞。
上海之行,打响了新艳秋在南方的名声,几年后的1934年,她来南京演出,此时年仅24岁的她已是大红大紫。
被牵扯进张啸林遇刺事件, “坤伶主席”无奈停演
1930年春,天津的《北洋画报》发起举办“四大坤伶皇后”的选举,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角逐,公布了评选结果。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章遏云当选,新艳秋位居第五。1933年岁末,胡碧兰因故离开舞台,新艳秋代替胡碧兰,成为“四大坤旦之一”。后来,新艳秋又被推为“坤伶主席”,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1937年,一桩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新艳秋的演艺事业带来沉重打击。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青帮头子张啸林很快与日本人达成协议,沦为汉奸。张啸林胁迫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他的投敌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不安,一个刺杀张啸林的计划日渐酝酿成功。刺杀者精心布局,得知某天张啸林要去看新艳秋的演出后,他们将刺杀地点选在了这家剧院里。这次刺杀最终未能成功,不过事后新艳秋却被牵扯进了官司,并被日本宪兵队关押。得知新艳秋被抓,远在北京的家人万分焦急,他们多方托人,找到了一位还有权势的满族将军,这才将关押了一年多的新艳秋保释出来。
离开上海回到北京后,一则时局混乱,二则新艳秋受到的惊吓太大,她暂时停止了演艺事业。
向程砚秋夫人行弟子礼,了却半生心愿
抗战结束后,新艳秋又组班到各地演出。1954年,新艳秋来南京演出,文化部的一位领导知道后,提出让新艳秋留在南京,帮助发展江苏的京剧事业。新艳秋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她认为,在南京工作几年之后,她还是会回到北京老家的。然而,谁知道,她从此就在南京安家落户,先后在省京剧团和省戏校工作,直至退休。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她的事业和生活都跌入低谷。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挺过了那十年。
上世纪80年代初,70多岁的新艳秋在离开故乡多年后重返北京。在北京,她见到了恩师梅兰芳之子、梅派传人梅葆玖,也见到了私淑恩师程砚秋的遗孀果素瑛。在北京,新艳秋参加了纪念程砚秋逝世25周年的演出,她以古稀高龄登台演出,轰动海内外梨园界,并得到果素瑛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后,新艳秋恭恭敬敬地向果素瑛行弟子礼,了却了半个多世纪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