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快报一篇报道《当年的一笔巨款,如今能值多少钱》刊出后,引起不小反响。昨日,昆山70多岁居民赵先生给快报寄来一叠老票据的复印件,最早的是1951年的,比此前报道中江阴朱先生手中持有的1961年股权凭证还早。
记者看到,这些老票据复印件中,有1951年昆山县西敦区张浦镇供销合作社股票三张,1963年同一供销社的股票两张,这几张面值均为“一元”。另外还有1954年向昆山县张浦信用社(合作)征缴的三元股金凭证;1983年同一信用合作社股金缴纳记录,上面显示“9元”……
所有这些票据的主人都是赵先生的父亲,这些票据显示,赵先生父亲陆续交了35元股金。赵先生表示,他父亲在解放初期担任过土地改革工作队文书,以后曾任过当地农村合作社干部。
赵先生说,这些票据虽然从数额上看只有区区几十元,但在当时却是不小的数目,毕竟那个年代一个鸡蛋也只要1分钱。如今父亲已经去世,赵先生想知道这些票据还能否兑现、值多少钱。
记者咨询多部门获悉,从1983年开始,全国农村信用社普遍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信用社对社员的股金进行了逐户清理核对,落实股权,换发新的股金证。但当时限于条件,有一批信用社股金并没有进行完全的清理,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苏州市各级供销合作总社都成立了特别的部门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赵先生立即联系上昆山供销合作总社,相关工作人员经过一番查证后告诉他,这些票据应该是真实有效的,可以兑现,不过根据当地规定,只有不足百元的利息。据苏州文化研究爱好者沈兰生介绍,这样的股权凭证他曾数度见过,这些东西不同于如今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在如今并不具备多大经济价值,但对当地经济发展研究来说却有一定意义,其收藏意义远大于经济价值。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