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的1600多名学生也将领到他们的成绩报告单,这是一本“储蓄卡”,里面盖满了红色的图案,既有竖起的“大拇指”,也有可爱的“京剧娃”,每个图案都代表了学生这一学期的点滴进步。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京口区实验小学获悉,这种“卖萌”成绩单,学校已经推广了4年,通过“储蓄”印章获取平时成绩,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张志霞 林清智
学校:储蓄孩子习惯,成就和美少年
京口区实验小学校长高秋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09年,学校提出用“素质教育储蓄卡”代替成绩报告单,并于2010年在全校36个班级正式实行。京剧是学校特色,学校用“京剧娃”作为奖励标识。
记者在“储蓄卡”中看到,学生可以在储蓄卡首页写上姓名、生日、生肖、个人爱好以及座右铭。
“储蓄卡”中既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艺、自然科学等传统科目,也有行为规范、快乐服务、天天进步等社会实践内容。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围绕“态度与习惯”、“方法与技能”、“收获与发展”、“荣誉称号”等方面对学生评定颁章,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肯定与表扬要及时在相应的地方盖上“拇指”,期末,每个学生汇总自己各科的总枚数,语数外学科每10枚“拇指”升级为红色京剧娃章一个,盖在自己的“荣誉称号”内。“京剧娃”的数量再换算成平时成绩。
“素质教育储蓄卡更加注重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通过‘快乐服务’、‘天天进步’等方面的点滴积累,储蓄的是孩子良好习惯,成就的是和美少年。”
学生:表现好有“奖”,不好会被“罚”
“以前我总是很胆小,不爱举手,可当我知道了举手发言可以换大拇指时,便经常举手发言,希望通过努力得到大拇指,为了与同学们比拼得到大拇指,我总是力争最好,我的大拇指数量慢慢增加,后来终于出现了一个京剧娃!”四年级六班学生汪心玥说,储蓄卡让她慢慢改变,如果没有“储蓄卡”,她可能还是一个不爱发言的女孩。
“每当看到爸爸、妈妈拿着储蓄卡去银行存款、取款,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羡慕,盼望着我也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储蓄卡。”六年级学生张博闻说,每当取得一点成绩、多做一件好事、获得一项荣誉,就好比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老师便会在相应的那一栏里盖上一个大拇指。
这学期的他“存款”还真不少,他在学校、班级获得不少荣誉,为他挣得了不少“奖金”。同时,因为他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也向老师交了不少 “罚款”。
家长:孩子喜欢这样的“游戏”
五年级四班学生袁艺鸣的妈妈王丽认为,学校的“储蓄卡”很有特色,将原本枯燥的成绩变成了游戏。
“孩子放学回家经常跟我讲她又多了好几个‘大拇指’和‘京剧娃’,孩子之间也会讨论谁多谁少。‘大拇指’和‘京剧’娃就像游戏币,小孩的本性就是喜欢玩,他们喜欢累积这些图案,看到别人多自己少就会努力去争取,无形当中引导小孩上进,形成一种和谐的竞争。”王丽说,有了“储蓄卡”后,袁艺鸣给自己立下座右铭:“每天上一个台阶,做更棒的自己”。作为家长,他们也经常翻翻“储蓄卡”,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就像攒钱一样,表现不好就会被罚款,小孩都不喜欢被罚款。”
市教育局:形式新颖,值得鼓励
“以卡通、漫画的形式体现小孩平时的表现,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更能让孩子接受。”镇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袁光明表示,京口区实验小学的这一做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形式新颖,值得鼓励。袁光明指出,其他学校有“成长记录袋”,类似“储蓄卡”,但没有这么“萌”。袁光明指出,现在基础教育都在倡导三个维度:过程性、全面性、发展性,“储蓄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育局虽然不会刻意推广这一做法,但希望其他学校能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