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电影只叫好不卖座,邵逸夫忧心忡忡
  耿晓星、韩梦泽 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2014年1月7日,影视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这个老人,使香港电影成为了“东方好莱坞”,创建了TVB,缔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史。这个老人,为内地、香港教育、医疗事业,捐款数十个亿。这个老人,曾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并被赐爵士头衔;中国政府将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位老人经历的百年,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上期回顾]

  起用小导演李翰祥后,邵氏迅速火了,拍出几部卖座的好片子。

  在《貂蝉》和《江山美人》之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邵逸夫等人并没有陶醉。他是要做电影界大亨的。这时他有了一个梦想:让邵氏影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赛中拿到奖项。

  当时,法国的戛纳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被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响深远。邵逸夫决定要参加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并争取拿下最高荣誉“金棕榈奖”。邵逸夫的梦想,也正是李翰祥的梦想。最终,李翰祥提出,将《聊斋》里的《聂小倩》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李翰祥的提议得到了邵逸夫的首肯。他们议定,片名改为《倩女幽魂》。

  得到邵逸夫的支持,李翰祥即刻开拍《倩女幽魂》。关于女主角“聂小倩”的人选问题,李翰祥出人意料地决定,不再用他的老搭档林黛,而起用过档“邵氏”不久的乐蒂。和林黛比起来,乐蒂的气质更为古典清幽,和人物形象更为契合。

  为拍《倩女幽魂》,李翰祥累得整个人瘦了一圈。他拍得极其认真,每一处都要反复琢磨,力求艺术上的完美。《倩女幽魂》杀青之后,邵逸夫和李翰祥一起,去法国参加戛纳电影节。不料,这一趟竟是铩羽而归。这部李翰祥精心拍摄的影片,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居然一个奖项也没有拿到。

  邵逸夫与李翰祥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不料,更为沮丧的还在后边。这部影片投放市场之后,竟也反应冷淡。事业上蒸蒸日上的李翰祥,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未免一时有些不能接受。邵逸夫虽然对《倩女幽魂》未能获奖深感遗憾,却并不沮丧,反倒是对李翰祥闷闷不乐的状况十分担忧。李翰祥可是“邵氏”的金字招牌,是公司的摇钱树。邵逸夫特意找到李翰祥,极力宽慰他。面对邵逸夫的信任,李翰祥暗暗咬牙,决心要重新开始,不辜负邵老板的器重。

  此时,邵氏公司又在酝酿着一次新的行动:准备参与“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邵逸夫这一决定,令很多人不解,但邵逸夫却自有他的打算。他要通过选美挖掘演艺人才,另外就是他要借选美的热潮,拍摄与选美活动有关的电影。

  最初,香港的选美活动是断断续续的。一直到1973年,邵逸夫成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始承办“香港小姐”选举活动之后,香港的选美活动才正常起来,从此每年一次,固定由“香港无线”举办,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每届荣获前三名的香港小姐,几乎都与影视结下了缘。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也都由“港姐”走上银幕,从而一举成名。这正是邵逸夫感兴趣于选美的主要原因。

  邵逸夫准备参与的,是第六届“香港小姐”选美活动。这次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结果:莫萍贞获冠军,罗懿如获亚军,季军获得者是王丽贞。这届选美活动,邵逸夫带来三份特殊奖品,但只有一个人领取了它,那就是季军王丽贞。

  王丽贞之名,并不为人熟悉。但许多香港的老影迷,都记得“莫愁”这个名字。莫愁就是王丽贞。在第六届香港选美活动中,获得前三名的三位佳丽,只有王丽贞对拍电影有兴趣,也只有她领取了邵逸夫的奖品。选美结束,王丽贞成为“邵氏”旗下一名演员,“莫愁”正是她的艺名。邵逸夫在香港小姐的选举中发现了她,给她提供了一方舞台,却并不是很重视她,没有重用她。

  邵逸夫参与选美,虽并不能直接从中获利,却是挖掘演艺人才的绝佳途径。许多大牌明星,如翁美玲、张曼玉、钟楚红、李嘉欣、邝美云等,都是通过选美才进入影视圈的。

  戛纳电影节上的失利,令李翰祥愧悔不已。他不甘失败,暗暗憋了一股劲,决心要重整旗鼓。他仔细分析了电影节上失利的原因,研究了评委的眼光和获奖影片的特点,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把徐讦的小说《后门》搬上银幕。李翰祥憋着一口气,全力以赴投入《后门》的拍摄。他起用了30年代的电影皇后、当时已年逾五旬的胡蝶出任女主角,经过数月的精雕细琢,《后门》终于杀青。这一次,没有让邵逸夫和李翰祥失望。影片出来后,即参加了1960年的亚洲影展。《后门》在这次影展上,一举夺得该影展的全部12个奖项。邵逸夫和李翰祥都长舒一口气,算是如愿以偿,一雪戛纳失利之耻。

  李翰祥短短三年时间里,共获三十多项大奖,一时间成为热门人物。

  但是,与热闹的获奖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门》一片冷清的票房。

  李翰祥是一个艺术家,票房似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没有意识到票房的缺失对于公司的影响,还在计划拿出更为高雅的影片。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翰祥谈到自己的下一步运作,重点还是对艺术的追求。邵逸夫听着听着,突然提高了嗓门:“翰祥,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获奖,更不是为了艺术,我们为的是赚钱。”李翰祥试探着说:“那我就拍一部既能获奖,又能赚钱的电影。”邵逸夫终于忍耐不住,冲李翰祥嚷道:“你怎么还想着获奖?我们获奖已经不少了,现在要的是赚钱。”从这时起,邵逸夫就让李翰祥“休息”,不再让他拍片。

  邵逸夫冷落李翰祥,其实仅仅是一种手段。他自然知道李翰祥对于邵氏公司的价值。1962年,邵逸夫再请李翰祥出山。

  李翰祥向邵逸夫提出,要拍他筹备已久的古装剧《杨贵妃》。

  邵逸夫批准了李翰祥的拍摄计划。《杨贵妃》在李翰祥的精心打制下,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但是,这部人人叫好的片子仍没有为邵逸夫带来滚滚票房。1958年到1962年间,邵氏公司已经在亚洲影展上获得了大大小小46个奖项,但是,频繁获奖的背后,却是邵氏电影的票房危机。

  邵逸夫与邹文怀、李翰祥冷静下来,细细分析其中的症结所在。最后,他们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决策上的失误。电影一行,演员十分关键。观众都喜欢年轻靓丽的面孔,但李翰祥的影片强调“艺术性”,喜欢用老牌明星来表现电影中的凝重之感,但演员是吃青春饭的,衰老在银幕上是遮掩不住的。

  作为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邵逸夫首先是一个商人,必须考虑市场投放之后带来的商业利益。面对冷淡的市场反应,邵逸夫不再采用“挂起来”的手段,而是平心静气,让李翰祥考虑如何扭转局面,让“邵氏”走出低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