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13市书记市长“连连看” 改革要事马上办
  省委常委
  南京市委书记
  杨卫泽
  省委常委
  无锡市委书记
  黄莉新
  苏州市市长
  周乃翔
  常州市市长
  费高云
  镇江市委书记
  杨省世
  扬州市委书记
  谢正义
  南通市市长
  张国华
  徐州市委书记
  曹新平
  泰州市委书记
  张雷
  连云港
  市委书记
  李强
  盐城市委书记
  朱克江
  淮安市委书记
  姚晓东
  宿迁市委书记
  蓝绍敏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1月19日,省长李学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2次提“改革”,高频回应百姓期待。这意味着,长期走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江苏,再度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音!同时,也使得近年来始终致力于创新发展的全省上下,倍感信心、格外提气。然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在诸多改革要事中,哪些是最迫切、需要联动推进的?这两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省两会的13市市委书记、市长们,他们结合市情给出了各自的答案。尽管“每一项都很重要”,但在同与不同之间,透出了江苏领导干部们铁腕推动改革的信心、全力打造民生福祉的情怀。

  现代快报记者 郑春平 毛丽萍 赵丹丹 项凤华 鹿伟 刘伟伟 金凤

  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回应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让人格外印象深刻。就南京而言,诸多改革要事什么最急迫?“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动南京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个关键,也是南京当前改革最迫切的地方。”杨卫泽态度十分明确,“在这方面要大声疾呼,必须推动改革”。

  他说,从创新驱动来讲,发挥市场的作用,就是要配置好各种创新资源,如科技、教育、人才等;而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同时从自身做起,把“闲不住的,管得顺的手”管住。政府管理活动要善用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城乡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生产提供等领域,加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力度。其实,去年底南京就迈出了第二阶段综合改革的步伐。在当时举行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端出了七大类48项改革的任务。杨卫泽在会上明确表态,“凡是不利于南京履行责任使命的,凡是不适应南京阶段特征的,凡是不符合南京城市定位的,都要坚决改!彻底改!”

  在快报列出的关于当前最急需推动的6项改革选项中,杨卫泽毫不犹豫地首先选择了“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这一项。而各项改革要务的综合推进,都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因此,“进一步让利于民,积极推动各项民生事业”毫无疑问是重要内容。

  积极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听着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时提及的“改革”热词,黄莉新由衷地用两个词来评价:“立意高远、措施实在”。对无锡来说,改革创新始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无锡要积极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眼下第一要务,是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牢牢抓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核心问题,着力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上下更大工夫,今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从原来的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要提高速度、提高质量。”二是努力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这是无锡的特色”,同时要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上有重要进展。

  黄莉新介绍,下一步,无锡还将把深化改革和建设四个示范区结合起来。眼下,四个示范区建设已经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即争创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加快打造“东方硅谷”;争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无锡版本;争创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花园城市、美丽乡村;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黄莉新透露,围绕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各项举措,“相关的方案,已经在细化。”未来,无锡要努力争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而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谱写好中国梦的无锡篇章。”

  要只争朝夕,更要持之以恒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各市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周乃翔认为,报告中对苏南、苏中、苏北都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意见,很有针对性。对苏南来说,去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非常切合苏州发展实际。

  如何发展?首先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去年苏州制造业仅次于上海,实现3.56万亿的产值,“应该依靠这样雄厚的基础,加快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未来苏州发展,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苏州也有一揽子的计划。周乃翔称,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只争朝夕来抓,持之以恒来做。”周乃翔介绍,苏州要做生态文明十大工程,涵盖空气、水、土壤、湿地等,还将通过政策举措,推动规划实施和项目完成。并且,今年苏州还要规划建设22个郊野公园,用5-8年做好,占地320万亩,为苏州留下永久性绿地。“全社会还要营造大家都关注环保,关注自然的风尚,推动全民参与、支持环保。”

  改革创新方面,他强调,苏州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外贸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要探索土地流转、转移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不断做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另外,加大力度研究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措施,也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产城融合要在常州实现好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就2014年的部署中,费高云最有感触的,就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并且其中还特别提到,“积极支持常州开展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就此,常州除了抓好八项工程十个重点外,突出的重点就是将产城融合实现好。

  “产城融合”这个新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费高云逐项解释说,“产”指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城”是指城乡一体化的城。常州要成为规划科学之城、配套完善之城、民生幸福之城、生态文明之城、以人为本之城;产城融合中的“融合”,则是指产、城和人的融合。

  首先是理念的融合,“我们过去有很多理念,比如产业和城市的分割、城乡二元结构的认识,都存在理念上的障碍。”其次是规划上的融合,“现在还没有实现融合,大家早上从市区去产业园上班,晚上再从产业园回到市区。”最后是人的融合,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鼓励实现双向流动。“这只是我们的初步打算。”费高云表示,常州将在充分研究后出台落实的细化方案。

  山水花园城市越发可感可触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杨省世说,“有了一个好报告,关键是抓好落实。”这次会议后,镇江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住机遇,以苦干实干的劲头抓好落实。

  杨省世表示,在此前结束的镇江两会上,镇江明确了深化改革、生态文明、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改善民生五个着力点,举全市之力创造现代化建设的镇江特色,“一个宜居、宜游、宜创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将在全市人民面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可触可感。”

  在落实好对自身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同时,杨省世还提出几点期待和建议,“希望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镇江创成国家级高新区,这对镇江的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都非常重要。”此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支持镇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江也一直为这项工作做了充分准备,但试点工作一直没有正式文件的明确,“希望今年一季度得到正式批准。”

  今年要忙四个“年”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扬州今年怎么做?谢正义的回答很直接:今年要忙“4个年”,即“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重大城建项目决战年”“改革全面深化年”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年”。

  谢正义说,今年最关键的是要集中力量干几件大事,继续强力主攻大项目仍是扬州做好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始终围绕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服务等基本产业,大力推动50个工业重大项目、4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建设。由此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同时,他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动连淮扬镇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尽快开工建设。

  “再过一年多,我们就将迎来扬州建城2500周年。”谢正义说,为了进一步展现名城扬州,今年还要着眼于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彰显城市个性特色。此外,旅游也是扬州一步“棋”,今年要打造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等一批嵌入式旅游、休闲、健身功能的区域生态中心,“宜居、宜游、宜创”相得益彰,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创新贯穿得好,反映了中央精神、江苏实际、群众期待的紧密结合。”张国华表示,南通今年将按照报告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走好特色路子,为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提供强大动力。

  张国华透露,今年南通已经排出五个方面近30项改革任务。“强化体制改革,下决心简政放权,拓展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内涵,确保行政权力放得下、接得住、运转得好,加强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探索审批服务市场化改革。”同时,他强调,南通今年还将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覆盖面。

  在重要工程方面,南通将把“走出去”作为构建南通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参与“两带一路”建设,放大南通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走出去”等优势,大力推进江海河、空铁水联运项目,打造通达江海、沟通内外的便捷门户。

  打造美丽徐州彰显楚韵汉风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曹新平特别关注到,“发展徐州都市圈”被写入其中。他表示,“今年,我们要更大力度打造美丽徐州。”

  曹新平说,今年徐州在生态文明发展上有大手笔,深入推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成徐州发展最靓丽的名片,“更好彰显徐州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

  今天,徐州还将进一步推进民生改善,紧紧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办好城市中小学布局优化、幼儿园升级提档、医院新建迁建、农贸市场改造和街坊中心、老年公寓、文体中心等100项民生实事,努力让徐州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同时,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徐州今年的工作重点。曹新平说,徐州将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城镇化的“三大抓手”,积极抓好“徐州都市圈”规划方案的论证编制和向上争取工作。

  “1+3+N”撬动转型升级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过去苏中发展的基础比较差,在长三角地区也排在后面,想一味依赖省里的支持来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跟在别人的后面,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希望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来带动城市发展。”张雷说,过去,泰州的传统产业集中于石化、机械技工、纺织等产业,从2008年开始尝试通过转型升级来引领泰州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就是当前泰州最急迫、老百姓最期盼改革的领域。”

  张雷介绍,泰州也已经探索出通过“1+3+N”的途径对城市进行转型升级。“1”是指传统产业,要提升质量,瞄准国际先进,进行高水平的借鉴和引进,实现快速提升。“3”对于泰州来说是3个“无中生有”,“我们主要抓三大新兴产业,分别是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N’是指培育一些新兴产业,例如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现在都在培育,未来还要再发展几个。”未来将通过这些产业来集聚高端技术和人才。

  对于已经开始的2014年,张雷给它加了个定语:“泰州综合改革的攻坚年”。

  行政审批要做到“三个100”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作为任务提出来的。”李强感叹,今年是江苏深化改革元年。

  对连云港来说,苏南、苏北、苏中,各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一样,市场的成熟度不一样,建设的成效也完全不一样,“在市场机制的完善方面,我们必须把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包括外来投资经济整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和谐经济的发展。”第二就是抓好政府自身的改革,今年连云港召开了全市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大会,明确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新年改革的第一步,提出“三个100”:把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到100项以内,把基本建设的用时压缩到100天以内,使审批的集中率达到100%,“这三个100的提出,有难度,但是我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优化发展的环境,为企业做好支撑,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强说,“连云港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的既有发展战略上的重要定位,使我们在新的一轮开放布局中,又被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定位点。就此,连云港有很多东西需要转变,如果不转变,就当不好‘桥头堡’。”

  一切为了百姓更好地生活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许多盐城元素,其中强调‘深入推进盐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实验区建设列入全省整体工作部署,这是对盐城鼓舞、鼓劲和信任支持。”朱克江说,盐城有望在苏北率先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小康标准,今年将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

  朱克江表示,去年也是盐城兴办民生实事工作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效果也最好的一年,全省民生幸福百姓满意度调查中,盐城综合得分第二。但由于基础弱、底子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欠账仍然较多。“我们将始终坚持民生导向,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民生改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朱克江说, 2013年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盐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天数位居前列。去年盐城还获得了“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今后将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抓手,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真正把盐城建成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打造天蓝水清的淮安“王牌”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省政府工作报告更多的是用具体数字和项目说话,尤其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都提出了实实在在的要求。”姚晓东这样评价。结合淮安的工作,他同样列举了一连串数字,“过去的一年,淮安将新增财力的3/4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共投入35.8亿元实施‘为民十件实事’。今年,我们的惠民力度将更大,投入40.1亿元,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

  姚晓东介绍说,2014年,淮安将在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比如,铁腕治理空气污染,加强国家生态市创建,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努力使淮安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生态真正成为淮安的“王牌”。

  201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由徐州和淮安联合承办,姚晓东说,“这是淮安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大型体育盛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心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他表示,民生持续改善,就是更加注重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2014年的1号文件是深化改革

  当前最急需推动的依次是——

  1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2 ●简政放权,推动经济体制市场化

  3 ●让利于民,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4 ●增强自身建设,推动制度反腐

  5 ●实施更有效的生态文明举措

  6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宿迁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近两年深化改革的若干要点》,从宿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急迫、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着手。”蓝绍敏说,宿迁现在要通过比质量、比后劲、比好生态,推动科学发展;通过比增量、比增速、比进位次,推动跨越发展;通过比民生、比统筹、比正能量,推动和谐发展。“如招商引资要讲究差别化,招商引资的机制要体现比质量,比发展后劲。不能不惜一切力量,把项目引进来了,把负担留给别人。”

  考核方式,则要从过去重视GDP和发展速度,过渡到把过去刚性的考核约束转变成激励性措施,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激励大家追求不留水分,不留后遗症的增长。

  如何实现具有苏北特色的产业发展?“我们主要抓产业集聚,在区域营造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蓝绍敏说,宿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主要定位于增加后发地区的动力与活力。

  谈及眼下最急需、最迫切的需求和改革,蓝绍敏有些着急地笑着说:“希望徐宿淮盐高铁尽快开工建设,这恐怕是宿迁老百姓2014年最急切的期待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