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台儿庄,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小镇。
——1938年4月 罗伯特·卡帕
1938年春,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打响。中国军队经过顽强拼杀,赢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大战期间,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和匈牙利裔美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来到台儿庄,前者在这里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真实记录了台儿庄大战的部分场景,后者在这里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他们共同为台儿庄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如今,76年过去了,当年几乎化为废墟的台儿庄古城,早已被建设得面貌一新。在迎来新生的同时,铭记那段历史的台儿庄人悉心保留了古城内的53处战争遗址。隆冬季节,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跟随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王祥走进古城,寻访这些遗址。
关帝庙
池峰城将指挥部迁至关帝庙
王范堂率57人敢死队杀向日军
关帝庙位于顺河街东侧,是台儿庄古城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
关帝庙修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最初是山西商会的会馆。初建成时,有春秋楼、匾棚、东西配房等。春秋楼有五间大殿,高15米,青砖白缝墙,暗绿色琉璃瓦屋顶,飞檐钩挂,有《二爷观春秋》巨幅画像和手拿笏版的关公塑像。
此后,关帝庙几经翻修和续建,台儿庄大战之前,已经拥有楼堂殿宇百余间,色彩斑斓、气势恢宏,与清真寺、天后宫、泰山庙,并称台儿庄四大宗教建筑。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前的琉璃照壁墙,这面照壁兽脊压顶、彩楹画栋、镶有九条腾云驾雾的绿底黄龙,被称为“九龙壁”。
台儿庄大战开始时,31师186团团部设在清真寺,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时刻,中国守军伤亡达80%,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的领土,中国军队仅据有东南一隅。紧急关头,31师师长池峰城将指挥部迁到关帝庙,抱定与台儿庄共存亡的决心,下令炸毁唯一的运河浮桥,指挥士兵与日军背水一战,并在关帝庙组织了57人的敢死队,由王范堂率领,杀向日军。重新夺回城西北的阵地之后,幸存者仅有13人。尔后,池峰城又组织剩下的士兵、宣传队员、担架队员、炊事员八方出击,一夜收复台儿庄城的四分之三。
日军侵占台儿庄后,将九条瓷龙凿出,准备运往日本,因当地民众反对未成。
火车站
李宗仁曾在此留影
今是李宗仁史料馆
1908年,中兴煤矿公司投资40万两白银,修建了枣庄至台儿庄的枣台铁路和台儿庄至邳州赵墩的台赵支线铁路,连接陇海线。这条线1912年建成通车,俗称“小陇海线”。这条铁路,除了运煤,还也运送旅客,在台儿庄分设南北两站。台儿庄大战期间,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因而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战争打得非常激烈。大战胜利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来到这里,在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
台儿庄火车站为哥特式建筑,上下四十余间,通讯设施完备。战前,车站两侧商贾云集,夜间灯火辉煌。大战后,车站楼房多处倒塌,但地基保存完好,为恢复重建提供了依据。如今,这里已建成李宗仁史料馆。
西门桥
仵德厚率40名敢死队员攻上围墙以幸存两人的代价消灭土围子内日军
仵德厚率40名敢死队员攻上围墙
以幸存两人的代价消灭土围子内日军
台儿庄古城西门桥下,曾作为31师的临时指挥所。1938年3月,敢死队队长仵德厚所在的30师,接到增援台儿庄的命令。3月26日,仵德厚率3营官兵乘船渡过台儿庄运河,到31师师长池峰城设在桥下的指挥所报道。3月28日,敌人冲进台儿庄,占领了台儿庄西北城区。仵德厚奉命增援,当时他任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临时归31师指挥。天快黑的时候,团长袁有德对他说:“现在,我们跟台儿庄的人已经联系不上了,带着你的营从西门冲进台儿庄,把敌人歼灭后,保卫台儿庄。”仵德厚领命之后,当即挑出40名精装青年组成敢死队,除轻机枪手外,每人身背大刀,步枪上刺刀,除身背原有装备的4枚手榴弹、胸前再挂4枚手榴弹。攻上围墙的敢死队员,手榴弹和轻机枪并用,将土围子内的日军全部消灭,40名敢死队员有38人牺牲,仅有两人幸存。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制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
清真寺
曾是第31师186团指挥所
西讲堂南外墙每平方米有上百个弹孔
清真寺位于台儿庄古城中正门西南,兴建于清乾隆年间。台儿庄大战期间,这里是中国守军第31师186团的指挥所,由于是日军攻城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段之一。
1938年3月27日,日军突破中正门,清真寺被日军占领;28日晚,186团组织敢死队突袭寺内日军,29日,团长王冠五督率敢死队,向清真寺强攻。前后七天七夜,中日双方多次在此展开拉锯战。4月6日,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合围,寺内日军纵火焚烧了清真寺。收复后的清真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清真寺中原有四棵古柏,其中三棵在战火中烧死,现仅有一棵,树干上,弹头、弹片依稀可见。西小讲堂的南外墙上,每平方米有弹孔上百个。弹孔最密集的墙面,1988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取走,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战时任52军第25师参谋长的覃异之老人,1988年又来到清真寺,触景生情,写下一首七言诗:“垂老来游旧战场,弹痕布满寺门墙。当年炮火纷飞地,今日新楼鱼米乡。”
运河浮桥
池峰城命人炸毁唯一退路组织残兵与敌人背水一战
池峰城命人炸毁唯一退路
组织残兵与敌人背水一战
运河浮桥位于台儿庄古城西门外,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布防,利用运河码头台阶,以木船和木板铺设了南北向的浮桥,为运河南岸进城增援部队应急使用。
1938年4月3日,台儿庄大战进入最激烈阶段,城外日军用重兵攻城,台儿庄危在旦夕。池峰城认为,如此死守势必全军覆没,向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请示是否继续坚守。孙连仲立即电告李宗仁:“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猛,攻势太强,可否让我军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李宗仁果断告诉孙连仲:“无论如何一定坚持到明天中午,等援军到来。我们在台儿庄已血战两周,此时放弃,岂不功亏一篑?”并命孙连仲:“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抬架兵、炊事员集合起来,实行夜袭。胜负之数,在此一举。”
孙连仲放下电话,对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完了,我再填进去。”池峰城遂命令炸毁浮桥,与日军背水一战。战至黄昏,敌人停止进攻。午夜,孙连仲部组织数百人敢死队,分组偷袭敌军。他们手持大刀,冲入敌阵砍杀。精疲力竭的日军仓促应战,乱作一团。被日军占领数天的台儿庄城,经过一夜突袭,收复大半。
中和堂药房
当年巷战最激烈的地方中和堂药店墙壁上至今留有累累弹痕
当年巷战最激烈的地方
中和堂药店墙壁上至今留有累累弹痕
在台儿庄大战中,中国军队曾与日军在丁字街、袁家巷、袁家后巷、双巷等处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当时丁字街上尸体遍布,血流成河,场面极为惨烈。光绪年间兴建的中和堂药店也未能幸免,房顶毁于战火,墙壁上至今留有累累弹痕。
泰山庙
裴克先率士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1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裴克先率士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1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泰山庙又名泰山行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曾多次重修。这里是苏北鲁南地区影响较大的庙宇,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的泰山庙会,方圆百里的民众纷纷来上香。
1938年春的大战中,泰山庙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焦点,一度被日军占领。为了夺回这一重要据点,裴克先连长率领8连战士冲入泰山庙,与日军展开肉搏。日军越聚越多,8连100多名官兵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1953年,泰山庙改建为学校,墙壁上的弹痕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