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进和了解
中高端医护型养老机构
请拨打快报热线96060报名
为了让失能失智老人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健康周刊“2014健康养老去哪儿”策划活动将带读者走进南京市中高端医护型养老机构做一次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家有失能失智老人,或者慢性疾病的老人,需要找到中高端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欢迎拨打电话96060报名参与,请留下你的姓名、联系方式、参与的人数,届时我们将与你联系。
参与方式:拨打现代快报24小时热线电话96060。
慢性病老人不愿出院回家
医护型养老机构床铺紧俏
82岁的孙大爷二次中风让全家犯了愁,本来是左侧偏瘫,现在右手也不能活动,子女请来家政工来照顾他生活起居,包吃包住,每月支付工资4500元。“钱虽然花了,照料效果并不理想。这个家政工来自农村,做家务是把好手,却根本没有照顾中风老人的经验”,孙大爷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二次中风不到两个月,臀部就长了一个大褥疮。她跑了好几家老年公寓都不肯收失能老人,而可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又叫他们排队等侯。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普通老年公寓都有一定的空置率,而具备医疗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则一床难求,南京金康老年护理中心的潘惠蓉院长对记者说,中心500张床位基本满员,每天还不断地有市民前来登记预约。据了解,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
南京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张惠霞院长介绍说,她的中心有两个老年痴呆老人,一位忘记了孩子的名字,以前在家时每天吵吵闹闹,连吃饭都要哄劝。另一位每天晚上都将钱物藏进冰箱,然后守在冰箱前不肯睡觉。在来中心之前,两位老人均因老年痴呆症在南京某专科医院的病房住过1年时间。子女反映,普通保姆根本不愿意照顾失智的老人,所以即使达到了出院标准,他们却不敢接老人回家休养。实际上,这个现象在各大医院的住院部已频繁出现,其根源在于我们还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体系。
收费看似高维系成本也高
行业短期无法获投资回报
一些老人的子女在接受采访时说,70岁以上老人每人身上至少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送老人到普通的养老院养老,他们会时常担心老人发病,而且住在普通养老院看病成本更高,老人去医院一次至少要半天时间,养老院陪伴的护工却不能少于2个人。如果老人需要在外住院的话,养老院的床位等于空置在那里,钱照交,再加上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据悉,在医养型养老市场中,条件好一些的机构收费在3000—4000元一个月,包括了床位、伙食费以及护工费,收费看似较高,但是维系养老机构的生存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譬如房租水电、护工工资,以及保持医生护士团队稳定性,要给出让他们能留下来的收入。 “市场需求确实很火热,但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很快获得投资回报,我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并存”,张惠霞院长向记者列举道,房租贵、高危人群太多,每个家庭都希望照顾好老人,不能发生意外。所以她的计划是第5年机构才能步入经营正常轨道,前3年基本是市场培育期。“我们希望在房租上能得到一些支持,希望老人的每月床位补助能提高一点,这样普通的失能老人也可以住进来,现在入住的基本是高校老师、有事业编制的老人以及离休老人。”
60岁以上老人约20%失能
今年新增24家医养型机构
“截至2013年底,南京的养老机构约300家,其中医护型养老机构106家,民办居多”,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余可根介绍,南京市医护型养老机构中大众化的养老机构占绝大多数,中高端的机构不足20家,收费金额也从每月2000元—4000元不等。
有统计显示,60岁以上老人的失能率为19.8%。余可根对记者说,南京的养老机构中约有20000名老年人,其中80%为失能失智老人,医疗型养老院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因而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目前南京的医护型养老机构分几种类型,一是内设医疗机构的,定性为有医疗的护理院,二是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协议,三是引进的形式,把医疗资源引进养老机构。四是将一、二级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五是本身有医疗资质的机构,进行内部医疗资源重新分配。六是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做养老。
据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紧急救援等功能。为了缓解老人看病的压力,余可根介绍,2014年南京市要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0张,新增医护型养老机构24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加90个,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还将由职能部门牵头,提供居家老人的助餐服务。
医养结合是朝阳式夕阳业
从立法层面保障养老投入
医疗结合养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会长、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励建安教授认为,医养合一的养老模式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找准了市场和社会需求,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大大减轻了老人及其子女的负担。励建安教授说,这个市场虽然有潜力,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误区,不是招两个医生就能称为医疗,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在注册和管理运行上一定是分离的,只有规范做事、符合相关资质标准,才能共同将医养型养老市场做好。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30%。由于我国多数属于“421”式家庭结构,养老届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有关专家建议,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卫生部门要批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然后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将医养型养老比喻成一个朝阳式的夕阳行业,他认为,武断地讲老年人其实就是病人,有养无医的模式是打折的养老,辅助于医,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在全社会关心医养型养老行业时,胡晓翔还呼吁从立法层面对医养结合进行规范,他认为,不能单纯靠各地进行探索,应该在社会保障法中专门辟出一章,对政府的投入与补助进行固定化,千万不可以靠觉悟做事,一定要从整体性、关联性、协调性上来做好养老这个标志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