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苏南现代化:常州如何再续辉煌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常州的城市面貌正以惊人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万荣耀
  常州体育中心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不经意间征服了世人 图/陆志刚
  夜色中的常州博物馆,向外界展示着常州独特的魅力 图/李牧

  常州“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差不多30年前,有一部纪录片的摄制组沿着运河来到常州,当看到运河两岸厂房如织,工人们忙忙碌碌时,这些见多识广的电视工作者都感到了新鲜:他们在片子里这样形容常州速度——赶乘公共汽车的人们一溜小跑,好像在冲锋、在竞赛。

  当他们得知这片只占江苏省土地面积4%的地方,却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时,更是感到了震惊。

  后来这部名叫《话说运河》的纪录片风靡全国,而事实上,早在这之前,常州已经凭借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全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样板,“小桌子上唱大戏”等常州经验,甚至被写入经济教材。

  不过,让常州略显尴尬的是,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常州在最近10年的发展中,速度却慢了下来:经济总量不但落后于苏州、无锡,甚至被南通、徐州所超越。

  现在,随着国家《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常州人嗅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可以说,现在苏南‘第三次创业’的角逐已经拉开。”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对《现代快报》说,“常州作为苏南重要一极,有责任、有条件、有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先试,为国内同类城市的现代化探索规律、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常州实际的现代化之路。”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李梦雅 陶魏斌 蔡一飞

  当年的弄潮儿怎么了?

  工业明星城市常州的沮丧感来自于那轮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标志的苏南第二次机遇期。

  “十五”期间,常州累计利用外资33亿美元,是苏州的八分之一,无锡的三分之一。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常州的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没有跟上,同时,在代表苏南模式旺盛生命力的县域经济上,常州又远不如苏州和无锡。

  很多人认为,这多少和常州本地深厚的吴文化有关。在一些学者的眼里,吴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性”,他们认为:有时候过于理性就会变得为了求稳却失去了一些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

  “干事情都是千考虑,万考虑,连退路都想好了以后才来干事情。”在谈到常州的发展历史时,阎立这样点评说。

  2006年,一位名叫弗里德曼的美国记者写的一本畅销书突然在中国流行,他在书中写道:高科技正在加快“铲平地球”的速度。

  就在这一年,在常州人投票评出的年度十大新闻中,票数最高的第一条是:常州排名“中国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第七位。

  需要注解一下的是,从2006年开始,苏南的企业主们突然发现,必须要提高工资才能让手下的工人们安心地在自己的厂里工作了。若干年后,这个问题被称为“用工荒”。

  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痛定思痛的常州人或许在当年已经摸到了破解困局的金钥匙,那就是提高创新能力,只不过要追回失去的那些荣光,显然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未来常州产业往哪里走?

  有人说,回看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的常州跨越式经济发展历史,就像是一盘围棋:开局精彩纷呈,中盘遭遇险境,而后势究竟如何?

  这,实际上取决于下棋者的智慧和眼光。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推进,但不能平均用力,务必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常州市委全会上,阎立对自己的同事说,“转型升级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我们要牵住这个‘牛鼻子’,着重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向高端攀升。”

  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常州的产业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基地”。就在规划出台不久后,常州就迅速推出了本土十大产业链建设的方案。

  “争取到明年,这十大产业链能初步形成,当年能实现销售收入4130亿元。”阎立说。这将占常州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近三分之一。

  这并不是不可实现的任务,新兴行业的发展往往都是爆炸式的裂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点胶机器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随后在常州科教城实现了产业化,并逐步集群发展。

  正是凭借着高科技技术,点胶机器人生产企业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从成立至今不到5年时间内,注册资本增加了30倍,销售业绩增加了10倍,团队规模扩大了7倍,企业发展实现了质的突破。

  在新材料石墨烯的应用方面,常州已经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3万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国内最大的年产100吨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粉体生产线投产;全球第三家生产出石墨膜高散热器;效率超过90%的石墨烯基因转染试剂等,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使得常州的碳材料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再续辉煌的动力来自哪里?

  不得不承认的是,全球化的世界,让每个城市的形象变得模糊,大多没有鲜明的特色,而经济学者们则担心,雷同式的发展正在消耗我们太多的宝贵资源。

  常州正在试图让自己有一张“过目不忘”的名片。

  “在美国家庭,常州产割草机让生活更惬意;在新疆天山,常州产大功率机车让遥远不再;在北大荒黑土地,常州产拖拉机让丰收在眼前。常州智造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世界,知常州!”去年,一组以“常州智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城市广告登陆央视,常州想告诉世界:智造将成为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名片。

  “只有增加‘智造’的含量,传统制造业才能成为先进制造业。”对此,常州市委书记阎立解释说。

  事实上,常州并不缺乏有深厚实力的传统制造业,比如在传统的电缆行业,常州就有“中国唯一一家有能力提供核电站电缆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上上电缆。

  “即使是传统产品,也要用新工艺、新装备来提高质量、产量,减少能耗。”“2013年中国经济人物”、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丁山华说。

  现在,上上电缆已占据中国核级电缆70%以上的市场。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弗里德曼这样反问着自己,他的那本畅销书名字叫《世界是平的》,而这些年的事实也证明,要想快速奔跑,拥有创新能力的智造才是关键。

  这或许就是常州的回答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