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乾隆皇帝
眼中的天下第一庄
  古城爱河
  闸官署

  “台儿庄跨漕运,为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乾隆帝)赐为‘天下第一庄’。” 《峄县志》

  “庄征君别了台儿庄,叫了一只马溜子船,船上颇可看书,不日来到扬州”。

  吴敬梓 《儒林外史》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让台儿庄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实际上,在那场著名的战役之前,台儿庄就已是京杭大运河边一座颇具规模的古镇。《峄县志》中这样描述康熙年间台儿庄古城的繁华景象:“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那是怎样的一座运河古镇?怀揣着憧憬,我们走进古城,闸官署、参将府、郁家码头、胡家大院……一栋栋古老而年轻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沿着运河摆开,一砖一瓦,都满藏一段繁华往事。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参考资料《追梦古城台儿庄》、《复活古城台儿庄》陈伟 著

  沿着运河而来的繁华

  台儿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活动印记,并载入史册。但台儿庄的繁荣,却始自明朝万历年间泇运河的开通。

  明朝初年,运河在鲁南到徐州的水道是南北走向,在苏鲁交界处,河道经今天的微山湖以西向南到徐州,然后借三百三十里的黄河水道到达淮安。明朝后期,因为黄泛阻运,徐州以北的运道常年淤堵,漕粮船只受阻。多位漕河大臣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开挖从韩庄经台儿庄到淮安的泇运河,以利通航。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段运河终于竣工通航。泇运河的开通,解决了黄泛阻运的难题,但是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地势,西高东低,微山湖比台儿庄高7米,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如此高的落差,运河的水流势必湍急。自西向东的下行船只,安全没有保障;自东向西的上行船只,行船吃力,而且如果任水肆意下泄,微山湖水柜的储水会很快流失殆尽,造成河道枯水断航。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韩庄至台儿庄的水道上,自西向东先后兴建了韩庄、张庄、德胜、万年、丁庙、顿庄、侯迁及台儿庄等八闸。此后,对沿途河闸几次整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大修济宁至台儿庄运河上的石堤岸。当年秋冬,修建台儿庄月河石驳岸,翌年春天竣工。这一水工至今保存完好。

  船闸修成后,为了减少船闸的开闭次数,节省人力和维修费用,每次过闸,船只必须结对编组,不准单船航行。这样,上行的船要在台儿庄等待。清朝康、雍、乾、嘉时期,每年有将近万艘漕船和10万艘商船经过台儿庄,大量船民和商贩的汇集,为台儿庄带来了人气,给当地居民提供了经商机会。

  商客、财富、文化……汇集南北精华的台儿庄迅速繁荣起来,并获誉得“天下第一庄”的美誉。

  小城故事

  大衙门街因参将署而得名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台儿庄的迅速发展,急需加强管理,工部侍郎曹时骋,向朝廷上了一道《泇河善后事宜疏》,请求在台儿庄运河沿线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得到朝廷批准之后,台儿庄的管理被列为“国家战略”,在此设立了巡检司和闸官署。次年,县丞署由峄县城迁至台儿庄南门里,台儿庄成为副县级的城市。

  大衙门街就是因街北的参将署(俗称大衙门)而得名。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之前,这里是古城最为宽阔气派的街道,参将署、总兵行署、守备署、天后宫、万家大院、吕祖庙、城隍庙都在这条街的两侧。1946年,大衙门街改为繁荣街。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后,这里恢复原先的地名。

  王公桥码头是乾隆皇帝登岸处

  台儿庄临河而建,南面是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东、西和北面临河的地方筑有城墙,临河的地方建有码头。1958年,国家投资整修运河,把古运河南1公里的支流河段截弯取直,作为京杭运河的主航道。明清两代建有石驳岸码头的古运河,成为废弃的运河故道。之后,这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及时整治,也因此保留了被称为“运河活化石”的3公里古河道和1.5公里古驳岸。

  古运河沿岸共有13个码头,自西向东,依次为典当后码头、四十万码头、天后码头、阎家码头、彭家码头、高家码头、郁家码头、双巷码头、王公桥码头、骆家码头、谢家码头、霍家码头、王家码头。

  其中的王公桥码头,又叫做御码头。明朝万历年间,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受命开泇,到任之初,在台庄公馆门前修筑了登岸码头。后因乾隆皇帝曾在此登岸,又称御码头。咸丰五年(1855年),福建商人王公胜捐资重建台庄公馆前的一处桥梁,后人命名为王公桥,码头也随之改名。

  丁字街富户建三座哨楼防备土匪

  丁字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咸丰七年重建,因形似“丁”字而得名。东西走向的一“横”,为大衙门街的中段,南北走向的竖钩,往南叫顺河街。这里因处于丁字路口,并由三个哨楼封闭起来而得名。

  据老人回忆,这段丁字形的街道两旁,是富有实力的商家。清朝匪患不断,打着各种旗号的武装队伍,经常来城里抢劫。在这个范围内居住和经商的人家为了保卫家园,在大衙门街与蝎子汪交接的地方建起一座哨楼,成为丁字街的西端。向东在花庙南墙,建起东哨楼,使这段街道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段街道,往北没有通道,中段是一条通向小南北的顺河街。于是,在月河街与顺河街的交界处,再建一座哨楼。这个完全封闭的空间,酷似丁字形。丁字街上多为欧式建筑,临街处做门市,后面是作坊和住宅,两层或者三层不等,部分建筑高达四层,繁华程度为当时之最。

  爱河成就富家千金与赶考举子的奇缘

  在台儿庄古城中央,有一条“爱河”。这个在古代看上去有些离谱的名字,源自嘉庆年间的一段爱情故事。

  那年正月十五,大伙儿到关帝庙前的广场上看大戏。看完戏,观众恋恋不舍地离去。突然,一声惊叫把大家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原来,有一位姑娘的辫梢不知道怎么和一位公子的系在了一起。两人拼命挣脱不得,后来,公子从旁边买剪刀的摊子上借来一把剪刀,剪断辫子匆匆离去……

  这位姑娘是本城一位富商的女儿,刚刚与城里一位少爷定下婚事。当天晚上,女孩向父母提出,她要解除婚约,嫁给那位剪掉自己辫子的公子,否则她就去死。父母无奈之下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话虽如此,那位公子却从此杳无音信。痴情的姑娘手捧着那位公子留下的发辫,每天去河边等待。终于有一天,从一艘南下的船上看到了留着半截发辫的公子。她举起手中的发辫,高声呼喊公子,直到他下船上岸。然后,拽着他沿着城中小河岸走回家。

  原来,这位公子是徽州的一位举子,赴京参加会试。正月十五那天,在台儿庄上岸看戏,遭遇了“辫子烦恼”。随后,公子进京赶考,无奈名落孙山,只得沿原路返回。没想到,在台儿庄被痴情的姑娘拽进了“爱河”。因为这桩姻缘,这条河后来就被叫做爱河。

  荟萃南北建筑的中国建筑博物馆

  台儿庄处在京杭大运河中间的咽喉地点,明清直至民国时期,这里汇聚了南来北往的客人,大批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在这里落地生根,使台儿庄成为辐射苏鲁豫皖和沪浙闽赣的重要商贸城市。各地客商依据自己的习俗及宗教信仰,兴建了不同风格的住宅和商铺,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台儿庄成为接纳、融汇八大建筑风格的城市,是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筑博物馆。

  台儿庄大战前,这里古建筑门类繁多,有鲁南民居,有以胡家大院为代表的北方大院,有徽派建筑、闽南建筑、岭南建筑、水乡建筑,还有以中兴公司大楼、天主教堂等为代表的欧式建筑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