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起,灯光璀璨。
新年伊始,陆军第1集团军第3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新闻人物颁奖现场,南京军区某团六连下士王运全刚登上领奖台,即赢得现场百余名将校领导如潮掌声。
这位“硬骨头战士”经历传奇:经3次报名应征终于如愿,成为6年走出苖寨参军“第一人”;用7块伤疤练就“陆地如猛虎、海上赛蛟龙”过硬本领,成为六连唯一的新兵特战队员……
“硬骨头六连”培养出了一茬茬“硬骨头战士”。近10年来,这个连队有93人被评为优等指挥员和优秀“四会”教练员,126人被评为神枪手、神炮手和特级能手,涌现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王勇敢、爱军精武标兵覃文强、南京军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兵”朱健、集团军百名优秀班长唐雄、全能猎人刘葵等一大批训练尖子和一批远近闻名能打胜仗的“王牌”精兵……
现代快报记者 郑春平 通讯员 黄建东 李勇
硝烟远去
思想铸造灵魂
1月6日,现代快报记者第一次近距离探访“硬骨头六连”。
在跟连队第43任指导员环欣欣握手的瞬间,就能感到六连带来的第一个震撼——这位政工干部的手掌上,粗糙的老茧能夹得人疼,手背上则满是没有愈合的伤口,其中一大块已经掉皮还露出血红的肉……
这让人肃然起敬。
翻看环指导员的笔记本,能找到他手掌的秘密。“进了六连的门,个个是英雄。每名官兵平时都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生死关头更要豁得出来!”这样铿锵有力的言语随处可见。环欣欣介绍,几十年来,六连始终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铁心跟党走、绝对听指挥”都是“硬骨头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硬骨头六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当时,14名红军骨干组成了这个英雄连队。如今,六连历久弥新,官兵里面的 “90后”“95后”占据了大多数。
为了把这些年轻的军人锻造成“硬骨头”,这个连队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铸魂“组合拳”。
“每次重大主题教育,坚定信念、铸牢军魂是第一任务,从思想根子上回答“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而战”的问题;每逢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第一要求,引导官兵做到任凭风浪起、我有主心骨;每当遂行大项演训任务,都把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作为第一遵循,强化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就冲向哪的号令意识;每当新兵入伍、干部调入、连队命名纪念日,都把弘扬传统、铸牢军魂作为第一课堂,到荣誉室洗洗‘思想澡’……”
事实证明,这些教育手段行之有效。
2008年春节,连队奉命赴江西执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任务,官兵们7天转战3地,辛苦、危险并存。
在井冈山抢修电网时:每根两吨重的电线杆要运到海拔1300多米的山上,政府出到5000元一根都没人敢接活。六连官兵却凭着双脚踏碎厚厚的冰雪,碾平陡坡险路,用血肉之躯在茫茫雪山开辟通道20余公里,搬运塔材80余吨,为灾区送去了光明。
在亲历者的记忆里,当时的大家群情激昂,嗷嗷叫着投入战斗,热了抓一把雪塞进脖子,渴了含一块冰在嘴里,鞋子掉了就赤着脚继续往前走,皮磨破了用毛巾垫着继续扛;副连长李新社脚下打滑,身体快倒时,就咬住牙用手撑着地向前挪;新战士王兵脚踝不慎扭伤,脱下鞋子把脚伸进雪地里镇一镇痛、拄着木棍继续往上走……
中士李德鹏,军事技术精湛。驻地一家公司在他服役期满前就上门预约,开出了“当部门经理、年薪50万元”的优厚条件。家在农村、家庭困难的他却婉言谢绝:“当兵扛枪为的是打仗,要是为利益动心,就丢失了一个战士应有的信仰!”
这样的信仰贯彻在六连的每一个战士身上,近10年,连队先后有32人谢绝地方企业高薪聘请选择留队,68人主动放弃休假、推迟婚期参加重大演训、抢险救灾等,23人面对家庭变故仍坚持奋战在任务一线,用牺牲奉献谱写了一曲曲铁胆忠诚的壮丽篇章。
虎胆之气
催生敢战血性
“皮肉掉了可以再长,荣誉丢了哪里去找。”这是“硬骨头六连”七班长刘葵贴在自己床头的战斗格言。
两道剑眉斜立,脸上棱角分明,看着不过三十来岁,头发却白了不少。初看刘葵,记者很难相信他是参加过集团军“猎人集训”的特战队员。
一次比武中,刘葵在跑障碍时,右眼角被障碍物刮出一道长口子,鲜血直流。伤口在汗水浸泡下,像无数只蚂蚁在撕咬,刘葵没喊一声疼,硬是咬紧牙关跑完全程,此时鲜血浸透了迷彩服上衣。第二天,连队进行射击考核,为不影响成绩,刘葵毅然撕去纱布走上靶场。5个课目考核,刘葵拿下了全部冠军,六连又一次用绝对优势排名第一。
“这个小伙子有血性!”一位熟悉刘葵的团领导这样形容他。
“血性”,是在六连的采访中,时刻能感受到的词语。
下士杨树林,去年4月为国防大学将军班演示课目,在攀爬云梯时不慎跌落,右手臂重重摔在石头上,把迷彩服磨出了拳头般的破洞,当时就疼得动弹不了。
“不能放弃,如果这是战场,放弃就等于失败,六连不接受失败。”杨树林咬破嘴唇,忍痛继续演示。只见他左手捏住拉火管,用牙咬住拉火帽,猛一甩头拉着导火索……演练结束一检查,才发现他的手臂已是粉碎性骨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六连就以战备思想硬而闻名全军,他们总结的“三分四定”“四个秩序”被写入条令,成为全军规范。
把平时当战时,把练兵当打仗,几十年来,六连接力传承着这种战斗作风,不断砥砺官兵英雄之气、血性之勇,培育出的硬骨头战士,才能不畏生死、敢打必胜。
怪石林立的岛礁丛中,钟志鹏闪电般从礁石中摸出一条近2米长的水蛇,手腕一抖,再拿出匕首扒皮、剖腹……看到这一幕,谁会想到这个“95后”在半年前刚刚入伍时,还是一个娇气、怕事、晕血,见了毛毛虫都大呼小叫的“胆小鬼”?
血性士兵组成了一支血性连队,即便曾经的战火硝烟渐行渐远,相对和平的岁月慢慢拉长,即便“90后”“95后”官兵成为部队主体,六连的“敢战血性”没有减少。
这支硬骨头连队正在以行动践行着诺言。
皖东山区深夜,大雨滂沱,山路泥泞。一声哨响后,六连紧急出动,翻越山头穿插敌后。30里山路,40斤负重,4小时限时,路面泥泞踩一脚滑三步。战士们抠着石缝、拽着荆棘、手脚并用贴着泥水往上攀,不少人手上、腿上被刮出一道道血痕。
战士王跃右手中指指甲盖被抠掉,强忍疼痛往上攀,跟着连队以提前1小时的速度,神兵天降出现在“敌后”。
去年海训,连长薛峰带领8艘冲锋舟踏浪出击。风大浪急,二班冲锋舟突然被巨浪掀翻,3名战士跌落海中,被倒扣于舟下,好不容易才脱险。上船后,薛连长问这3名刚和死神“掰手腕”的战士还敢不敢继续下水。
“敢!六连的兵有什么不敢!”他们这样回答。
渴求荣誉
锻打钢筋铁骨
1月6日,某综合训练场,室外温度零下。
“硬骨头六连”特战小组真枪荷弹整装待发,一场进攻破障演练拉开战幕:10分钟内,队员连续突破火障、泥潭等11个特种障碍,并进行多型火器的实弹射击。
特战一组组长徐明明带领3名队员率先出征,大家以迅猛动作冲上5米高的阻绝墙,纵身跃入冰冷的反坦克壕。
壕沟内,水冷刺骨,身上的负重一下子增加11斤,他们迅速向对岸游去,扑向熊熊的火海、爬过浑浊的泥潭、攀上10米的云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像一把把尖刀直插“敌”纵深。
让记者大吃一惊的是:徐明明来自炊事班。
连长薛峰告诉记者,连队9名后勤保障人员个个都是多面手、人人都是刀尖子, 炊事班长王坤更是了得,入伍10年来,先后带领炊事班在各类比武中斩获9个第一。
“普通战士能当业务骨干、一般士官胜任班长岗位、班长能接替排长指挥、干部具备上一级任职能力。”这是一名军区首长在视察六连时的赞许。
这样的赞许,根源在于对荣誉的渴求。环欣欣说,六连官兵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败”。
五班长郭衍庆,在全连承诺拿下团运动会铁人五项冠军。但由于脚上长了3个鸡眼,赛前又突发高烧,他只能住进卫生队接受治疗。
大赛当天,他悄悄拔掉输液针头,用美工刀挖掉鸡眼参加比赛。最后5公里武装越野时,他伤口不断往外渗血,双脚几乎麻木,却硬是咬着牙关超过一个个对手,获得3个单项第一、2个第二,比赛结束后他倒在地上像一摊泥。
“坚守英雄连”,是1985年与六连同时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连队。从此,六连就盯上了“坚守英雄连”,约定每年授称日与他们来一场比武,这一比就是29年。
2009年,两个连队在限制路驾驶和车载武器射击上较上了劲。经过两轮较量,却打了个平手。
“战场无亚军,打平就是输!” 连长一声令下,全连官兵按战术动作一路“爬”回连队,碎石铺成的山路上,留下官兵们的斑斑血迹。
后来,这一天被官兵定为了连队的“耻辱日”,支部“一班人”连夜组织查找原因教训,并再次向全师20多个红军单位,10余个荣誉连队下战书:六连期待挑战!
去年底,连长薛峰正率连队训练尖子赴外军区英模连队参观见学,5个荣誉连队瞅准时机向“硬骨头六连”发起挑战。
一上比武场,大家再次大吃一惊:比精准射击,规定1分钟命中18次以上为优秀,六连要求人人达到30次以上;比战斗射击,规定短停不超过8秒,六连要求5秒内车停炮响靶落;比限制路驾驶,规定通过障碍物宽度为4.2米,六连要求不超过3.8米……结果,虽然标准比别人高、难度比别人大,六连依旧用过硬的军事素质,再一次续写了胜战不败的神话。
“好一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走下比武场,前来挑战的官兵由衷感佩,齐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