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离家出走”过大年
  不回家过年,是生活多元化的体现 IC图
  海南是不少人的过年新去处
  北方过年喜庆又热闹
  欧洲大城市的中国“年味”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过现在,“离家出走”却成了不少人的过年新方式。“体验一个不一样的新年。”这是他们口中最常见的解释。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20名形色匆匆的路人,对于“是否支持离开家过年”这个问题,受访者的回答泾渭分明——12个人认为“过年就是阖家团圆,不应该这个时候远离家人出游”,7个人认为“在家过年过累了,出去走走也很好”,1个人认为“如何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

  这次调查中,虽然愿意遵循传统的人依然占受访者的多数,但愿意做春节“候鸟”的人也不少,他们的目的地可能是温暖的南方,也可能是更有年味儿的北方,或者更加自在的国外。在社会学家看来,这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正在形成的体现,传统与现实、个人意愿与家庭意志,每个人都有理由作出不同的选择。

  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

  出发,到温暖的南方去

  南京的冬天太冷,空调房又太干燥了——

  出发,到温暖的南方去

  甚至早在2013年12月初的时候,许清江(化名)就接到了来自旅行社的电话,“您今年还去三亚吗?目前订机票酒店有优惠。”新年假期去海南,他这两年才养成的习惯已经被精明的商家掌握。

  许清江今年35岁,是一家本土销售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如今,却越来越不想在南京过年。“不是不喜欢南京,只是这里的冬天太冷了。”许清江顿了顿,“甚至比小时候更冷。”

  许清江说,他在2000年大学毕业时,就开始奋力打拼,最初是销售,无止境的应酬和劳累的生活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天气稍稍变凉时,他就会感冒咳嗽。南京不算北方,却可以算得上中国冬天最不好过的地方之一——这里气候潮湿阴冷,房间里没有集中供暖,要是开空调久了,室内干燥的空气,能让一个感冒的人咳出血。

  2011年春节假期 ,许清江又感冒了,鼻涕横流,咳嗽不停,却不想去医院,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直到妻子拿来一张旅行社的宣传单。“要不,今年去海南过年吧。”妻子说。

  起先,许清江并不想离开南京,毕竟,在所有人的想法里,春节是一个“必须”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当他的父母也支持他去海南休养的时候,他马上订好了机票。

  “第一次去,只订了三个人的,我和妻子孩子。”许清江说,他当时有顾虑,一是父母年纪大了,路上辛苦;二是老人家总是不愿意违背传统,他们更喜欢新年时看玄武湖的烟火、看夫子庙的花灯,斩只鸭子,烫壶老酒,缩在沙发里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

  首次到三亚的许清江,第一感觉是暖和,第二感觉却是不自在。

  “虽然查了那边的气温,但我还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去的,毕竟是冬天嘛,我还生着病。”许清江说,没想到,刚一下飞机,一股子“热浪”扑面而来。“那里有27℃度,街上的人都穿着短袖,这哪像过年!”许清江笑着回忆当时的尴尬。

  一开始,许清江还坚持着一些传统——他试图到超市买速冻饺子,买鞭炮烟火,买春联。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有点“不合时宜”。“海南的年味儿是淡了点,饺子不好买,人们不守岁,偶尔有鞭炮声,也是游客燃放的。大年初一时,人们就出门了,道路的两边,可以看到在稻田里劳作的农民,当地很多人所谓的过年,可能就是在门上贴个春联。”许清江说。

  虽然有些不适应,但许清江还是渐渐喜欢上了这一个在海南的新年——在温润空气的滋润下,他的感冒和肺炎很快好了,而且沙滩、大海、椰子树这些南国风情,让他有些目不暇接。“更重要的是水果,在南京过年时,饭桌上以鸡鸭鱼肉为主,人们喜欢喝点酒,但在海南,最常吃的东西,是各种水果。这多健康啊。”许清江说。

  那一年的新年假期很快过去,许清江回到了南京,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这让同事们充满惊奇。

  后来,2012年的新年假期和2013年的新年假期,许清江都是早早订好了去海南的机票,对于以前放不开的传统,他已经完全释然了,“身体健康,身心愉悦才是最重要的,何必要死抱着传统不放?”

  新年假期又要到了,旅行社打来的电话提醒了许清江,他这一次多订了两个人的机票,他觉得,应该带着父母也去海南过年,过一个更健康的新年。

  去东北过一个有味儿的年

  一堆人围着炕桌,听着跟本山大叔一样的口音——

  去东北过一个有味儿的年

  看完了《爸爸去哪儿》最后一期,程静就决定2014年的新年假期去东北。“看看那大雪,那才像过年!”这个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小学老师夸张地比划着,“我要堆个这么高的雪人!”

  在这个90后看来,南京的新年无趣透了——它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其他的节日没有区别,新年时,新街口的各大商场会推出折扣,把红色的圣诞季宣传条幅换成跟新年有关的内容;餐馆推出的还是往常的菜品,而且座位更难订了,菜也贵了;往年的烟花和鞭炮也不常见了,因为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直到现在,南京也没有下雪……

  这些都是小程打定主意去东北三省过年的理由,哪怕有人劝她说,那边的气温零下几十摄氏度,也不能浇灭她的热情。“我可以买厚厚的新衣服穿!”她反驳说。

  “我觉得,那边超有年味。跟南方比起来,那边的年更讲究。”程静说,她已经从朋友的介绍和电视节目中,拼凑出了一个想象中的大年。

  “我要住进一户东北当地大叔大婶的家里,他们都讲着赵本山一样的普通话,在家里吃饭时,一堆人围着一张炕桌,吃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再抿一口当地的烧酒,一根火烫的线直接从喉咙下到胃里;推门出去,外面是厚厚的积雪,走在上面嘎吱嘎吱响,屋檐上挂着带雪的玉米棒子,天空蓝得没有一点云彩;屋里的大灶下面,烧的是柴火,还得用风箱助燃,里面炖着酸菜、大骨头、粉条,掀开盖子,满屋子都是热气腾腾;屋外零下几十摄氏度,屋里却有20多摄氏度,晚上睡觉的时候,身子下面的火炕暖暖的;坐着狗拉爬犁到山上去,雾凇树挂满满一山,哈一口气,都能听见冻起来的声音;快过年的时候,看村民杀猪,他们要先把猪撵得满地跑,再下刀子;大年三十的时候,跟着当地人一起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门神,到了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能响一夜,人们都守岁不睡觉……”

  为了过上这样有年味儿的春节,程静已经通过旅行社订好了票,然后,她发现,跟她一样想法的南京人还真有不少,这些团员大多还没放假,不过,大家加了QQ群,每天的话题就是“去东北过一个有年味儿的年。”

  相比起东北,另一个被认为有年味的地方在北京。

  “热闹的庙会,去天坛看祭祀,再逛逛王府井,吃吃全聚德。”还没等放假,刘璇就又开始游说她的丈夫了。刘璇是南京人,当年却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有一年过年,没买到回家的票,就留下来过了一个除夕,没想到,这个偶尔遇到的除夕,却让她念念不忘。“热闹,这才像过年。”

  于是,2014年新年假期将至,她打定了主意,想要带着丈夫和四岁的儿子去趟北京。

  “这个时候最划算,商场折扣又

  多,庙会又大,上面有可多好玩的东西了。大观园里有真人秀,什刹海也超级热闹。”刘璇说,相比起南京,北京的年味更重,一些传统的东西得以保存,外来者又带来了很多新的元素。“就算说‘大吉大利’,也还是京腔听起来比较有味道。”

  对此,刘璇的丈夫有点不同意,在这个南京人看来,北京的冬天,树叶都掉光了,看起来无比荒凉。可他的理由还没说完,刘璇就打断了他的话,“到时候,很多地方都是红的,红衣服、红条幅、红灯笼,那看起来才喜庆!”

  在传统意义上来说,春节意味着团圆,他们选择离开家去别处过年,从外在表现上看来,他们是违背传统的,但其实,他们的内核依然是追求美好,追求健康。现在人们已经摆脱了生存的阶段,开始享受生活,享受闲暇。更应该被批判的是“休假的不足”,正因为假期供给不足才造成了现在情况。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邱建新

  春节,在巴黎越来越是个事儿

  巨大的折扣,人满为患的唐人街、中餐馆——

  春节,在巴黎越来越是个事儿

  正当人们争论着该去温暖的南方还是有年味的北方时,黄一依(化名)已经订好了飞往法国巴黎的机票。她早就跟家里人商量好了,这一年的新年,出国去过。

  黄一依在一家外企上班,收入不错,活得却很累。“这一年下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这个26岁的女孩用了“朝不保夕”这个词形容自己的生活。她有独特的解释,“早上的时候都不能保证晚上有时间。”

  忙碌的脚步拖累了她的生活——马上就要过年了,她却发现自己依然是独身一人。

  “对于大龄女青年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黄一依苦笑着,她说,每当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会一起聚会,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被盘问的对象。“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之类的问题,让她觉得一大堆苍蝇在脑袋旁边飞舞。

  对此,她极度厌倦,特别想过一个自在的春节假期。

  “我大学时,曾经在巴黎呆过一段时间,现在心里郁闷了,就特别想回去。”黄一依说,为此,她还跟家里闹得很不愉快,直到前几天,本来坚持让女儿在家过年的父母,才同意黄一依的请求。黄一依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脸上的愁容才稍稍消退,她说,为了平息父母的怒火,打算去法国时多购物,回来时亲戚朋友都有礼物,也就没人会说她了。

  实际上,春节假期时去国外购物,已经成了许多人外出的理由。当国内越来越注重圣诞节氛围的时候,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也开始接近春节。“春节季”成为一个新的购物季,包括“老佛爷”在内的许多商场都会推出巨大的折扣,以便宜的奢侈品来吸引中国游客的目光。

  而春节喜庆的含义,也逐渐让外国人接受这个来自东方的节日,在接近春节时,不管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真心沉浸在节日气氛中,欧洲许多大城市的春节氛围,看起来十分浓厚。

  “巴黎的十三街区,有欧洲最大的唐人街,那里的很多人,是多年前移民法国的华人,潮汕人居多,他们带来的传统年俗,许多在国内已经不常见。”

  黄一依说,她在法国的时候,大年初一会被鞭炮吵醒,走在街上,会看到往市政厅去的舞龙舞狮的队伍,舞龙舞狮的人里面,除了华人,也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欧洲人,大家喜气洋洋,偶尔还会冒出一两句异域口音的“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想要在法国吃顿年夜饭可不便宜,除了人满为患的中餐馆,唐人街上也有国内常见的卤菜店,不过,不管是南京人爱吃的烤鸭,还是猪头肉,在这里均价格不菲。“至少比国内贵10倍。”

  不过,毕竟是“舶来品”,国外的春节气氛不会持续太久,到国外过年的人所享受的,更多的是浓厚的异域风情,以及不同于国内的自在。

  “主要没人问东问西了,也不会有人打电话来,跨国电话毕竟是太贵了。”黄一依做了一个鬼脸,她算了算,在国外过年不止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还可以白天喝喝咖啡,晚上去下酒吧,闲了逛下商场,累了闲坐在塞纳河边……

  “这样才算是一个假期,我过得开心,谁说这就不算是过年呢?”黄一依反问。

  记者观察

  什么让人舍弃回家过年

  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接受出门过年了?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的街头做了一次与此有关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20人中,大部分人依然表示过年会回家,少部分人表示会出门过年。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人表示,“应该体验至少一个不一样的新年。”

  调查中,一位小伙子说,“如果一年都跟家人在一起,去外地过年没什么,但如果一年都在外地打拼,过年时,应该回家去陪父母家人。”他的观点被许多人认可。

  综合这次调查的结果,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外出过年”这一貌似“违背传统”的行为,其实跟“日渐丰富的生活”与“远远不够的假期”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关。

  而且,传统的春节除了给人们带来喜庆之外,也正在带来一系列的劳累与困扰——麻烦的人情应酬;不那么健康的大鱼大肉;让人厌烦的觥筹交错;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问候,除了让人们厌烦之外,也带来了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人甚至因此成了“恐归族”。

  最主要的,除了新年假期,人们难得找到一个如此完整的长假——它足足有七天,这个时候,大人孩子都休息,而且,高速路免费,景区里的人也是最少。

  “如果有其他的休假时间,我也不愿意在过年时出去。”数位采访对象都表达了这样的意向。

  旅游业的“新黄金周”

  其实在前几年,春节黄金周的提法并不完全正确——几年前,人们选择出游时,大多从大年初二、初三开始,旅途也以短途为主。“人们只是想在新年假期里,增加一个项目。”有人这样说。

  这样的情况正在被改变。

  从各大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出,许多旅行社正在年底招收导游,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过年出游”人流。许多招聘条件里说得很清楚,“工作时间从除夕之前开始,需要在外地跨年,待遇从优。”

  一家知名旅游网站上专门推出了“春节去哪儿”专题。往南方的旅游线路,被冠以“比被窝更暖和”:往云南的,重点介绍丽江的柔软时光、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腾冲的火山温泉、普者黑的原始风光;往海南的,满眼都是大海、沙滩和日光浴。

  往北方线路,重点介绍了东北的冰雪与年俗;北京的年味儿与热闹。

  往国外的线路,则打出了“不一样的新年”这张牌。

  而在江苏一家旅行社看来,这些打算出去过新年的客户,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更喜欢一种符合自身要求的旅游方式。“比如说,有人要求去海南,不去景点或者少去景点,把大把的时间留给自己,旅行社负责提供酒店、交通和当地一名随叫随到的导游即可。”这位负责人把这种模式叫做“私人定制”,这种模式“最终甚至可能会改变整个旅游业。”

  面对这个新市场,许多旅行社表现得很友善——不止准备了很多折扣和优惠来吸引顾客,还有许多网站做出了善意提醒,“新年出行,请做好更多的准备,出境前要提前办好护照,因为年底办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兑换货币也要提前完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