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唐风宋韵
古镇西溪从传说中走来
  始建于唐朝的海春轩塔
  董永七仙女主题雕塑
  西溪古城全景

  地处江苏东台的西溪古镇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汉武帝时就已由盐场发展为西溪镇,由盐而兴,经济繁荣,人杰地灵。《天仙配》中的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发源地不明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传说版本,而西溪古镇的版本就是较为有说服力的,据说东台西溪古镇及附近地区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地名多达50多处,至今仍有老槐树、缫丝井、辞郎河、董永墓等古迹保存完好。

  近年来,东台紧扣“文化铸魂、融合创新、产业拓伸”的发展理念,打造文化传承与生产发展互联互动、集创意与文化商品研发生产、交易展示、艺术休闲、旅游娱乐、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江苏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经济集聚区。力争构建数十亿级的文化产业园区,把西溪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景区。这是西溪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定位。

  现代快报记者 陶展 姜振军

  千年西溪古镇恢复昔日之美

  西溪古镇位于苏北里下河,距东台市中心约2公里,是东台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有东台之根的称号。西溪地处海滨,当地百姓煮海水为盐,曾是全国的重要产盐区之一。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海陵县,设西溪、海安两镇,西溪为海陵煎盐之区,西溪之名始见于此。

  钱先生是东台市区人,因为有亲戚家住西溪,小时候常去串门。记忆中的西溪古镇非常美,“先从七里长街东开始,一路摇摇晃晃,到中十字街穿三昧寺路,经新桥过海道桥,然后在铺着小青砖的三里路上跑跑蹦蹦,梨木街上东张西望,有时还在八字桥上下遛一下。中午到泰山寺爬土山,去西溪宝塔上刻名字。那时的晏溪河很清,两边人家挑吃的水,淘米洗菜都到河里去。河边有一处还长着丛竹子,我喜欢看河水映着竹影,很美。”

  工作后,钱先生每年都会去两三趟西溪,拍了很多照片,却总是不满意,“西溪塔影已经杂草丛生,范亭不知所终,八字桥失修脏乱,危房满目,曲水被黑水代替。”这让他失望至极。

  不仅是城里人,镇上的老百姓对西溪的评价也是“变得不能看了”。

  “老百姓都用上了自来水,不再到晏溪河取水了,河里被倒着各种垃圾废物。故房破旧,到处是见缝插针的乱搭乱建。”75岁的崔益芬,在西溪生活已经40多年了,“我看着河水慢慢变臭,古镇越来越丑。”

  “过去最头疼下雨,”居民岳平无奈地说,“一到下雨天就要准备两双鞋子。在市区穿皮鞋,到西溪换雨靴,踩得一脚泥回家。”

  西溪古镇的居民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梦想:让西溪重现昔日美景。

  “但是苦于人力、财力的制约,西溪古镇的保护开发一直未能付诸实践。”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管委会主任王斌坦言。2010年8月,东台市政府提出新要求,西溪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正式启动。对于西溪的管理,也由最初的领导小组,升格为景区管委会。经过建设者们3年多的辛勤付出,西溪古镇旅游文化景区雏形已具。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已成当地共识。

  “现在这边建了商业街、文化园,路也宽了,灯也亮了,花草树木更多了,像个大花园。”看到如今的变化,钱先生万分欣喜。

  

  最有说服力的董永故里

  “西溪古镇是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祥地,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镇上居民告诉记者,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起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一代一代往下传。2006年,“董永传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阴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大财主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七仙女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从天上下凡到人间,在西溪西南面的十八里河与董永相遇,并在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

  漫步在文化园内,古树、草坪、古建筑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七仙湖、老槐树、土地庙、十八里亭、舍子头,到处弥漫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气息;董孝贤祠、董孝子墓、曹家大院、金牛汪无不显露出董永孝心的魅力。董永七仙女主题雕塑高高地矗立在文化景区,在蓝天白云下默默传颂着天上人间的千古爱情神话。

  在一口外观异常古旧的金钗井前,一位村民向记者讲述了“金钗井”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桥头’,夫妇二人抱头痛哭,难舍难分。七仙女和董永告别时,取头上金钗两支插于桥之南北作为纪念,后人于其处分别凿井造福西溪百姓。这两口井隔河相望,分别在南仓桥的南北,被称为金钗井。

  为进一步保护这些宝贵的遗迹,并向世人展示美好的传说,东台决定按照“世界独特、中国唯一”理念设计并打造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整体定位为汉唐风格,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两大主题,彰显西溪古镇地方特色文化。

  “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许静说,2009年,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一期建成开放。2013年5月,二期建成。园内建有24个景点。

  2013年,东台市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文化园采访期间,现代快报记者遇到几位来自无锡的游人,“我和爱人刚结婚,来这里的用意,就是想拥有董永和七仙女这般至死不渝的爱情。”游客朱先生说,这里虽然是传说故事,但体现了孝心和爱情,更是一种精神家园。

  “定海神针”海春轩塔福佑千年

  在西溪古镇,有座被当地人称为“定海神针”的宝塔。“它是在唐代建的,我们也喊它唐塔。”谈到这座塔,70岁的村民王淑珍非常自豪,她说,古时候有了这座塔,出海的渔船就不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家,“从我记事起,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被龙卷风和洪水光顾过。”

  王淑珍口中的宝塔叫“海春轩塔”,塔内空心到顶,无阶梯攀登,底层仅正面朝西有一门,共七层,每层有八面,各有神态各异的佛像,整座塔身敦厚庄重,别具风格。

  唐代佛教兴盛,西溪宝塔又有佛塔之说。塔身砖砌,高20米,七级八角八面,底壁厚实达1.5米,增大了荷载能力,有利于塔体稳固。“砖头与砖头之间不是我们现在的水泥固定上去的,而是用糯米浆,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固化,比水泥要坚硬多少倍。”

  东台人习惯称其为西溪宝塔,把它视为东台悠久历史的标志,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西溪旅游观光主要景点之一。

  据清嘉庆《东台县志》、光绪《扬州府志》《江苏通志》记载:海春轩塔为唐贞观(627-649年)年间由尉迟恭(敬德)监造。相传唐朝建立之前,山西朔州(今朔县)尉迟恭之母曾到西溪避难。那时,西溪东面是大海,居民多为盐民和渔民,渔民出海捕鱼每遇浓雾或风浪,必有海难发生,此时,海村上一片哀声、裂人心肺。 尉迟母见此情景,极为痛心,嘱咐尉迟恭日后如有一官半职,要在西溪造一座宝塔,让渔民出海时能辨别方向,少出人命事故。尉迟恭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后,上书朝廷在此间建塔。李世民当场准奏,并命尉迟恭

  监造此塔。至今,此塔仍有“孝母塔”“尉迟塔”之称。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这座塔顶是“分风铜”所制,有了它,台风就越境而过,故沿海渔民称之为“定海神针”“镇海塔”。

  到了唐大历二年(767年),淮南黜陟使李承在这里兴筑捍海堰,为给来往客商歇脚躲雨,遂于宝塔一侧搭建一座长廊,称之为“轩”。于是便将它改名为“海春轩塔”,并吟诗一首:东筑点将台,西有溪通淮,海轩春潮旺,皆由此塔来。

  但这座古塔也曾遭劫难,地震、雷击和风化,使塔身多处残缺。“抗日战争期间,塔内的佛像被日寇抢走,并企图盗卖塔顶的宝物塔刹,最后在民众的强烈抗议下才未能得逞。”让当地人欣慰的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两次拨款修塔。

  198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海春轩塔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又进行维修,在塔顶安装了避雷针,塔四周围以栏杆,种植了花草树木。2013年5月,海春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溪不仅有宝塔,还有古寺。在千年古塔东北方向有迄今近800年的江苏省名寺之一——泰山护国禅寺。

  “以前古塔西北侧还有汉代的广福寺,年代更久远,可惜已经消失了。”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许静说,为了将古塔、广福寺和泰山寺的佛教文化重新发扬,东台党委政府决定对损坏的宝塔和泰山寺进行修缮,对消失的广福寺重建以还原貌,着力打造西溪禅修养生圣境。

  

  北宋三名相曾在此做盐官

  提起西溪,不得不提西溪古城。它位于东台市西溪景区境内、董永七仙女文化园的南侧。远眺古城,异常宏伟壮观,古式的城墙高10米左右,站在城墙下仰视,仿佛站在长城脚下。古城内,各式古建筑有不同建筑特色,城门楼、三相楼、晏溪书院、三相阁、通圣桥、八字桥等历历在目。

  记者漫步于古城中,古时煮盐的工艺展示馆内,人物、煮盐道具栩栩如生;犁木街里,犁木和旧式的农具陈旧而朴实;多处明清民居古老而有风韵;大香樟、大国槐、樱花、红枫、女贞等古树历经百年的沧海桑田……这些,仿佛让人回到那千年西溪古城繁华的过去。

  据史料记载,很早以前,西溪地临大海,一代又一代西溪人靠以海水煮盐为生过日子。“最兴盛的时候就在宋元时期,西溪是当时的‘天下盐仓’。”今年63岁的韩鹤根老人祖上也曾做过盐商,小时候他经常听父辈们讲起西溪盐的“辉煌过去”。

  “西溪古城过去的繁华得益于三位宰相。”李伟是东台市文联委员,研究西溪古城文化已经有3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北宋三大名相晏殊、吕夷简和范仲淹先后在西溪任盐官,后入朝为相。

  公元1004年,晏殊被北宋朝廷任命为西溪首任盐官。这时正逢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他即在西溪创建了西溪书院,晏殊以兴学育才为己任,亲自讲学授课,办学提倡“明体达用”,慕名前来听他讲学者络绎不绝。“后人做了比较,西溪书院比泰州知州陈垓创建的安定书院早220年,是江苏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李伟说,据说宋真宗非常器重晏殊,曾将他的办学做法推行全国。

  晏殊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浣溪沙》就完成在西溪,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晏殊离任后,西溪百姓为纪念他,将西溪书院更名为“晏溪书院”。西溪古八景当中,其中就有“晏溪晓翠”,至今西溪仍有“晏溪”之说,“足见西溪人对晏殊的景仰之情。”李伟向记者述说道。

  继晏殊之后,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吕夷简出任西溪盐官。吕夷简在西溪时,西溪有不少人喜爱养盆花,偏巧吕夷简自小对名花、异草也非常喜欢,而且有养花中之冠——牡丹的经验。在西溪任上,他地植牡丹数十株,且品种有异,并护以朱栏,令人不忍攀折。

  “吕夷简离任以后,人们在他植牡丹处建一亭,取名‘牡丹亭’,又名‘思贤亭’,以表示对吕公的纪念。后吕夷简官拜宰相,西溪百姓在镇东南又建‘靖公堂’以示不忘。”

  西溪人对范仲淹最为熟悉,他在西溪留下的古迹遗存和古遗址最多。“34岁时被朝廷委派至西溪担任西溪盐仓监盐官,后官至参知政事(宰相),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在西溪古城的三相阁内,记者看到了《至西溪感赋》的诗句。“这里也有一段典故的。”据李伟称,范仲淹出任西溪盐官时正当年富力强,初任时,曾有人劝他,西溪地处偏僻,盐官职位又不高,大材小用,不要赴任,但他认为,只要能为朝廷出力,不应计较官职大小,晏殊和吕夷简曾做官于此,于是他写下这首诗。《晏溪驯鸥》《西溪解嘲》《牡丹诗》都是他在西溪做官时创作。

  和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和海春轩塔一样,如今的西溪古城已被保护开发,不仅有古代盐文化和三相文化的传承,更多了与现代文明商贸的融合,吸引了地方特色餐饮和发绣、陈皮酒等地方名品。

  “我们优先规划,科学决策,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既对得起祖先,又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王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镇的保护开发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宗旨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改善民生、促进发展。

  

  仙湖农业园,现代化开心农场

  在西溪古镇的北侧,一个宽阔的大湖吸引了记者注意。“它名叫仙湖,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东台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发祥地。”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吕林介绍,仙湖现为东台备用水源库,人工湖面约600亩,最深处达4米,达到国家三级饮用水标准。

  时临傍晚,仙湖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湖面上野鸭嬉戏、白鹭齐飞、水鸟竞逐。湖中有三个小岛,小岛分别命名为“晏公岛、吕公岛、范公岛”。“不久的将来会被开发成可供游客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

  西溪古镇的仙湖是东台的“绿色之肺”“天然氧吧”。 吕林说,仙湖空气中含有浓度极高的负离子,有人称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仙湖的负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超过7万个,而一般城市市区含量则为500个,非常少见。”

  “围绕西溪古城、千年宝塔和董永传说,仙湖周边我们近年来开发了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吕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总面积1.33万亩,其中核心区2300亩,是西溪古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西溪千年古镇拉回到现实中,你会发现这里有着不一样的乐趣,会领略到别样的农田和果园。”吕林说,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东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东台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目的是让园区生产、示范、展示、培训、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西溪古镇文化有机融合。

  据吕林介绍,目前,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分为多个园区:果园区,占地130亩,种植了梨树、桃树、枇杷树、柿子树;葡萄庄园,占地约100亩,引进培育有美人指、维多利亚等10个欧亚高档葡萄新品种;彩叶圃,占地约40亩,种植了红叶李、枫树、黄金槐、红叶石楠等多种观叶植物。

  为了增加与游客的互动,促进其价值的提升,吕林说, 园区内精品苗木区还种植有“叶茂花繁、洁白无瑕、名扬天下”的琼花;“独占三秋压群芳、香满天下”的金桂;“像法桐一样高大,似樱花一样灿烂”的巨紫荆等高档苗木。这样游客就有了“春来赏花、秋来摘果”的乐趣了。

  “这是奶油草莓,是纯生态的。”顺着种植工人的指引,记者感到棚内温度适宜,蜜蜂正在飞来飞去。这个季节,蜜蜂是从哪里来的?面对记者的疑惑,工人介绍,草莓蜜蜂授粉,棚里所有蜜蜂都是租过来的,草莓不用农药,可放心吃,“如果打农药,蜜蜂是不会活的。”

  “游客除了可在园区观赏、游乐之外,园内还有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农产品检测中心、垂钓中心、农家乐、农耕文化园,可以让游客在这里栽培种植,享受农耕乐趣,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事活动。”吕林介绍道。

  仙湖示范园的生态文化已经成了古镇文化中的一分子,随着西溪古镇的保护开发,正努力通过与现代气息的融合,让世人所广泛知晓。

  记者了解到,新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底,“魅力西溪”文艺演出每天一场;正月初一至十五,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举办灯展;正月初二下午,“美丽东台 民俗闹春”巡游活动,自西溪古城集中出发向市区巡游;正月初二,西溪古城名特优商品特色街开街营业;正月初二至初六,仙湖农业示范园举办“童年记忆”游艺活动。

  “从古到今,从沧海走到桑田,西溪古镇经历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文化的交融。”东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西溪文化景区党工委书记李志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镇因盐而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孝心文化和爱情文化在这里交融,“三相”文化、佛教文化和生态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