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江南叙事艺术展”对话参展艺术家之四
邂逅更美的江南
  黄丹《一往来》
  姚媛《逍遥游》

  ■主办:现代快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可一美术馆 JaLouse艺术时尚

  ■开幕时间:2014年1月18日下午3点

  ■地点:南京仙林东·句容宝华山西麓可一艺术区/可一美术馆

  

  在南京,您可选择以下行车路线到达可一艺术区:

  1.出玄武湖隧道,沿312国道东行25公里,至宝华镇镇政府,右转。右手可见道旗指引牌。

  2.出中山门,上沪宁高速,沿仙林大道东行15公里左右,到仙林翠谷,左转。左手可见道旗指引牌。

  3.乘地铁2号线到经天路站下, 您可以提前致电:025-68035556 68035557,园区将安排专车在经天路站,接送您至目的地。

  “邂逅更美的江南”——“邂逅”一个不期而遇的发生,“更美”一个审美递进的过程,“江南”一个地缘之中的审美对象。三个词的相遇,让人充满着期待,我们在何种情景之下才能“更美”地与“江南”相遇?

  大家面对同一个世界,有着相同物理特性的眼睛,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学会抛弃自己的视觉经验,用其他直通心灵的感官去代替视觉带来的不真实,将嗅出来、听出来、触摸来的“江南”转化为一种可视的艺术呈现。“江南叙事艺术展”试着以一种情感的真实去替代视觉上的不真实,艺术家们凭借各自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领悟力去邂逅更美的江南,作品中真诚、细腻、独特、带人情味儿且发自心灵的生活感悟便是让江南更美的方式。

  现代快报记者 徐馨儿

  更美的“画中江南”

  

  盛梅冰谈及“江南叙事艺术展”,认为展览最终会构成一系列美妙的“画中江南”。“我们现在提及的‘江南’一词都被某些特定的‘故事’固化了,小桥流水、温文尔雅就是江南的容貌和性格,是不准确的。”从小在江南长大的盛梅冰认为,园林中的叠石远比花草树木更有生命力,因为叠石承载了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也是盛梅冰的“画中江南”。

  沈行工喜欢画人物和风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他认为江南这种景色更具人间烟火味。江南不等于苏南,皖南、浙西甚至赣北都是江南,江南并不只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苏州园林这些精致的画面,也有开阔的、壮美的景象。江南四季分明,景物的色彩变幻不定,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丰富与微妙。

  常进很喜欢“邂逅更美的江南”这个命题,这句话仿佛微湿的薄霭和阴霾,它包含着已知和未知,包含着理想和憧憬,也包含着沧桑和向往,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他心目中中国的南派山水画,从五代董源到元代倪瓒,把江南意境到人文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他们的画能感受到淡远情逸的气息,也就是江南气象。所以常进常用“远”字来形容江南。以稔熟的线条语言、皴擦晕染,流于笔端,那些经年郁积的心头之物汇成了纸上风云,山川江河、云烟霁树、人物形体,都表达了画家常进对“远”的追求和理解。

  汤国从“邂逅更美的江南”这句话中读到了一些希望。汤国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息。但这种气息并不是萎靡与消极,相反,却充满了活力与朝气。他的摄影,不走纪实摄影的路径,也不以重构“当代”时尚,而是坦然地以平实的摄影语言,来表达其对于生命的不同看法。

  更美的“江南诗意”

  

  “诗意”除去本意的审美取向之外,一定蕴含着某种心灵的抵达。艺术家们以关注自我心灵的和谐,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去呈现“更美江南”。

  雕塑艺术家徐飞出生在湖北,在南京生活多年,这让他养成了一种江南式的生活态度。徐飞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同时又保持着避世的态度,他会人为地远离市场,从不为作品如何讨喜、如何出售而花心思。徐飞的雕塑表现的是孤独,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是很孤独的,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徐飞作品在图式上有明显的国画痕迹,如假山石、蟾蜍这些江南元素都有出现。画面有很多非现实、不和谐、不合常理的情景出现,比如裸体女人和小鸟,裸体的男人和公鸡等,这种反常就是为了营造一种不合时宜的气氛来交代人物的处境。《一群男女》是徐飞新近完成的作品,大写意,一次徐飞看儿子涂鸦,于是,他突然觉得,自己想做的作品,就是这种胡乱的快感。

  吴湘云的内心充满着江南式的文学情怀,她说:“邂逅更美的江南”这几个字一读出来,便有电影一样的画面。吴湘云的绘画中呈现的“理想乐园”,便是她的最美的江南了。吴湘云说自己是处在一个“愚公移山”尘土飞扬的时代,忧郁、愤懑、惶恐和无能为力。于是,吴湘云在绘画中表现“理想乐园”,表达地球生命和地球生态之间的一种互相支撑和谐相处的关系,山美水喜人乐,在一个貌似宇宙的空间,万物欢愉地和谐生长和链接,生生不息,这样的乐园是一种愿景,是诗意的梦想,在这梦想里得以喘息和栖居,然后去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这梦想是描绘地球生物的桃花源,她以绘画、走访、诗歌、文字,多种方式呈现了更美的江南。

  更美的“江南心境”

  

  “更美”蕴含着不断递进的动态过程,而采用何种方式不断缔造“更美”,是艺术家们毕生的追求。在讨论何为“更美江南”时,艺术家不约而同地表达出相似的语境:更美江南突显的是一种气象,一种平和旷达、悠远淡定的处世态度。江南是一种心境。

  曹恺认为,只有“江南”这种比较松弛的环境,才有可能进行艺术创作。尤其是南京这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城市,大家的心态都很好,没有迫切的生存压力,也没有那么迫切地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曹恺不仅是新媒体的制作人,同时也做策展人,在当代艺术圈里,曹恺处于跨界、互通和无界限的艺术现状。不过,曹恺更看重影像这种艺术形式,他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并表达他所关注的社会状态和对当下社会更深层的认知。

  “江南文化中这种人文的东西,现在终于有人重视了。”刘伟冬说,艺术核心就是人文,而江南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此。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具有普世的意义,将来也会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如此,“江南叙事”这一主题并没有表面看起来地域或是文化特点上的局限性。刘伟冬说:“江南文化特征是一种精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以人为本,为生活为人而设计,艺术不能只表现江南的表象,更要触及江南的灵魂。”刘伟冬画过很多园林,园林变化无穷,移步换景,但他更喜欢沉浸在过去时间里的园林,“我想通过园林来表现过往的、落寞的感觉,通过这样的画来表现一种曾经非常辉煌的艺术品。”刘伟冬的作品里有中国式的文人趣味,有一种东方诗意的心境,这也是刘伟冬为我们呈现的“更美的江南。”

  更美的“江南观念”

  

  年轻的艺术家更注重作品中的观念。我们能够“邂逅更美的江南”么?姚媛的回答有些犹豫:“我不知道能否邂逅更美的江南,也许,我们应该从精神层面拯救江南,江南快成为一种想象和理解了,即使气候的变迁是缓慢的,但自然风景、气候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爱护,只有江南的烟云山水才能滋润养育出江南的文化性格,让我们江南文化精髓延续下去,希望不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送了,为了更美的邂逅,我们要爱护我们心底的江南,守望家园,自然的家园和心灵的家园。”

  同为70后女画家的黄丹,对江南叙事的追问,延伸对创作观念的探索。她说“江南是一种侵占”,而在绘画上,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侵占某一种感觉,让人们一泛起这种感觉,就会浮现相对应的作品。这种对于规律表现独特性的无限追求,也许就是每个人绘画的动力。不会有人愿意重复,重复別人已经侵占了的感觉,独特而又强烈的真实表现,才是意义所在。江南在慢慢改变,江南人皆怀念往昔;而江南之外的人,仍对其充满憧憬和向往。我们能做的,正是在画里,用一种独特的视觉侵占方式,寻找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和到不了的地方。

  很多年前,就有人对当代艺术提出,“重要的不是艺术”,当代艺术更注重表现观念,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和思维,艺术家需要不停地突破自我内核,以不断回望追索,或平和,或激烈,去侵占心灵中的更美江南。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