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7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在香港离世。微博上,无数人为这位善良的老人点烛送别,因为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更有网友在网上搜索后把他捐建在学校的楼制成地图,密密麻麻,布满大半个中国。据网友不完全统计,他在各类学校捐建近3万座逸夫楼。在江苏,“逸夫楼”超过140个。他还曾于1987年和1992年来到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参加他捐建的逸夫楼(馆)的奠基仪式,老人的亲和让人倍感温暖。见习记者 俞月花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黄艳
人民微评
呼唤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邵逸夫辞世,网友集体致敬。20多年,4888个校舍,这位百岁老人让遍布全国的“逸夫楼”,成为许多人的集体记忆。而规范运作、鲜有争议,“邵氏捐赠”的风格,也给当下频频曝光的慈善丑闻树立了典范。教育慈善映照社会文明,中国,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新华微评
缅怀邵逸夫 激励后来人
有人说,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得到了先生的恩惠,逸夫楼从来都是学校最好的楼,终生难忘。是的,很多人的学生时代都与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楼宇朝夕相处,度过了难忘的学生时代。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像先生这样的人,还要将他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
天上有颗
“邵逸夫星”
这颗星是紫台1990年命名的
尽管邵逸夫辞世了,但天上有一颗“Run Run Shaw星”,绕着太阳奔跑着。这颗小行星,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以当代名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杨捷兴就是“Run Run Shaw星”的发现、命名者之一。杨捷兴说,1990年3月,“邵逸夫星”正式通过。它真正的名字是“Run Run Shaw星”,这个名字是邵逸夫本人定的。杨捷兴说:“run,是‘跑’的意思,而‘逸夫’是慢慢跑,Shaw是邵的国际读法。”当时,邵逸夫笑说,就是“邵,慢慢跑”。
杨捷兴说,“Run Run Shaw星”是1964年在紫金山发现的,距今正好50年。
这颗绕着太阳跑的小行星,直径为10公里左右。这颗小行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3.39亿公里。它绕着太阳跑一圈需要3.4年。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全国
内地教育捐近40亿
项目超6000个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
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
邵逸夫散财无数,同样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邵逸夫颁发GBM勋衔。
2008年,邵逸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江苏
捐赠项目超140个
资金超过2.1亿港元
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以来,邵逸夫基金会捐赠江苏大中小学项目超过140个,捐赠资金超过2.1亿港元。项目涵盖部省属本科院校及中小学。1991年,江苏遭遇百年不遇的华东大洪水,那一年,邵氏基金会慷慨解囊,为江苏投入1800万港元。
如今,南大、东大、南师大、南航、南理工、南农、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省部属高校中,都耸立着以“逸夫”命名的教学、科研楼。
捐资南大
1987年曾来南大
因未结婚,和现任夫人分开住
在南京大学内,有三座邵逸夫先生捐助的逸夫楼(馆),分别是位于鼓楼校区的逸夫馆、逸夫管理科学楼,以及位于仙林校区的邵逸夫楼。
始建于1987年的逸夫馆获得邵逸夫项目1000万港元捐资,于1989年落成投入使用。而逸夫管理科学楼获得了800万港元,仙林校区的邵逸夫楼获得600万港元。
1987年逸夫馆奠基时,邵逸夫先生曾到南京大学来参加过奠基仪式。后来,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左成慈和他有过七八次的会面,一起看过电影,参加过颁奖礼,这些,如今都成了左成慈珍贵的回忆。
南大逸夫馆奠基,邵公亲临现场
逸夫馆建得很大,分馆Ⅰ、馆Ⅱ、馆Ⅲ,主要作为教室和办公用房,包括一个300人的报告厅。“当时一下子解决了南京大学文科用房严重紧缺的问题,解决了中文、哲学、历史、法律、经济的教学和办公用房,同时也解决了电教中心、计算机系的问题。”
当时,左成慈还在其他部门工作,但他听当年参与此事的同事介绍,在逸夫馆奠基典礼上,邵逸夫先生与现任夫人方逸华女士都亲临了现场。“具体邵先生说了什么,我不太清楚,不过听说他们住在金陵饭店,当时邵逸夫先生跟方逸华女士还没有结婚,所以两人是分开住的。”
12年前,曾和先生在香港看电影
左成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是从1995年起开始负责南大境外募捐项目。始建于1999年,于2001年完工投入使用的逸夫管理科学楼获得了邵逸夫先生800万港元的捐赠。
2002年5月,他作为南大代表,去香港拜访了邵逸夫先生。“早年教育部都会组织有邵逸夫项目的省份和学校代表去香港向邵逸夫汇报进展情况。”左成慈当时和内地其他学校的代表一同见到了邵逸夫。“请我们在他位于九龙清水湾的小剧场内,看了部电影。印象中好像是《空军一号》。”
最近几年,因为邵逸夫年事已高,就不再找他当面汇报了,而是“各受捐学校代表向教育部汇报,再由教育部汇总后报给邵先生。”
南大连续三次获助,内地高校少见
南大第三次成功申建仙林校区邵逸夫楼是在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邵逸夫项目300万港元。左成慈自豪地说,“应该说,在全国来讲,能够3次拿到邵逸夫项目的学校或单位是很少见的。南大承蒙邵先生厚爱。”这次,左成慈全程负责了这个项目。
左成慈说,南大的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接受境外捐赠,弘扬捐赠者的善举,在使用善款方面,有一套管理方法。“要从头到尾跟踪,从楼的质量和使用,都有监控,都会给邵逸夫先生交代。”
会面七八次,不说“长命百岁”
作为南京大学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左成慈曾先后见过邵逸夫七八次。“多数是在香港苏浙同乡会上,邵先生是永远的荣誉会长。大概一直到2010年前,每年过年,邵先生都前来跟大家一起吃年饭。”左成慈回忆,在邵逸夫九十多岁时,大家见到他就会非常注意,“不再祝贺他‘长命百岁’,而是祈福他健康长寿。”
左成慈还说,邵逸夫在香港是非常有声望的人。“在香港如果你跟人已经有约了,但是你不能去赴约,这种情况下唯一不受任何人指责的是,你说要去见邵先生。”左成慈说,在大家看来,见邵先生是第一的。
不过,从2010年以后,左成慈就没有再见过邵逸夫。
左成慈介绍,他昨天上午已与香港苏浙同乡会的相关人员联系,接下来计划派代表去参加邵逸夫的公祭。“我们看到新闻,说他的葬礼只限家人参加。我们计划参加后面的追思。”据悉,目前南大已经草拟了对邵逸夫去世的悼词,今天就会发出。
捐资东大
1992年来东大
邵逸夫先生大夏天穿正装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有两座逸夫馆,邵逸夫先生分别捐资500万港元:一座是1994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的逸夫科技馆;另一座是2000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的逸夫建筑馆。
1992年8月2日,是永载东大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邵逸夫和现任太太方逸华亲临东大,参加了逸夫科技馆的奠基仪式。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对现任东南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58岁的史兰新来说,依然记忆犹新。史兰新当时是东大外办接待副主任,负责接待了邵逸夫和“六婶”方逸华一行。
“当时他的身体还是蛮好的。虽然岁数大了,但是精神很好。我特别记得,大夏天的,我们都热得很,但是他不怕热。穿着很正式的衣服。”史兰新说,这次短暂的接待,令他对邵逸夫先生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原本以为他是大老板,脾气可能有点大。但是他对我们所有人都很客气,接待他时,他也没有过多要求。”
捐资南航
南航科技馆,他捐了500万港元
“昨天一早,我听到邵逸夫先生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去了学校的逸夫科技馆凭吊了他一下,向他寄托哀思。”昨天,现年78岁的南航前基建处处长白志修语调低落地对现代快报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航亟需一栋集科研、会议于一体的教学楼,但那时学校缺乏建设基金,白志修到处找资金。
“为建这个楼,跑了三年,当时学校正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少,自筹资金也很少,后来就跟教育部申请,我们学校得到了邵逸夫的捐款,一下子给了300万港元,后来又追加了200万港元。”白志修说,有了这笔捐赠,再加上航空部的资助,逸夫科技馆于1996年得以落成。
苏州大学的逸夫楼位于苏州大学本部,教学楼为四层,外观为砖红色。1991年10月,邵逸夫先生向苏州大学慷慨捐赠300万港元建造教学楼,江苏省政府配套投入210万元人民币。为铭记恩德,苏大将该教学楼命名为“逸夫教学楼”。
苏大教学楼,他捐了300万港元
捐资苏大
捐资中小学
10多所中小学建成逸夫楼
江苏的一些中小学,也有逸夫楼,特别是1995年和1996年,在江苏各地应该有10多所中小学建成逸夫楼。
南京市双塘小学有两块校牌,一块上的名字是双塘小学,另一块上的名字是南京市双塘逸夫小学,两块校牌一左一右挂在学校的大门口。双塘逸夫小学的名字,从1996年就有了,当时邵逸夫先生捐款50万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起了一幢四层楼。“虽然老师和孩子们都没有见过他,但我们永远感恩。”双塘逸夫小学校长成剑说。
“这位刚离世的老人,和我们常州市第五中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常州第五中学办公室主任王颖说,学校里有一幢以邵逸夫先生名字命名的逸夫楼,现在仍然在使用中,已经陪伴了师生近20年。
南京部分高校逸夫楼一览表
南京大学(3幢)
鼓楼校区
逸夫管理科学楼 逸夫馆
仙林校区
邵逸夫楼
东南大学(2幢)
四牌楼校区
逸夫科技馆 逸夫建筑馆
南京师范大学(1幢)
随园校区 逸夫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1幢)
仙林校区逸夫教学楼
南京理工大学(1幢)
逸夫楼
南京农业大学(1幢)
逸夫楼
河海大学(1幢)
江宁校区逸夫图书馆
南京医科大学(1幢)
逸夫楼
慈善年表
1973年
年近七旬的邵逸夫以个人财产成立了“邵氏基金”,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
1985年起
邵逸夫向内地教育事业捐款,并捐助受灾地区。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
2002年
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8年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
2009年
台湾“8·8”台风水灾,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
2013年
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000万元。
南博筹建艺术馆
邵逸夫慷慨捐500万港元
原南博院长徐湖平:曾和邵逸夫有一面之缘,他很可敬
市民们爱去的南京博物院,邵逸夫也有捐赠。上世纪90年代,南博筹建新馆,由于资金缺乏,邵逸夫慷慨捐赠了500万港元。
昨天,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感慨,邵逸夫真的有一股长者风范,他很值得人们尊重。1999年,南博新馆建成后,曾邀请邵逸夫来参加落成典礼,但是他太忙了没来成。徐湖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和邵逸夫有过一面之缘,尽管过去已经快20年了,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他,第一眼看去清瘦和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博打算在民国老大殿旁,新增一个“艺术馆”。当时,邵逸夫来南京约见老朋友——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陈焕友。两个好朋友见面,陈焕友谈起南博要建新馆,但资金紧张。当时,邵逸夫说,那他来捐赠100万港元,用在安保和设备上。“不过,这笔钱,我等了两三年都没等到。后来,江苏省委办公厅说,你去香港看望邵逸夫先生吧。”这促成了徐湖平和邵逸夫的见面。
到了香港,“通过邵逸夫基金会,我提出想和邵逸夫面聊10分钟。对方很快同意了。”徐湖平说,后来,他们在邵逸夫办公室见面。“他当时穿着半新不旧的老式中山装,人看上去很清瘦。”徐湖平说,见了面,邵逸夫很和蔼可亲。
初次见面辩了45分钟
见了面,双方自然聊起天来。与其说是聊天,还不如说是辩论。“你认为现代人聪明还是古代人聪明?”“现代人。”“不对,古代人更聪明。”……徐湖平说,当时他们辩论的话题,涉及教育、科技,方方面面。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邵逸夫不喜欢战争,因为他曾经说,现代科技中,原子弹虽然很厉害,但会造成无辜人员的伤亡。至于教育对人的贡献,两人也辩论了一番,“我当时坚持,文物工作是教育的基础”,徐湖平说。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知不觉45分钟过去了。
回到南京没多长时间,邵逸夫又派人打来电话,决定捐给南博500万港元。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盐城逸夫小学悼念邵逸夫
1月7日,盐城大丰市第二小学(原大丰逸夫小学)举行了“沉痛悼念邵逸夫先生”仪式。下午3点,全校师生齐聚操场,行默哀礼,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的敬意与哀悼之情。
据了解,1991年,由于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大丰市大中镇中心小学大部分校舍遭到破损。邵逸夫先生得知情况后,捐赠了50万港元用于兴建教学楼。为了表达对邵逸夫先生的敬意,1992年,学校特将大中镇中心小学更名为大丰县逸夫小学。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徐绍辉
您是最可敬的“楼主”
网友纷纷在微博上点烛悼念,感叹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
@Happy张江:虽然很多人不知道邵逸夫是谁,但一定知道逸夫楼!老先生捐赠内地教育40亿,捐建学校项目6013个,包括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等,成为名副其实的楼主。
@千里之外:伟大的慈善家,随处可见的逸夫楼,感谢您的善举,一路走好!
@woo小麗子:建议全国所有的逸夫楼前都焚上清香一炷,缅怀这位慈祥的老人。
@流水归宿:老先生走好!得老先生恩惠,从小学到大学我都是在“逸夫楼”里读书、上课。
@黑色金光:先生虽走,但是偌大神州,已是随处可见逸夫楼。叹一声,先生走好,天堂里仍然需要逸夫楼。
@Lucia-吕欣呀:慈善做到这种地步,能让全国那么多网友自发怀念,真不容易!估计逸夫爵士这一辈子都不会留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