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国民政府考试院的前世今生
明代是国子监,清代是文庙和武庙,太平天国时沦为专司杀猪宰羊的宰夫衙
  孔子问礼图碑亭现无存
  宝章阁
  明志楼
  “考试院”东大门,今北京东路43号

  2014年元月1日,南京市北京东路41、43号大院(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地)首次对外开放,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许多人都知道,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国民政府考试院,也留存下来了不少那个时代的建筑。实际上,早在明代,这里就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建筑群;清代,这里一度有南京最高规格的关帝庙。民国时期,考试院内曾有一座六角形“问礼亭”,内有珍贵的南朝石刻“孔子问礼图碑”。每一处建筑后面,都藏着不少故事。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摘编整理自陈宁骏《“古色古香”的国民政府考试院》

  戴季陶在明代国子监遗址上建起考试院

  考试院建筑群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国子监,其后朱元璋又在此建造“十庙”,有记载称鸡笼山东南庙宇成片。后其他庙宇逐渐荒废,唯关羽庙香火日盛。清代国子监降格为江宁府学,鸡笼山南武庙改为文庙,而民间仍称此处为“武夫子庙”。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江宁府学及“武夫子庙”沦为专司杀猪宰羊的宰夫衙。同治三年(1864年),这组建筑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次年八月,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将江宁府学及文庙迁建到朝天宫,原址恢复为南京最大的武庙。关帝庙建成后,为南京地区最高规格的武庙,众多官员都在此地祭祀。现今保存的武庙大殿及前后庑殿和东大门,即为当时重建。

  1928年,国民党组织五院政府,戴季陶开始担任考试院院长,他具有强烈复古思想,选中环境典雅幽静的武庙旧址为考试院址,并加以扩建,将昭忠祠及武庙两侧的千仓师范、千仓山馆和观音庙会形成的“大市场”一并征用。东到珍珠河边,西至鸡笼山下,北达玄武湖畔的城墙,南抵北京东路,形成一片庭园深深、清静雅致的庞大建筑群。

  考试院占地10358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77平方米,当时的工价达60余万元。建筑按东、西两条平行轴线排列。东部分别为泮池、东大门、议政堂、武庙大殿、宁远楼、华林馆、图书馆书库、宝章阁等。西部分别是西大门、孔子问礼图碑亭、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等。新建筑依然保持清代风格,院内众多亭台楼阁,到处是题联匾额,既有近代官府格调,亦具浓郁封建衙署风格。

  东轴线建筑

  门前泮池水流淌六百年

  东大门即是当年武庙大门,共有三个拱券形门洞,重檐庑殿顶,顶覆绿色琉璃瓦,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下部仿须弥座,上部梁坊、斗拱、檐椽等均施以彩绘。国民政府时期,中门之上的两重檐间挂有戴季陶书写的“考试院”三个金字直额。

  在东大门的正南方有池塘,呈半月形,故又名月牙池。池内北沿的三只螭首一字排开,栩栩如生,雕工精良。泮池前的小溪“文曲河”潺潺不息地流淌了六百年。

  武庙大殿曾名武德楼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以金陵为忠义之最”,获准在南京城内建立四祠,祭祀在与太平军十年作战中死亡的清军将士。武庙内当时也有祭奠的牌位。

  辛亥革命后,武庙内牌位尽除,但殿宇保存完好,考试院曾在此设“议政堂”。现在,这幢单檐歇山顶建筑风采依旧,髹红色的镂花木格门一字排开,檐口上“议政堂”三字高挂。

  民国时期,武庙大殿内部加添楼板改为二层,将关羽、张飞二人神牌移放楼上,故又名武德楼,楼下为考试院大礼堂,楼上是铨叙部办公室。武庙大殿前后两侧,各建有一幢二层仿古五楹楼房一座,均为砖木结构,并采用木结构的小瓦外廊连接成南北两个四合院。这里是考试院秘书处、参事处、铨叙部办公室。

  宁远楼和华林馆曾是戴季陶重要活动场所

  宁远楼始建于1931年5月,同年底竣工,砖混结构,高二层,平面呈山字形,重檐庑殿顶,上覆小瓦。是考试院办公大楼,院长戴季陶的办公室“待贤馆”就设在其中。该楼1996年拆除后,在原址兴建了一座二层仿古建筑。

  华林馆在宁远楼之北,内有戴季陶休息室,是一幢单层混合结构建筑,后随宁远楼一并拆除。

  宝章阁是考试院档案库

  宝章阁位于华林馆正北面,建于1934年,它是考试院的档案库,收藏有考生试卷、文官任免登记书等档案资料。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屋顶正中设攒尖顶塔楼。立面造型简洁,檐口简化,具有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但在布局和细部处理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如建筑的左右对称、细部装饰斗拱、屋顶塔楼为尖顶等。

  西轴线建筑

  南朝石刻“孔子问礼图碑”如今在夫子庙大成殿

  西大门为七开间中国传统牌坊式建筑,牌坊中额上有戴季陶书写的“选贤任能”四字。门前左右置有两尊汉白玉须弥座狮子。进入西大门,是一花园广场,中央曾有座六角形问礼图碑亭,亭中央竖有孔子问礼图碑,现亭已无存。

  “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抱着 “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图碑高43厘米,宽66厘米,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人物形象浑朴敦实,栩栩如生。左上端刻有“永明二年,孔在鲁入周问礼周流”的字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戴季陶在考试院另立一大石碑,将从河南运来的孔子问礼图碑嵌于该石碑上部。碑全高322厘米,宽104厘米,厚22厘米,额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碑下半部刻有林森撰文、时任国民政府文官长魏怀书写的碑记。

  文革前期,孔子问礼图碑与西大门前的那对汉白玉石狮同时被移埋保护。文革后,石狮得以“物归原位”,而孔子问礼图碑则在1988年移放到了夫子庙大成殿,碑亭在文革时期被毁。

  明志楼曾是考试院主考场

  明志楼坐落于广场之后,是考试院内最主要的建筑,建于1933年,曾是考试院主考场,也是考试院中心建筑。明志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根红柱上歇山顶,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斗拱、檐椽、梁枋等均施以彩绘。中部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前面有宽大的水泥平台,平台周围砌有雕花水泥仿石栏杆,踏道宽阔;东西两侧为地上一层半,地下半层。上世纪90年代全楼经过改建,1999年3月又进行了维修。

  衡鉴楼、公明堂为原址复建

  衡鉴楼位于明志楼后,是一幢西式建筑,中部三层,两边两层。衡鉴原意为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衡鉴楼为考选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衡鉴楼拆除后,在原址新建一幢仿古建筑。

  衡鉴楼后的公明堂为典试、襄试委员会评阅试卷之处。1998年拆除后,在原址新建市人大办公楼,依旧保持古建风貌。

  考试院设计者卢毓骏

  戴季陶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都出自他手

  考试院建筑群是由卢毓骏先生主持设计。卢毓骏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在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其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今中山北路101号)等。卢毓骏先生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1975年在台湾病逝。

  考试院建筑群自1949年至今均为南京市政府所在地,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