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城西干道前世今生
  2013年 12月31日
  远眺南京城西干道
  2012年4月14日,汉中门高架最后的全景。当晚10点,一道道闪电伴随着一声声爆响,汉中门高架桥在6.9秒后塌下。
  水西门高架
  如今的风景
  2012年 2月16日
  改造前的汉中门高架桥
  如今的风景
  2009年 5月6日
  清凉门至草场门路段虽然都堵,但风景已不同

  

  

  东倚明城墙,西临秦淮河。改造后的南京城西干道初露真容,确实让市民觉得眼前一亮:以前的高架桥遮挡住了视线,将空间格局割裂开来。现在才发现,原来这条路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由北向南,沧桑古朴的明城墙,秀丽柔美的秦淮河,颇有水墨风韵的清凉山、石头城……一路美景不断。而水西门旁的赏心亭,现在也已颇具规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水西门广场的赏心亭,以及内外秦淮河沟通工程,预计在今年青奥前完工。届时,游客就可以坐着画舫,经城西干道下方“悄悄地”滑过,从内秦淮河“游”进外秦淮河,可以从夫子庙一直到三汊河。

  现代快报记者 孙兰兰/文 顾炜 辛一 /摄

  集庆门:

  水西门:汉中门:

  明城墙雄姿尽显

  明城墙,是城西干道沿线的一大看点。以前由于紧靠着高架,不但显露不出它的雄姿,在视觉上反而让人觉得“堵”。现在,则完全显露出来。

  “真是比以前漂亮多了!”昨天,市民黄先生一大早赶来城西干道看看。昔日显得破旧拥挤的道路,现在看起来,敞亮多了,特别是集庆门一带,从赛虹桥立交下来,远远就看到凝重的明城墙,灵动的秦淮河,中间是双向十二车道的宽阔道路,集庆门隧道也做成明城墙的风格,虽然是个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但与周边很协调,完全融为一体。路旁的绿化,大多也已到位。

  根据城西干道的景观设计方案定位,水西门到赛虹桥立交这一段的主题就是“明城遗风”,特色树种互相搭配,凸显明城墙雄姿,体现六朝古都特色。

  水西门:

  内外秦淮河“牵手”

  行驶到水西门,西侧的水西门广场上,还拉着围挡。但也挡不住里面古香古色的建筑。那是正在建设中的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提到的赏心亭,据记载是宋朝人丁谓所建,曾是水西门内一处名胜。历史上该亭数毁数建,其址也不在一处,但都在水西门内。最后一次毁败在清朝。

  重建中的赏心亭,与夫子庙段的“小家碧玉”型的江南民居风格不一样,气势恢宏,采用的是明清官式风格,歇山顶。就在赏心亭的旁边,内外秦淮河沟通工程也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青奥前完工。到时候,内外秦淮河打通,画舫可以从夫子庙经过这里,游进外秦淮河,一直向北可以畅游到三汊河。

  汉中门:

  古老与现代“穿越”

  汉中门这一带,很能代表南京城的特色。这个繁华的路口,一边是城墙的断壁残垣,爬山虎的枯藤又添了几分历史沧桑感。而对面就是一幢幢的高楼林立。以前,有高架挡着还不觉得,现在一览无余,古老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在这个路口,感觉很“穿越”。

  清凉山石头城

  空中绿廊相连

  山、水、城、林,很少有一条城市道路可以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城西干道的山、林特色,主要就体现在清凉门一带,一侧是清凉山、一侧是石头城,历史上,它们本就山脉相连,而现在,一条走廊又将它们连为一体。

  从清凉门隧道一出来,迎面就是清凉山通道,也就是将清凉山和石头城(即国防园)连通的工程。设计方案中,“北京西路——汉中门”段的主题是“水墨之韵”,依托清凉山及国防园,以青色为主,因此植物也多选用常绿乔木,比如椤木石楠、广玉兰、雪松等,以郁郁葱葱的山体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清雅的水墨画。眼下不适合常绿乔木的栽种,因此绿化还没有完全到位,等到春天再进行补种,届时郁郁葱葱,满目苍绿,将形成一条空中绿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