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像章成为收藏界讨论颇多的话题。南京市民周宇江先生家中收藏有一枚毛泽东22K金像章,日前,他向记者展示了这枚珍贵的家传像章。除了这枚22K金像章,周宇江还收藏有两枚家传的22K金戒指,这两枚戒指的特别之处在于,戒指外圈上镌刻有“抗美援朝”四个阳文。这几枚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金饰品背后,是一段厚重的家族史。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摄
市民周先生家传一枚毛泽东金像章
和两枚“抗美援朝”金戒指
周宇江先生是现代快报的老读者,不久前,他看到报纸上介绍,有市民收藏的雨花石上面图案酷似毛泽东,这则新闻,让周宇江联想到了自家收藏的毛泽东像章。于是,他带着像章来到了报社,想把像章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记者看到,这是一枚圆形的金色像章,正面图案是毛主席头像,反面除了别针,还刻有一排小字:“国营上海金店22K金”。记者用皮尺测量了一下,像章的直径大约25毫米。
周宇江说,这枚像章是父亲留下来的,“大概是1953年,父亲在上海买的。当时,父亲一次性买了不少金饰品,至今留下来的,除了这枚像章,还有两枚戒指。”
周宇江打开一个层层包裹的纸包,向记者展示了这两枚金戒指。这是两枚造型非常简单的戒指,戒指两端是开放式的,佩戴者可以根据手指粗细自由调节宽窄。整个戒指最引人瞩目的是上面镌刻的“抗美援朝”四个阳文汉字。周宇江介绍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全民支持,民间还发起募捐活动,我记得梅兰芳先生就捐献了一架飞机。父亲买的这两枚戒指,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周宇江家传的三件藏品,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周家当年是什么样的殷实人家,能买得起如此多的金饰品?在记者的追问下,周先生将家事娓娓道来。原来,他的父亲竟然是南京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的创始人周明正。
像章背后有个“赵家铺子”的故事
剪刀店老板将女儿嫁给小伙计,成就好姻缘
周宇江的父亲叫周明正,是杭州人。周明正出生穷苦,他的父亲是长工。从少年时代开始,周明正就在杭州城里打工,他的聪明能干肯吃苦让老板刮目相看,后来老板将他介绍到杭州城里颇有名气的鹤记剪刀店去打工。这次跳槽,使得周明正此后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转变。
鹤记剪刀店位于杭州大井巷,是一家老字号剪刀店,老板姓赵。周明正来到鹤记后,很快崭露头角,深得赵老板信任和赏识,成了店里的顶梁柱。
周明正当时二十来岁,风华正茂、一表人才,赵老板对这个小伙子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赵雅琴嫁给他。一段好姻缘就此开始。周宇江回忆说,他年轻时和父母一起看电影《林家铺子》,电影里面,开百货店的林老板受到重重压榨,商店面临倒闭,危难之际,他将女儿许配给店里的伙计寿生。母亲看到这里,就笑着对父亲说:“哎,你看,这好像就是在说我们俩的故事。”
不过,鹤记赵老板的运气,比电影里的林老板要好。他的店不仅没有倒闭,在女婿的帮衬下,反而越做越好。婚后的周明正还自立门户,将剪刀店开到了南京城。
小伙计在南京开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周宇江说,父亲在南京的剪刀店,最早开在太平路上,“就是现在太平商场那个位子,当时开在一个过道里。”店名则取了周明正的“正”字,叫“张小泉正记剪刀店”。
说起周明正的名字,还有一段趣事。周明正原名周炳生,不过,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响亮,一直想改。周明正从鹤记出师,自己开始做生意后,常常背着很多剪刀,到各地区参加展会,宣传介绍自家销售的东西。一次,他去北京参加博览会,顺便游览了故宫。在故宫乾清宫正殿,他看到匾额上有“正大光明”四个字,心生喜欢,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做周明正。
南京的张小泉正记剪刀店开张后,由于有金子招牌招揽生意,再加上周明正讲究诚信,所卖剪刀物美价廉,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后,周明正在建康路买下房子,开店带住家。1942年出生的周宇江,在1950年前后跟随父母定居南京,就住在建康路的那家店里,他对那里有着深刻的印象:“一楼是铺子,上面有个阁楼,父亲晚上去阁楼睡觉,要爬着梯子上去。”
南京的张小泉正记剪刀店,剪刀毛坯都来自杭州。为了南京的销售,周明正还在杭州创办了自己的正大刀剪厂。办厂的同时,周明正在南京的第二家店也开张了,这回是开在中央商场,叫新光五金店,除了剪刀,还经营其他五金产品,主要由他的夫人赵雅琴打理。
抗战胜利后,周明正的生意很是红火了一阵。周宇江说,父亲店里卖出的刀剪,不仅质量好,而且可以免费镀三次膜,很受顾客欢迎。
1947年后,随着内战风云波及全国,周明正的日子变得艰难。周宇江回忆说:“当时发行金圆券,往往是一觉醒来钱就贬值了。所以,父亲只要赚点钱,就赶紧拿去进货,进货用不完的,就想办法添置东西。剩下的,就拿到现在德基广场那块地方去跟人家换成袁大头。”
金质毛泽东像章差点被当成“四旧”收走
1949年,南京解放,时局稳定了,周明正也安安心心继续做生意。周宇江记得,父亲那时候仍然是常常出差,“最常去的是上海和杭州,大概1953年,他去上海出差,买回来不少东西。我记得有一块在上海中北一店买的劳莱克斯进口手表,花了500块钱;还有一辆蓝翎自行车,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行车,算是奢侈品了。此外,父亲还买了不少金饰品,这枚毛泽东像章和两枚金戒指都是那次买的。买回来以后,母亲还嗔怪父亲大手大脚。父亲笑笑,也没说什么。”
几年后,公私合营,周明正成为合营店主任。合营后的张小泉店,店面整修一新,经营业务也扩大了,业务蒸蒸日上。
1966年春节,周宇江结婚,周明正将从上海买回来的一对“抗美援朝”金戒指送给儿子。1966年夏天,“破四旧”开始,被认为是资本家的周家受到不小的冲击。周宇江说:“父亲有个保险箱,里面装着金银细软,属于‘四旧’,都被收走了。我的这对戒指一直带在身上,所以没被收走。这枚毛主席像章,当年也差点被收走了,是我从造反派手里抢下来的。他们说,这属于‘四旧’要收走,我很生气,说这是毛主席像章,怎么能算‘四旧’。我就跟他们抢,也只抢下来这一枚。”
“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周明正被收走的金银细软,都被折算成现金退了回来。虽然在当时算是得了一大笔钱,但对于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有纪念意义的各种饰品,周宇江一直觉得不舍。
张小泉超大剪刀
见证南京店风云
现在位于太平南路的张小泉刀剪店,其前身就是周明正当年创办的张小泉正记剪刀店。1993年,商店迁至建康路营业。几年前,因为旧址拆迁改造,店又迁到太平南路。巧合的是,这里距离当年周明正创办的张小泉正记剪刀店不远。
走进张小泉刀剪店,店里的生意挺红火,顾客来来往往,有本地的,也有操着外地口音的客户。店里最显眼的物件,是柜台对面摆放的一把大剪刀。大剪刀长约一米,剪身是铁制,上面有美丽的云纹图案,刀口则是钢制。据店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把剪刀打制于民国时期,“在杭州打的,一共四把,杭州、上海、南京、武汉各一把。到如今,只有我们南京的这把还在。听人家说,是我们店里一位姓郭的老师傅冒着风险才保存下来的。”
而据周宇江介绍,这把上了岁数的剪刀,最初就是父亲周明正从杭州带到南京的,据他所知,当时也只带了这么一把。“在太平南路的张小泉刀剪店,看到这把剪刀,又熟悉又亲切。店里的人得知我是周明正的儿子,还和我聊了好一阵。”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安徽黄山市黟县人。
明崇祯年间,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利耐用,与众不同。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