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南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大桥档案,正在申报国家遗产 当年造桥,多次要求节俭简化
  南京长江大桥45岁了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江苏档案馆保管的南京长江大桥施工设计报告书及南京长江大桥示意图
  南京长江大桥钢梁合龙纪念章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通车,当天阴雨蒙蒙,南京5万多军民欢聚在江边桥头,庆祝大桥全面建成通车,100多辆彩车徐徐通过……45年后,大桥依旧敬业,不减当年风华。昨天是大桥45岁生日,“@南京发布”发了一条大桥45岁生日的微博,引来网友的万千感慨。

  江苏省档案馆里,一套有关“大桥”设计施工的档案静静躺在那里,诉说着当年的往事。而这套珍贵档案,目前正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名录,现代快报记者查看档案,发现当年造大桥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多次强调节俭、简化等字样。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毛丽萍

  大桥档案

  正在申报国家遗产

  也许,很多人从大桥上经过,都不知道当年这座大桥究竟是怎么建起来的。江苏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套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施工档案,设计施工文件起止时间为1956年~1971年,共计200余件,包括大桥从酝酿建设到最后建成全过程的各种来往文电、设计施工图纸及参考资料。有的文件上还印着“绝密”字样。最近,他们又采访了曾经参与大桥建设的两位专家,这部分采访作为音像档案将入藏。

  江苏省档案局专家刘建说,大桥档案虽然才40多岁,但非常珍贵,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档案文献名录,因为它接津浦线与沪宁线两条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道,也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铁路、公路两用桥,桥下还有轮船通过,这种建筑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而这套档案对研究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历程乃至中国长江大桥建设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长江大桥的档案经梳理、研究后,会逐步对外公开。

  档案揭秘

  为啥建大桥?南运物资翻倍增长

  如今,长江南京段上有多座桥梁,而在50多年前,要想过江,只能轮渡。“上世纪50年代末,在南京长江上建大桥被提到了议程上,1956年就开始提议了。”刘建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而在1958年6月20日的一份泛黄的加急电报上写道:“浦口至南京间的长江渡口,为我国当前北方各省与东南沿海诸省的交通孔道。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今年赴京津铁路通过浦口过江南运的货量剧增,渡口积压待运的物资常在10万吨左右。估计在‘二五’期间运量还会大大增长,据初步测算,上海市和其他各省通过的物资及本省渡江南运的物资,1959年年均为1700万吨,1960年年均为3100万吨;1961年均为4200万吨;1962年约为5200万吨。至1962年将超过现有通过能力的11倍。军运和客运增长量尚未计算在内。为了解决铁路渡江南运物资的困难,兴建浦口至南京间的长江大桥已势在必行。”

  这份电报,是当时江苏省委发给国家计委、铁道部党组并报上海局的。当时建议兴建浦口至南京间的长江大桥,并规定了建成时间:争取在1961年前建成。

  “绝密”报告提出,建大桥要节俭

  “大桥建设跨越了大跃进,中苏关系分裂,文革等重大事件。”刘建说,大桥建设过程中,一直都要求节俭,不铺张,大桥一开始,经费就一减再减。

  在当时,建一座大桥预投入多少?1959年8月,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出了一个《南京长江大桥施工计划报告书》。报告书上说,原定年度投资计划5000万元,后因机械材料问题,准备工作进展很慢,年度投资缩减为2000万元,之后又压缩为1500万元。而实际上,上半年才完成投资计划214万元,仅占年度计划的14%。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一开始是苏联专家帮忙的,后来苏联撤走了全部的专家,甚至钢梁也不提供了。大桥要不要继续建?这犯难了。

  1966年5月,铁道部《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续建的意见》的“绝密”报告中就谈到了大桥续建的问题。报告认为:从战备出发,从和战结合的考虑,建议力争提前建成大桥。并按照“简化、快通、耐用、准备挨炸、炸了再修”的原则,进行续建,并草拟了一个方案。方案中提到,简化公路桥面,原设计为四车道,钢筋混凝土路面,拟改为两车道,大桥桥面改为木结构。将来需要四车道时,也易于改建。桥头堡的塔楼停建、装饰等全部简化。

  国务院批复:要朴实大方,力求节俭

  很快,铁道部开了相关会议通过该方案,并要求确保铁路桥1967年底通车,公路桥1968年通车(争取上半年)。

  为了节省开支,当时引桥及车站等土方工程,尽量采用亦工亦农,工农两利的方式和地方公社一起,组织农闲劳动力及组织城市机关、部队义务劳动。而增加股道、设备及引线工程投资,不再另列项目,从大桥剩余工程费7100万元采取以上节约措施后,节余下的投资中解决。

  1968年,大桥已经快建成。这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宽度和桥头堡建筑问题的批复》上表示,桥头堡上部建筑朴实大方,力求节俭;其他削减工程暂缓恢复。同年底,大桥完成。

  曾经参与大桥建设的任发德老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典礼实际上有两次,第一次是1968年9月30日,是铁路通车,当天是个大晴天。而第二次通车是1968年12月29日,是公路通车,那一天确实阴雨蒙蒙,天气很冷。这两次都可以称为通车典礼。

  大桥“选美”

  58个设计方案参选

  2009年,南京长江大桥被认为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尤其是桥头堡和桥上的浮雕,现在看来,依然经典。

  江苏省档案馆里,珍藏了一份份当年最原始的设计图纸,有的是圆珠笔画成的,还有桥头堡的设计图。这些经典的图案,当年通过国内一流专家“过堂”后才定下来。据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美术设计方案当时收到了17个单位共58个方案,图纸144张。

  推出4种桥墩基础施工技术

  曾任大桥设计组组长的主任设计师李家咸说,和武汉长江大桥相比,南京大桥跨径更长,水深更深。大桥建设最重要的是桥墩基础工程,武汉大桥1.5米直径的管柱,当时已是很了不起,可南京大桥需要3米以上的管柱。由于南京大桥在江面60米的深水下面还有30米深的破碎岩层,管柱不易生根,因此设计者又推出了浮式沉井、重型沉井管柱等四种桥墩基础施工技术,其中浮式沉井技术此前只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使用过,而当时南京大桥设计者手头连图纸都没有。大桥设计者硬是靠基础理论和精心摸索,将技术难关一一攻破。

  大桥建设者收集1000多枚大桥纪念章

  快报讯(记者 余乐)一枚红旗状的纪念章,左上角印有毛主席的头像,下方则是宏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看起来“模样”普通,但它却准确记载了长江大桥钢筋浇筑成功的时间。

  昨天是南京长江大桥的生日。45年前的这天,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建成。年近八旬的南京老人韩传寿,从14岁开始收集各种纪念章,其中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共有1000多枚,有夜光的、陶瓷的、镀金的……昨天,韩传寿还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他最珍爱的一枚纪念章。“外表和其他纪念章一样普通,但背后标明了大桥的建设时间节点。”原来,这枚纪念章背后,刻有两行清晰的小字,上面标明,南京长江大桥于1967年8月16日上午9点30分,完成钢筋浇筑工程。

  韩传寿说,他和南京长江大桥有着不解的情缘。“年轻时,我曾参加大桥的建设,直到1968年它开始通车才离开。”韩传寿说,由于对大桥感情很深,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组织退休职工到大桥长跑,“每天从南大跑到长江大桥,有时甚至跑到北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