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县级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
虽然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当地对政府大楼超标房间进行腾退,但类似现象却值得反思和警惕。地方官员争当“贫困县”、乐于建豪华楼的思维绝非海伦市独有,要想杜绝,必须改变现有的扶贫政策模式,对违规官员进行问责。让懒政者断想,让违规者却步。
(详见今日快报A2版)
中国式跟帖
河边渔童:要贫困县帽子是为了捞各种资源,盖亿元政府大楼是为了捞回扣。
星海相约: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喊穷的县有钱给。谁哭的?谁给的?凭啥给的?扶贫资金究竟有多少用于扶贫解困?值得研究。
长江边的浪花:能否将全国所有县以上办公搂的照片弄个大全,在网上公布。
匿名网友:前任市长要追责,否则中央的规定就成了耳旁风!
DJ肥德:穷到只剩面子了。
风中劲草45:不搞监督机制,永远是改不了现状。
匿名网友:成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多少县委书记的奋斗目标啊!
@任志强:官当到了不想摘掉贫困帽子的很多;但在贫困县这么摆气派乱花钱的不多。
wk369:对贫困县的政府帮扶脱贫的方式应该改改了,要逼着他们自谋发展生路!
浙江大小虎:有个办法可以改变官员作风:戴上贫困帽子,在5年内摘不掉,其书记和“带”长的官员就地免职。据新浪网
看点
知名学者刘东和教授:我有过扶贫的经历,对扶贫政策和贫困地区领导想法比较了解。按照扶贫政策,上级会在发展战略、产业布局、项目审批以及财政资金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优惠和扶持,所以很多地方领导想方设法戴上贫困县帽子,戴上了却不想摘掉。黑龙江省海伦市的做法比较“另类”,一边哭穷一边违规建豪华楼。贫困地区领导乱花钱是普遍现象,我当初做扶贫工作时就提出“市场扶贫”,不仅要输血,还要帮助地方实现“造血功能”,告别“救灾式扶贫”。我觉得这一思路现在同样适用。贫困县建豪华楼,明显违反中央精神,应当严处。当然,杜绝类似现象,还得从制度上入手。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改变贫困地区官员“以贫困为荣”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对任职一方长期不能脱贫的官员进行问责,尤其在发现违规问题后,更要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现代快报记者 曹玉兵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