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1927年前,即便南京的有钱人,也只能买江水或泉水饮用,既不方便也不卫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始建“首都水厂”,也就是现在南京最大的水厂——北河口水厂的前身。1933年,水厂第一批用户只有29户,多为当时机关要员。当时一桶自来水六枚铜元,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昂贵的“饮料”……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入“隐藏”在北河口水厂的南京自来水历史陈列馆,一幕幕老南京依水而居的饮水历史,犹如电影浮现。由于地处水厂内,目前这个小博物馆并未完全对外开放,想去参观的游客,可以进行团体预约。预约电话:84410125。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水厂建成之前
各阶层
取水方式不同
南京市自来水历史陈列馆,位于鼓楼区水厂街7号北河口水厂的一幢两层黄色小楼里。
北河口水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姜敏告诉记者,自来水产生之前,南京各个阶层取水的方式也不同。民国时期,南京的大小街巷共有6000多口井,老百姓喝水,一般都从塘、井中打水。胡家花园的水塘、边营地区的水井、凤凰古井,都是他们日常汲水的地方;富人则购买贩夫运送的天然“纯净水”。“纯净水”从哪来?较受欢迎的,是雨花台二泉的水。二泉位于永宁寺,曾被陆游称为“江南第二泉”,清冽甘美;都督府用水,则由往来市区的小火车加挂铁皮水箱,从下关运送江水。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这些水源都不算卫生。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人口从36万猛增到50万,城市饮用水开始紧张起来。为“急行救济饮料之缺乏及消防事业之改进”,政府推出了“首都供水计划”。
水厂建成之初
自来水
仅为一级净化水
记者在陈列馆看到,1929年春,水厂开建时,筹备委员会只有5人。
同年6月,国民政府核准发行特种建设公债300万元(法币),并以其中200万元作为建设水厂之用。9月,水厂择址于汉西门外蒲包洲汤家坝滩地,即南京自来水历史陈列馆所在地。
这是第一座由国人设计建造的水厂,工艺水准时居世界先列,而机械设备、管材都是由工程师沈宜甲从外国引进。
1933年3月中旬,首都水厂试运行,由水车向“总统府”供水。4月1日起至5日完成洗管,6日至10日向市民无偿供水,4月11日正式出水,日供水量约为1500立方米。初期用户数仅为29户,多为当时机关要员。
当时的方式是,凌晨4点至下午1点直接向市区输水,下午1点后向清凉山高位水库注水,水满即停止运送。由于技术设备有限,那时的自来水仅为“一级净化水”,水质沉淀后没有进行消毒工序,现在我们饮用的为“二级净化水”。
水厂建成之后
三年半
水价涨了40次
1945年到1949年间,社会动荡,水价曾在三年半的时间内涨了40次。“1935年前后,一桶水要六枚铜元,每桶水有10加仑,约0.04立方米。”姜敏介绍,这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讲,已经是“天价”了,为了鼓励市民用水,政府还出台了降低水价、发行水票等措施。但到了解放前的4月份,水价在20天内连续涨了5次,当时用水户共有3000多户,不少市民都吃不消,导致偷水现象越来越多。到了解放初期,管线杂乱无章,用户偷水严重,导致漏损率居高不下。
1950年,南京市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高达50.42%,自来水厂抽调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及50多名工人成立“调查研究队”,下设用户组、管线组,对南京市的管线进行普查、普测。不断更换漏水管线,清理窃水、小流用水等违章现象。调研队不仅使用自制的听漏棒、铜饼震荡式听漏器检漏,还首创分区检漏方法,设定管道允漏标准,检验官网漏水情况。到1953年,管网漏损率降至14.43%。 这种工人们自行“研发”的听漏器,在陈列馆仍有文字记载。
水厂历史
●1933年4月 首都水厂初步建成。
●1935年3月 自来水用户仅为1600多户,水费收入只有31000元。
●1936年2月 自来水管理处成立,将水费降低,积极推广供水业务。
●1936年6月 水厂进行扩充建设,敷设首都水厂第二根出水总管,陆续开工快滤池、清淀池、冲洗水塔、水厂实验室等。
●1938年5月 水厂交由日商经营。日伪经营期间,修复在战火中被破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续建完成北河口未尽工程,开始供应沉淀、过滤两级净化水。
●1945年9月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令自来水管理处接收水厂。
●解放前夕 自来水管理处地下党小组在南京市地下党领导和组织下,秘密发动职工成立工人纠察队,展开护厂斗争。
●1949年4月 自来水用户10273户,管线总长231公里多,供水区域50平方公里,供水范围东起孝陵卫,南达宁芜路。
现在
12月,南京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快报讯(记者 吴怡)昨天,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今年12月南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与11月份相比,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夹江水源地等7个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在重点流域水质方面,“劣五类”水,也就是最差的水质等级,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水质总体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