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还原真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陶谷新村藏着谁家旧宅
  陶谷新村17号建筑外观
  陈裕光在金陵大学
  陶谷新村17号建筑内的木质楼梯

  说到南京的民国建筑,人们最先想起的大概会是颐和路公馆区。其实,在上海路的陶谷新村一带,也有一组民国建筑群。

  近日,《陶谷新村一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在南京市规划局开始征询公众意见,这份保护规划指出,这一片区内共有4处文保单位,另外还有5处历史建筑也将得到保护。这5处历史建筑中,有4处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最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陶谷新村17号、上海路88号、上海路82-1号、上海路82-4号。这几座高墙深院中的隐秘别墅究竟是谁家旧宅?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寻访

  陶弘景住在“陶谷”,陶谷新村因此得名

  陶谷新村,南京人熟悉的老地名。位于上海路北段东侧,汉口路以西,东起平仓巷,西至上海路。

  很多人恐怕不知道,过去这一带还有一个地名:陶谷街,民国《首都志》中就有陶谷街的记载,相传这里是南朝思想家陶弘景的居所。陶谷新村正是因在陶谷街附近而得名。

  在2010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陶谷新村被列为一般历史地段,就是说,这里的保护等级次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

  这一片区内共有文保单位四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处,为汉口路71号的陈裕光(金陵大学校长)旧居;市级文保单位3处,分别为:陶谷新村15号(国民党要员何应钦的妻弟王文彦旧居)、陶谷新村19号(著名珠算史学者华印椿旧居)、青岛路33-1号和33-2号(司徒雷登旧居和冈村宁次住宅)。

  除了这些有名的建筑,这一片区内还有一些相对隐秘的旧居,这一次也在保护之列。其中4处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最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陶谷新村17号、上海路88号、上海路82-1号、上海路82-4号。

  他们是谁家旧宅?冬日里,记者展开了此次寻访。

  ■上海路82-1号 国民政府工务局局长马轶群旧宅

  过了广州路路口,沿着上海路一路向北,上海路北段显得十分有文艺范儿,马路两旁散落着不少酒吧、西餐厅。尽管毗邻车水马龙的大街,却有着几分与世隔绝的静谧。在竖着华达宾馆标牌的路口,一间蓝色外墙的咖啡馆就洋溢着这样的气质立于眼前,仔细一看门牌,那里就是82-1号。

  木质台阶、白色栅栏,咖啡馆彰显着浓郁的西式风情。这里就是要找的民国建筑吗?咖啡馆的工作人员指指后方高岗上的房屋,那才是民国建筑。远远看去,房屋露出了一点点黄色外墙。沿着小路上去,看见了大门。按响门铃,在主人的应允下,记者走进了这幢民国小楼。

  两层楼,八间房,木质地板、开阔的房间、特别是上下两层间的“直通”楼梯,宽敞的庭院,都带有浓浓的民国色彩。据住在这里多年的刘先生介绍,房子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结构和风貌,过去沿街还有车库,后来被拆了。

  时代变迁,这个房屋几易主人。究竟最初这里是谁家旧宅?如今住在这里的人也是听说,“好像是一个公用事业局的局长。”他们讲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有海外归来的人到宅子附近来转,他们猜测有可能就是宅子主人的后人。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该建筑为国民政府工务局局长马铁群的公馆。马铁群在南京解放前定居于法国。但是记者想查马铁群其人,却没有找到更多资料。倒是有篇专业论文对《民国职官年表·人名录》进行校读,指出马铁群实为笔误,应该是马轶群,曾任南京市政府参事、工务局长,后任交通部技正。

  ■上海路82号 抗战前,美国大使馆设在这里

  刘先生提及的美国使馆区,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记者决定,沿着这条路继续寻访。

  上海路82-4号,据资料记载,是徐道麟故居。民国时期徐道麟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处长、中央大学教授。当天寻访时因为按门铃无人应答,未能进入,但记者可以看见粉色外墙和青瓦屋面。据载,院内还有巨大的樟树4株、广玉兰树2株。

  今天的上海路82-5号,已变成了现代化的高楼,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热心居民告诉记者,过去上海路82号,有一幢西式别墅,民国时的美国大使馆就在那里。今天82-5号院子里也有几幢类似的别墅,就像今天82-9号(一个幼儿园)遗留下来的建筑一样,西式别墅,带有烟囱,都是700平方米的二层楼,民国时,有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住在里面。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鼓楼区文化局文物干部张殿亮的认同。

  据资料记载,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并在上海路82号大兴土木,一座新的大使馆在上海路82号建成。抗战前美国大使馆就设在上海路82号,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大使,接替詹森。大使馆馆址迁到西康路,原上海路馆舍改为新闻处。

  ■上海路88号 民国时著名文人楼桐孙旧宅

  寻访继续进行,重新走到上海路上。离路口的82-1号不远,建于斜坡之上的一幢房子就是上海路88号。从那里路过的市民,只能隔着高墙看见房檐,这幢民国建筑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记者到访时,主人正在庭院里修剪盆景,这是一幢西式风格花园建筑,十分宁静幽雅。如今房子的主人将房子按照原貌装饰一新。因为木质地板、立柱等都被虫蛀了,所以如今的房屋保留了框架结构,但是内部换了材料。原本外墙是黄色,后粉刷成了蓝色。

  宽敞的庭院也是民国遗存,虽然没有看到什么遗迹,但是张殿亮介绍,过去庭院中喷水池和假山、叠石、溪涧等都是达官贵人别墅的“标配”,有些院子里面还建有防空洞。

  对过去房子的主人,今人早已不知。据资料记载,该建筑原为民国时著名文人楼桐孙所有,他是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陶谷新村17号 老虎窗、烟囱、通风孔,民国遗存保留完好

  和别家的神秘不同,陶谷新村17号大门敞开。从门口的挂牌得知,一家网络公司在这里办公。

  在通道中,这座老宅先展示了一个“大侧面”,青色墙面,青色大瓦,大大小小的窗户。

  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去年搬进来办公的,无意间“闯”入这幢民国别墅的兴奋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一楼的办公室内,职员们正在忙碌着,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与其他单位并无二样。但是工作人员热心地指着一楼站长办公室的窗户说:“这是民国时候留下的老窗户,没有动过,有年头了。”

  再往里走,当有些斑驳的红色木质楼梯进入视线中时,穿越的感觉又回来了。楼梯很窄,最多只能并排走两人,走到二楼,还需要转一个弯。踏上地板的声响,触及着旧时光。

  很难想象,在二楼狭小的平台上,竟然伸出去四间房。房间紧挨着,今天分别用作办公室、会议室和盥洗室。再往上走,转弯处的空间更加逼仄。这一层有三间房,作为员工们的休息处。里面看以为是三楼,其实从外观看就明白了,这是个假三层,最上一层是阁楼,设有“老虎窗”。另外,烟囱也是西式建筑的特色烙印,有烟囱就说明房子内原来有壁炉。阳台也颇具西式风情。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郝钦铭的旧居,房子始建于1936年,他的女儿目前在东北生活,有时会回南京。除了保持旧貌的屋舍,院子内的桂花、枇杷树也都是民国遗存。

  “民国建筑有多种风格,陶谷新村一带的建筑仿西方多一些,以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式为多。”鼓楼区文化局文物干部张殿亮介绍,很多别墅的墙体都抬高了半米到一米,并设有通风孔,这样是为了防湿,还可以让房子冬暖夏凉。像陶谷新村17号就有这样的设计。

  人物

  汉口路71号昔日主人

  承建金陵大学

  陶谷新村一带为何民国别墅聚集呢?专家介绍,最早在鼓楼西岗南侧的陶谷新村、金银街、平仓巷一带,聚集着一大批传教士,教会购置了大片房产,建设教堂、教会学校、圣心儿童院等教会建筑用以传教,又先后成立教会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的父亲陈烈明就是为教会做建筑的。汉口路71号,是陈裕光在南京的一处故居。该建筑建于1920年,由陈烈明建造,目前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烈明早年由浙江移居南京,凭借木工手艺艰难创业,后来组建了建筑公司——陈明记营造厂,这是当时南京最著名的营造厂之一。虽然自己当了老板,但他仍然信奉诚信为本的古训,工程质量很好,所以厂子在社会上口碑极佳。陈烈明出身于信奉基督教的家庭,本人也是信徒,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不少洋行、教堂和传教士乐于把工程交给陈烈明做,金陵大学、金陵神学院、白下路圣保罗教堂等南京城内有名的建筑都是由陈明记营造厂建造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