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沭阳县最偏远乡村小学,有位残疾老教师一直在坚守——
教育局长要调他走
他婉言谢绝:我舍不得孩子们
  简陋的教室里,张道昶老师正在给学生批改作业 现代快报记者 李雨泽 摄

  江苏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农场赵集小学下坊教学点,因为条件差,没有老师愿意来,这么多年,学校走了一批又一批老师,师资缺乏,六个年级被撤销成了两个。残疾老师张道昶,1979年来到这个教学点做代课老师,整整坚守34年,从未离开。县教育局局长要调他到更好的学校,他说,他舍不得走,舍不得孩子。现在他带着两名老师,教着38名孩子,“哪怕只剩最后一名孩子我们也要继续教,就算我退休了,我还想接着干。”

  小小的教学点,3名老师38个娃

  青伊湖农场赵集小学下坊教学点,是距离沭阳县城最偏远的小学。说它偏远,是因为小学位于宿迁沭阳和连云港灌云、东海的交界地,学校前面过条沟就是灌云,学校后面就是东海。

  走进学校大门,空旷的院子,简单的二层小楼,楼上是青伊湖农场下坊分场的办公点,小学只有一楼一层,四五间房。全校连张道昶在内只有3名老师,其中两名已50多岁了。学前班、一二年级加起来共38名孩子。三名老师几乎包了语文、数学、自然、美术等所有的课。

  今年55岁的张道昶是38个娃、两个老师的“头”,也就是这个教学点的负责人。张道昶教二年级的数学,同时也教美术。班上只有8名同学,因为人少,课桌仅四排。

  12月5日下午,因为雾霾天,孩子们停课。张道昶就坐在教室的讲台边批改作业,他穿着棉袄,戴着老花镜,裤腿有些短,露出的两只脚脖子明显不同,左脚细了不少。

  34年来,他资助过100多名学生

  能当上老师,张道昶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他1岁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左腿行动不便。高中毕业那年,同学们不少都出外打工,他只想着找份安稳的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里当代课老师,一月工资8元。1998年,张道昶转正,工资也高了一些。

  比起现在的条件,那时更差,校舍是烂泥堆的,桌子是烂泥糊的,孩子们自带板凳。上课时,教室四处漏风,跟坐在室外没两样。那时除了语文、数学课本,学校几乎没有一本复习辅导资料。张道昶除了要自己想题目外,还跑到七八里外的其他小学借辅导资料,回来抄给学生做。

  而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孩子们因贫辍学,他记忆最深的是1989届一名叫谢兆勇的男生,家里困难,四年级开学,谢兆勇不来上学了。张道昶得知后,向他父母保证,孩子上学的本子、笔他全包了,学费不够,他先垫着。“他一直读到了初中毕业。”张道昶说,现在谢兆勇买了收割机,还在沭阳县城买了房。

  有人帮张道昶统计过,34年,他教了七八百名学生,其中受过他资助的有100多人,为贫困家庭子女买学习用品、垫付费用,这样的事每学期都有。

  教育局长要调他走,他婉言谢绝

  2008年,沭阳县教育局郁局长来学校检查工作,当时的学校还在旧址,两间破旧的校舍。当时张道昶已经是劳模了,局长此前早有耳闻,见条件如此之差,便问张道昶愿不愿走,调到镇中心小学去。张道昶犹豫了几秒,因为他的家住在青伊湖农场的垤庄分场,距离学校有60里路,即使开马自达,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镇中心小学,离家只有7里路,这样交通就解决了。

  但是孩子们怎么办?2008年以前,学校还有6个年级,可和他同批进来的老师相继离开,师资缺乏,学校撤掉了4个年级,只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还保留,曾经教育部门也想过撤并这个教学点。但由于最近的小学离此有20里路,附近孩子上学太远,计划才作罢。如今老师就剩下了3名,孩子也只有38名。

  他婉言谢绝了,“孩子们在这,这么多年了,我舍不得。”他说,学校虽小,条件也差,但这里是周边家长们的期望,哪怕就剩下最后一个孩子也要教下去。

  最大的心愿是在学校装个升旗杆

  因为离家远,这些年,张道昶干脆就住在学校,周末再回家。学校内条件艰苦,连自来水都没有,他就在学校里挖了口井烧水做饭。附近没有菜场,每天的伙食,就是他回家时买的烧饼和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有时吃方便面填肚子。

  这些年,张道昶也时常到其他的学校去参观。一次,他到城里做报告,看到那所小学全部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人手一台电脑,操场上,很多运动器材。他好羡慕。“我不会用电脑,有些孩子连见都没见过。”他说,学校名义上有体育课,但是没老师上,孩子们只能在操场上干跑。

  而张道昶最大的心愿是给学校装个升旗杆,“我们周一没有升旗仪式,孩子们都很好奇,升国旗是什么样的。”

  采访中的感动

  什么是坚守

  和张老师聊了很久,他不太爱说话,但是每每提到孩子,他的眼睛里就泛着光。我问他,是如何甘心在乡村的教学点坚守34年的。他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政府让他端起了这个饭碗,内心已经很感激了,他要把它端好。

  他骄傲地说,别看咱们学校小,条件差,但是之前统考里,他教的学生考了一二名。

  在采访中,他一直强调,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得到那么多荣誉,让他有些诚惶诚恐。55岁,在小学教师队伍里,也算高龄了,过几年他可能就要退休了。他说,要是退休了,学校里就剩两名老师,“要是可以的话,我还想继续干。”

  临走前,看到他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一部老电影《凤凰琴》,说的是一座山区农村学校,两名老师,为了不让山区的孩子辍学,一直坚守。哪怕再苦再难,每周一的早晨,两名教师吹笛、吹琴为学生奏国歌升国旗,国旗在大山深处高高地飘扬着,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希望。

  这就是坚守。或许有人要说,张道昶真傻。其实不然,在这个越来越随波逐流的社会,人们拼命地赶路,忘记了最初为何要出发。比起很多人,张老师没有得到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可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一路向前,无怨无悔,张老师收获的正是这份最简单的快乐和美好。

  现代快报记者 赵丹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