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乐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刘罗锅的小楷拓本
“藏”在民国书页里
专家表示,很有可能是“衬纸”

  上周三,现代快报报道了“刘罗锅”真迹在江宁博物馆免费展出的消息,引起众多市民关注(详见12月11日快报B1版)。这两天,家住北门桥的刘大爷拨打现代快报96060热线,激动地说:“我家有刘墉小楷拓本,一直‘藏’在民国的一本书里,推测应该是清朝的。”

  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文 见习记者 邱稚真 摄

  “藏”有刘墉小楷拓本的民国线装书籍,刘老一共有两本。“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刘大爷小心翼翼地把包在书籍外面的纸张展开。“书皮应该是爷爷或者更上辈的人加的,为了保护书。”书皮上竖着写了四个字:“刘墉小楷”。

  其实从很久以前开始,刘大爷就有一个疑问,这两本书的书名明明是《救时金丹》,为什么祖辈却在书皮上写下“刘墉小楷”呢?直到2000年,刘大爷才找到了答案。他发现里面的某几页比其他页更厚一点。透过光一看,其中似乎还有文字。他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厚书页,这才发现,书页中居然夹着刘墉的小楷拓本,共有17页。《救时金丹》有些书页里夹着刘墉的小楷拓本(如图),有些书页里没有,似乎没什么规律。拓本除了有刘墉临摹的字,还有他写给乾隆皇帝的文章等,因此,落款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洛神赋十三行》和《太上十三经》文后,写着“石庵临”(“石庵”为刘墉的号),而写给乾隆皇帝的文章,落款则为“臣刘墉”。

  由于《救时金丹》上印着“乙卯年正月二十五日辰刻”,因此可以推测,这本书是1915年刻印的。而因为拓本的纸张和民国书的纸张不同,刘老猜测,拓本的年代可能更为久远,“起码是晚清。”不过,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民国时要将刘墉的小楷“藏”起来?

  “和政治应该没关系,刘墉不是政治敏感人物,他的字也没什么好藏的。”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薛冰笑着解释,实际上,这些拓本可能只是《救时金丹》中的“衬纸”而已。

  薛冰表示,由于宣纸软、薄,过去的书商为了使新书显得厚实、硬挺,常在书里充上衬纸。被加了衬纸的书会显得比较厚,价格也就贵些,当时讲究一点的书里基本都会有。充当衬纸的,可能是印错了的废纸,或是卖不掉的旧书。刘墉的字帖可能就属于后一种,所以被拿来插在了当时的新书《救时金丹》里面。不过,当时一些书里的衬纸也非常好,有的甚至是明代或清代的名贵纸张,因此现在一部分人买老书,就是冲着衬纸去的。此外,薛冰也补充,大部分古书中的衬纸是每页都有的,至于刘大爷收藏的《救时金丹》里的衬纸插入为什么毫无规律,就不得而知了。(刘先生线索费50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