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蒋介石想亲自指挥对红军的最后一战
  杨瀚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关于西安事变,至今仍有诸多未澄清的问题: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什么角色?蒋介石为什么杀他而不杀少帅张学良?

  杨虎城将军之孙杨瀚先生费时多年,在收集整理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的基础上完成此书,讲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此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西安事变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上期回顾]

  从1935年底到1936年11月,国共两党谈判秘密展开,但蒋介石提出的条件令人难以接受。

  1936年10月,蒋介石解决了两广事变后,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实力大增;另一方面由于他开出要收编红军的条件不被中共方面接受。于是,他便开始准备对陕甘地区的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当时,对于张学良背着他与红军秘密接触的事情,他是有所了解的。因为,他通过破译密码掌握了张学良一定的行踪。

  而杨虎城则因为始终坚持重大事情不用电讯传递,没有让蒋介石抓住什么把柄。

  1936年9月中旬,杨虎城到上海去诊治牙病和心脏病。他先由美国医生一口气拔掉了五颗坏牙,后又经中外医生会诊确认患有心脏病。当他在上海疗养时,10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一封密电:

  

  10月15日 委员长手令上海杨警备司令:密转虎城兄,病状如何?能否来杭一谈。中正

  

  接到手令,杨虎城于10月17日赶往杭州晋谒蒋介石。蒋介石见杨虎城没有谈特别的事情,除关心杨的身体外,最后告诉杨近期他将亲临西安视察。

  蒋介石要见杨虎城,完全可直接打电话、打电报通知,为什么要通过密转呢?那是因为近一个时期内,西安发生了张学良卫队查抄省党部、张学良秘密飞往陕北、王以哲部电台与红军有联系等一系列的事件和情况,不管是中统还是军统都不断向他反映东北军不稳,有通共嫌疑。见杨是要观察杨对他的态度,以决定能否安全地去西安解决张学良、东北军的问题。

  他很清楚,张学良在西安只有一个警卫团,而且人地两生。西安乃至陕西地区的军事政治控制权是在杨虎城手里,只要杨虎城对他的态度没变,他到西安就是安全的。

  蒋介石到西安后的头两天,若无其事地让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陪着游览名胜,表现出一副闲情逸致的样子。在游览中,蒋介石问张学良最近在看什么书,张直言说:“近来看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辩证法》,一本是《政治经济学》。”蒋介石听后面颜顿变,厉声对张说:“我在十几年前,看了不少这种书,这些书都是俄国人写的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你看了会中毒的,以后不许你看这些书!你以后要好好读《大学》和《曾文正公全集》等书,你把这些书读通了,将一生受用不尽。”张听后笑而未吭声。

  蒋介石通过近半个月时间对张学良的近距离观察,感觉张学良对他的态度没有根本变化,行事风格和脾气都没有变,松了一口气。

  时值蒋介石50岁寿诞,国民党当局为了进一步维护其统治和威望,在全国范围搞起了所谓“祝寿”活动。蒋介石则故作姿态,10月29日以避寿为名由西安飞抵洛阳。他在洛阳前后住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解决西北问题(“剿共”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问题)做了大量而周密的部署。

  在政治方面,为制造一个更加利于“剿共”的政治氛围,11月23日蒋介石下令逮捕了上海救国会的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王造时。次日,李公朴自投法院,史良(女)因故躲避未到案被通缉,造成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同时还查封了14种国内著名刊物。外交方面,蒋介石委派张群和日本大使川樾进行了多次会谈,在东京的许世英大使也与日本外相有田进行了会谈,目的就是希望日本理解和支持他的西北“剿共”战争。军事上,将刚调到湖南、湖北解决两广事变的嫡系中央军约30个师的兵力调至平汉线汉口至郑州间、陇海线郑州至灵宝间,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开进陕西“剿共”。同时还下令扩建西安和兰州的飞机场,要求要有能满足100架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地勤设备。并内定了蒋鼎文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边区总指挥,陈诚以军政部次长职驻前方指挥“督剿”,樊崧甫、万耀煌为总预备队司令、副司令。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再次来到西安,他要亲自组织指挥对红军的最后一战。按照他的计划,两个星期最多一个月时间,便可以全剿红军。

  蒋介石一到西安就密集地接见了除张学良、杨虎城以外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要他们服从命令,继续“剿共”。张、杨的下属,在蒋面前都表现得唯唯诺诺,口称服从命令,不敢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这使蒋介石错误地认为,他还是能控制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只是张、杨方面有问题。于是他对张、杨采取了进一步的高压政策,要他们明确表态服从“剿共”命令,表示如张、杨坚持不愿“剿共”,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十七路军调往安徽,将陕甘两省让出来给中央军“剿共”。

  这个方案一提出,杨虎城就认识到与蒋已再也没有妥协的余地了,于是他找到张学良,再次提出“兵谏”问题。这次张学良没有沉默,同意了杨的想法。

  12月6日上午,蒋介石前往西安南郊,沿途由东北军担任警戒。杨虎城马上找张学良紧急研究,决定趁蒋由南郊返回临潼时在途中秘密扣蒋,然后送往西安新城大楼,再和他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问题”。

  他们打算在中午行动,要求不开枪,不断绝交通,不挖断公路,只等蒋乘坐的汽车开过来时,由守候在路旁的东北军把事先准备好的横木突然放到公路上,迫使蒋坐的车停车后而采取行动。扣蒋后,即由东北军扣押在临潼的蒋随行人员;由十七路军负责逮捕随蒋来西安的中央大员,控制飞机场,解除市内公安局、宪兵团、省党部等处的武装。

  当天上午,杨虎城亲自安排了行动部署,只等东北军捉蒋成功,便在西安动手。

  但一直到下午3点,仍不见捉蒋的消息,杨虎城就去找张学良询问。张学良向杨解释说,他上午突然接到南京的一个电话,说何应钦当天乘飞机来西安见蒋介石。他准备等何来了连这个亲日头子一起捉,就临时改变了在南郊捉蒋的计划,这样第一次捉蒋的计划便流产了。从两广事变时的军事计划,到南郊捉蒋计划的两次流产,都说明了张学良还没有下决心与蒋彻底决裂。

  12月7日,张学良将杨虎城约至他的官邸商量停止内战的办法。张说:“我们再劝蒋一次,他再不听,‘先礼后兵’,那我们也对得起他。”杨起先不赞成这个办法,但张坚持这样做,杨只得答应,并约好次日上午张先去见蒋,杨然后再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