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此次,江苏共有3人当选。南京大学陈骏、吕建当选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当选工程院院士。另外,此次增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中,有三人和江苏很有缘。新当选院士尹浩是南邮校友。新当选外籍院士一位是南医大校友、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王存玉,另一位是2004年诺奖化学奖得主、南大兼职教授阿龙·切哈诺沃。
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目前,江苏两院院士增至92人(中科院院士42人,工程院院士50人)。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胡玉梅 通讯员 齐琦 张文江 陈旸 刘华 蔡心轶 综合新华社
工程院
赠新院士八条箴言 告诫不当“万事通” 不以“权威”自居
中国工程院19日发表了致51名新院士的一封信,提出八点共勉,并希望新院士们把这封信放在案头,记在心头,常阅常新。
这八点分别是:
●发挥所长、深入工程科技实际、尽量从事一线工作;
●头脑清醒,婉拒不适当的物质待遇;
●院士不是“万事通”,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
●谦虚谨慎、不以“权威”自居,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实事求是,尊重同事的劳动和成果,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
●谨慎公正地用好院士的推荐权和选举权;
●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
●广泛团结周围的科技工作者,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中国工程院还将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院士结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中科院
新院士签承诺书
19日当天,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全部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今后将严格执行国家、学部和工作单位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倡导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提携后辈人才,积极参加学部活动,承担学部任务,促进学部发展。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江苏新增三位院士
陈骏 中科院院士 地学部
鼓励学生创新,致力于沙尘暴来源分析
“我从大二开始就进入陈校长(注:陈骏现为南京大学校长)的课题组了,硕博士一直跟着他读,感觉校长思维很清晰,我们跟他做报告,几句话他就能看出问题的关键。”
昨天,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高军这样描述对导师的印象。他说,陈骏鼓励创新,能看到学科前沿发展动向,还会给年轻人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陈骏长期从事亚洲风尘地球化学研究和华南锡矿地球化学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用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示踪风尘物源,揭示了亚洲风尘的潜在源区。
李高军说,在上世纪90年代,学界还没有办法能恢复古气候的变化,那时陈骏便首先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分析黄土成分的变化,揭示气候的变坏。
后来,陈骏又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沙尘暴的来源分析,“例如江苏的沙尘暴主要从北方来,有北方泥土的降尘,而北京的沙尘暴有人为来源,有周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吕建 中科院院士 信息技术科学部
屡获国家大奖,还能把“天书”讲得通俗易懂
“我是今天才知道当选院士的,已经有很多人给我打了祝贺电话。”当拨通吕建电话时,他正在机场候机,谈及此次当选,他言语低调,并婉拒了记者采访。
目前在南京某知名软件企业工作的蔡先生,是吕建的学生。在他的印象中,计算机软件这门有点像天书的课,却被他讲得通俗易懂。“吕老师很重视学术,人也很勤奋,也很多产。”
吕建是南京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新技术,主要包括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软件形式化与自动化方法、软件中间件技术等。
吕建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等项目二十余项。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合著专著《软件自动化》获国家教委学术著作优秀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软件语言及其实现》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王广基 工程院院士 医药卫生学部
研究如何提高药效,让你少花钱少吃药
“听说当选院士后,我第一时间就去医院看望了恩师彭司勋院士,要感谢师长、领导、同学、同事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感谢研究团队对我的长期支持!”昨天,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有些激动。
王广基从事的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他打了个比方,例如高血压患者要长期服药,有时一天要服药两三次,但如果能掌握动力学特性,一天服药会降低为1次。
“过去大家都是通过设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来决定药效,并以此判断每天服药是两次还是三次。但是,很多药物的靶点在细胞里面,药物从血浆抵达细胞,要穿越很多屏障。如果靶点在细胞内,却只测量血浆,那药效就不好,吃了药也不起作用。”他和团队的研究就是从调控血浆的药物浓度入手,研究药物进入细胞后,在亚细胞中的分布,并弄清楚药物如何进入药物靶点。
“例如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性,这是因为细胞内一种外排棒,将药物阻挡在细胞外,于是药物就失效了。我们通过研究,在细胞中找到了外排蛋白—23羟基白华酸,用它来抑制外排棒的作用,这样药物就能顺利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王广基说。
这三位院士也和江苏有缘
阿龙·切哈诺沃 中科院外籍院士 生物化学专业
诺奖得主与南大合作研制抗癌药
今年,在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名单中,还首次出现了诺贝尔奖得主。这个第一次属于南大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诺奖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
“阿龙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高兴。”昨天,身在美国的南大阿龙团队的资深教授李桂根说,阿龙非常和蔼,也很活泼,他的兴趣广泛,很喜欢中国音乐,对中国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他的生日跟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这也让他感觉很有意思。”
现在,阿龙每年在南大待3个月左右的时间,南大化学院老师孙浩发现,阿龙每次到南京,总会去逛夫子庙、南艺后街这些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他还经常买来雨花石、木头、扇子,放在家中做装饰品。”
李桂根说,由阿龙领衔的南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已经落户栖霞区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主要致力于开展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研究,确定新的药物靶点,发展新型药物。 “现在,我们主要在研究一种治疗骨癌的药物。”
王存玉 工程院外籍院士 研究口腔生物学、肿瘤细胞学
他生于泰兴,毕业于南医大
现年51岁的王存玉,出生于江苏泰兴农村。1980年至1985年就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1990年至1998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2007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教授。
王存玉的研究领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主要为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和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代谢性骨丧失以及口腔干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等。
2011年10月,美国国家医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王存玉名列其中。这是30年来,美国国家医学院首次将院士称号授予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
尹浩 中科院院士 信息技术科学部
南邮校友曾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此次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是南京邮电大学77级校友。
“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南邮师生向他发出贺信后,尹浩在短信中用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尹浩,53岁,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军事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2011年10月,因贡献突出,被中央军委记个人一等功。
尹浩的在校档案中记载他当过副班长,在共青团南京邮电学院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受到表扬,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毕业时被评定为“优秀”。
指导过尹浩研究生学习的祁玉生教授说:“尹浩当年的研究态度很认真,请教时非常虚心。”
傅海阳教授记得尹浩在实验室里待到深夜12点是常有的事,“正因为他虚心好学,所以大家毫无保留地教他。”
数说院士
昨天,江苏省科技厅表示,此次增选后,江苏两院院士增至92人。江苏最年轻的院士是中科院院士黄维和工程院院士刘炯天,两人都出生于1963年。
今年新增院士普遍年轻,以中国工程院为例,51位新当选的院士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6.9岁;60岁(含)以下的42人,占82.4%;61岁至70岁(含)的7人,占13.7%。而江苏地区此次新增的3位院士年龄也不大,吕建53岁,陈骏58岁,王广基60岁。
根据《2008年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1955年—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在江苏出生的院士人数达315人,位居全国各省市区榜首。
热点追踪
南京院士候选人举报事件中
两当事人均未入选
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曾在博客中公开发布,他主动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评选。而他宣布退出院士候选的理由也让人错愕,矛头指向的是他的同事——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
他认为,闻海虎一论文中的部分数据涉嫌造假,9月15日,就此向中科院进行了实名举报。
对于王牧的投诉,闻海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我的感觉是他搞错了。怎么说呢,我不敢多说话,因为专家组正在调查。”闻海虎表示,王牧的举报大部分不属实,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错误的数据。
对于两位院士候选人的纷争,南京大学有关部门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南京大学历来很重视学风问题,两位教授反映的问题是很严肃的科学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另外,王牧教授与闻海虎教授都是很优秀的教授学者,学校希望两人“能专注科学研究”。
虽然两位候选人的调查结果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公布,不过,昨天公布的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两人都落榜了。
焦点关注
院士制度如何改革?
新华社:关键是去利益化
19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张榜公布了53名和51名新当选院士名单。至此两院总人数达到1557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后,新出炉的院士备受瞩目。
最大限度地发挥1557名院士在各自领域领军人物作用,需要扎实推进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改革。而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去利益化。只有让院士回归学术、回归荣誉,与各种利益脱钩,才能让院士们全神贯注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去利益化的核心是去行政化。近年来,科研体制中的“官本位”现象屡见不鲜,行政力量对院士选举管理的干预和介入广受诟病。工程院在给新院士所在单位的信中提出“单位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让他们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进展”,这条建议值得提倡。
去利益化的要害是剥离过多待遇。院士头衔是学术界“最高荣誉”,但是很多待遇完全与学术地位无关。大到享受副部级待遇,小到乘飞机的客舱等级、配车,没有人能算清院士光环能给个人带来多少特权多少实惠。剥离过高的物质利益,才能让院士回归学术。
去利益化要破除学术“山头”。宗派主义在学术圈有不可小觑的影响。这些年学界或隐或现的“山头”之战,只能加剧内耗,无益于学术与科研的健康繁荣。新老院士应当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去利益化要建立退出退休机制。“终身荣誉”往往成为滋生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温床。由于多重原因,院士退出、退休机制的建立比较复杂。越是复杂越是要广泛听取学术界和老百姓的意见建议,争取早日“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