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喊了多年,今始见端倪。
“当下,是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然而,今天不懂得风险控制的金融机构,明天要为今天的冒进付出代价。”
本周,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闫海峰受邀加入《第1金融街》智库专家团队,详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创新之路。
国家统管银行时代结束
“利率市场化喊了很多年,从去年推出存款利率上浮政策,到今年的放开贷款利率,才有了实质性的进程,”闫海峰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未来几年金融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国家统管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市场内哪些是政府调节、哪些是市场调节、哪些是金融机构自身调节,都将有重新划分。
在闫海峰看来,衡量利率市场化的三个指标是,信贷利率、银行间同业拆迁利率以及国债、期货的自由参与程度。
而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对商业银行、保险机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以及民间借贷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此前民间借贷之所以活跃,是因为利率市场化不高。民间借贷年利率达到10%-30%都很正常。利率市场化放开,民间借贷优势不再。商业银行面临同样的问题。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差(即存贷差)会缩小,以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为主要模式的竞争,这会缩小存贷差,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此受到影响。”
因此,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机构竞争就会越激烈,这有可能会导致一批管理不够缜密、抗风险能力差的小银行倒闭,致使银行业重新洗牌。
人才和产品创新是关键
“人们常说银行饱和。其实不是市场饱和,而是银行没有特色,差异化不够。现在无论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小的城商行、村镇银行,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即存贷款。”闫海峰认为,是时候考虑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经营了。
而做出自己的经营特色,首先人才储备是关键。目前银行里工作的大部分从业人员是客户经理、柜员,但真正对产品设计、衍生品设计、真正为客户设计套期保值产品的人才较少。像美国的华尔街一样,那里是全球的人才核心,但员工并不多,未来银行更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
第二重点是互联网金融。虽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产品目前尚未撼动银行主流业务,但“以后银行很可能拉不到个人存款”,未来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强联网金融业务的研究和创新,以后的银行营业网点会越来越少。银行需要的不是满足客户排队取钱的柜员,而是量身定做理财方案的高端服务,这是未来的金融服务方向。未来,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一定是针对信用记录、信用级别、风险状况、财务指标、给出贷款利率是多少,这是一个精细化计算的模型,目前是最欠缺的。
第三则是风险控制,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在利率完全市场化背景下非常重要。
不应惧怕存款保险制度
伴随金融市场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闫海峰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而言,面临道德风险。“举个例子,人们没买汽车保险时,开车时小心翼翼;如果买了第三方赔偿险,心理反而放松。所有的保险制度,都面临道德风险。”
但仅针对存款保险制度而言,老百姓不必人心惶惶。
以银行的损失为横标、概率为纵标画一个坐标轴,在一条正弦损失曲线上,取最高点为平均值,原点到平均值之间为预期损失,是银行自己可以应对的部分;平均值到最大损失值之间的为非预期损失,这一部分,银监会监管时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于8%,即资本金除以风险加权资本的值大于8%,这也是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国际要求。在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之后,才是破产的概念,概率只有0.1%,即存款保险制度对应的区间 。
因此,虽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会出现银行破产现象,但这一概率非常低,老百姓因此产生的恐慌大可不必。
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老百姓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大银行也非常重要。现代快报记者 杨连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