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刚到西安时,张学良看不起杨虎城
  杨瀚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关于西安事变,至今仍有诸多未澄清的问题: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什么角色?蒋介石为什么杀他而不杀少帅张学良?

  杨虎城将军之孙杨瀚先生费时多年,在收集整理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的基础上完成此书,讲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此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西安事变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上期回顾]

  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又打又拉,但终究未能改变杨虎城的基本政治立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后,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共中央经过万里长征,终于在陕西的北部找到了一块可以休整发展的地盘。

  随着红军的北上,蒋介石将“剿共”的军事力量也逐渐北移。为了完成“剿共”大业,1935年11月蒋介石任总司令、张学良兼任副司令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正式成立。由此开启了杨虎城、张学良合作共同推动抗日的新阶段。

  “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前后,东北军大批调入陕、甘两省。

  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后,东北军没有了后方基地,行军过程携带大批妻儿老小。近20万的军队加上家属一下子涌进了原本就很贫瘠的陕、甘地区,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纠纷不断,在戏院、饭馆等公众场所里,双方经常动手互殴,有时甚至开枪。

  东北沦陷后,东北军上层官员将家属安置在平津等一些大城市甚至租界里,而下层军官只能带着逃难过来的家眷随部队流动。因此,东北军强占民房,与当地居民也发生了许多纠纷。

  这些矛盾与问题蒋介石不但不帮助解决,反而认为张、杨两部不团结,相互牵制更便于他操控。同时他还以惯用的手法,分别对张、杨当面暗示或直接挑拨离间。

  对张说,杨虎城是地头蛇,野心勃勃,阴险毒辣,不易合作……对杨则说,张学良如何腐败无能、贪生怕死、丢失东北,等等。在陕西的军统、中统特务甚至还贴出了反对东北军的标语,企图扩大矛盾,制造混乱。

  张学良小杨虎城七岁,有着与杨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其父张作霖的宠护下,他拥有优异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形成聪明、敏捷、任性、自负和放荡不羁的性格。

  东北军进入陕西后,在当时的西安出现了以张学良为首的“剿匪总部”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安绥靖公署”,以及以邵力子为主席(兼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的陕西省政府三种力量并存的局面。

  东北军的主力都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剿共”前线,驻西安的只是总部机关和少量警卫部队。西安城里与周边都驻着十七路军的部队,西安的军事控制权掌握在杨虎城手中。

  东北军初到陕、甘时,自恃人多,装备精良,看不起十七路军。张学良自以为受过教育,见过大世面,兵多将广,跟蒋介石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和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把杨虎城根本不放在眼里,私下常以“老粗”称之。刚到西安时,张在杨的面前是一副长官架势,两人关系很不融洽。

  面对张学良的傲气,杨虎城动了一番心计。

  有一天,杨将军集合十七路军精锐部队,在西关大操场举行欢迎张将军大会。杨有意多带了一些卫士。大会一开始,杨首先致辞说:“张副司令到西安已经好多天了,因为他军务很忙,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才开这个欢迎大会。现在我给大家把副司令的简历简单介绍一下。张副司令今天所带的军队,就是他父亲原来所统率的东北军,他的父亲就是张作霖,是东北的大胡子。这个军队过去是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是我们多年革命的对象。”(杨说,讲到这里,看到张的表情很惊慌)。

  杨接着说:然而现在他们已经打起青天白日旗,和我们是一家人了。我们今后要绝对服从张副司令的命令,听从张副司令的指挥……

  当晚,张学良仅带了一两个警卫人员,亲自到杨家,表现异常亲热,不再是过去那副傲慢的样子了。

  1935年9月,东北军110师被红十五军团消灭。

  战前,杨虎城看到张学良的作战命令。他认为张安排不当,就好心去见张,劝他慎重,不要进攻,结果张听不进去。杨回来对人说:“他是不碰钉子不会回头的,还是少年气盛,等碰回来再说吧。”

  这样一来二去,杨与张的个人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但最后促成张学良与杨虎城结成政治同盟的关键还是蒋介石和他的“剿匪”战争。

  东北军从1935年9月到11月下旬,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被红军消灭了近三个整编师,其中两个师长阵亡,部队损伤惨重。当109师被歼,师长牛元峰阵亡时,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在南京参加国民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对东北军“剿共”的损失不但不予补充,反而趁机撤销了两个被歼师的番号,对张申请阵亡师长每人10万元的抚恤也置之不理。

  气得张大叫:“我张某人混得都不值10万块钱了!”

  此时张学良虽仍叫“副司令”,但已不是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而只是一个地区的战地“副司令”了。他在南京,已没有当年的荣耀与神气。许多人对他的态度由阿谀奉承变为了敷衍应付,甚至鄙视、讽刺。此时,张才觉悟到蒋介石将他推到“剿共”第一线的用意,一时情绪沮丧到了极点。

  当张学良因剿共失利异常苦闷时,杨虎城没有因为张碰了钉子而幸灾乐祸,反而对张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与关怀。

  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期间,他亲赴张的住处进行慰问,并再次劝说张不要跟着蒋盲目走下去,应该走自己的抗日之路。这样接触多了,张学良就把心中的苦闷、对蒋介石的不满向杨叙说。

  两人的关系拉近了,逐渐发展到政治上可以相互谈心。张、杨两人先是在共同抗日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杨虎城心里很清楚,要抗日,不反蒋是不行的。为使张能认清蒋介石的本质,1936年初的一天,杨在与张的谈话中有意提到丢失东北的责任问题。

  张拿出了蒋给他的电令给杨虎城看,张说:“不抵抗的责任,在于中央,而结果却嫁祸于我。”

  张学良说着几乎流下了眼泪,并述说了他被迫离职出国、回国“剿匪”和东北军民颠沛流离的国难家仇等痛苦。

  通过这次谈话,杨虎城了解了张学良对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加快了与张合作推动抗日的步伐。尽管几十年后,张学良否认了蒋介石曾给他有过“不抵抗”的指示,但当时的确给杨虎城出示了相关文件,博得了杨的同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