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四宫是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 ■“甄嬛”原型雍正帝熹贵妃住过景仁宫、永寿宫 ■瑾妃在永和宫留下传世之宝“翠玉白菜”
注 本文排版顺序即按照东西六宫的排布,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西六宫
西六宫主要由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六宫组成,原来与东六宫格局相同,但到了晚清的时候,紫禁城的主人们开始改造某些宫殿。最大动干戈的便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她曾在储秀宫和长春宫中居住,因为她大权独揽的地位,在住储秀宫时,她曾把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娘娘居住的翊坤宫打通,与后面的储秀宫连成一片,占据了两宫。而咸丰在世时,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如今,西六宫多是宫廷生活原状陈列,再现了许多清末皇家生活的情景。
咸福宫
规格没有其他宫殿高
在西六宫中,从北往南,从西到东的第一个宫殿是咸福宫,《甄嬛传》中沈眉庄和敬妃都在咸福宫居住过。
咸福宫初名寿安宫。同其他十一宫一样,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与西六宫其他宫有5间前殿不同,咸福宫的前殿只有3间,其原因史料没有记载,有人说是风水原因,有人说是地位较低的妃嫔住的,因为这个宫殿位于最边角的地方。
咸福宫的殿内东壁悬挂的是《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挂《婕妤当熊图》,讲的是冯婕妤为西汉元帝挡熊的故事。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咸福宫一度也成为乾隆皇帝的起居室。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长春宫
有18幅慈禧喜欢的《红楼梦》壁画
长春宫位于咸福宫以南,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甄嬛传》中,长春宫是齐妃的居所。
长春宫前殿,悬挂乾隆御笔匾额“敬修内则”,东壁悬挂梁诗正书写的《圣制太姒诲子赞》,西壁悬挂《太姒诲子图》。大殿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一对。东西各有一个配殿,绥寿殿和承禧殿,各3间。
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慈禧太后的四十大寿就是在这里过的。在过寿时,长春宫的佛堂、正殿、后殿及体元殿佛堂等地到处铺设地毯、床毯、帘幔、坐褥、靠背、桌套等300多件,供耗费白银17万多两。
在长春宫正殿廊庑的四面回廊内壁上,还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据传是光绪帝珍妃和瑾妃提议绘制的,自然也得到了慈禧的应允,因为慈禧也喜欢看《红楼梦》这样的“才子书”。
太极殿
咸丰去养心殿上班只用走7米
太极殿,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所以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咸丰九年(1859年),咸丰皇帝因为有腿疾,有一年骑马摔伤,成为瘸腿,又因长期体弱,走动不便,为了到养心殿上班方便,于是将长春宫和太极殿打通,这样从长春宫到养心殿上班最近的距离只有7米。但工程完工不久,咸丰帝就逃亡承德山庄,第二年病死,新的宫殿也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宫殿。
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太极殿面阔5间,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有万字锦底团寿纹,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太极殿前殿,还悬挂有乾隆御笔匾额“勤襄内政”,东壁悬挂张照书写的《圣制姜后脱簪赞》,西壁悬挂《姜后脱簪图》。
太极殿后殿为体元殿,还有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
储秀宫
慈禧从这里走来,又回这里养老
储秀宫,是西六宫东排最北边的一座宫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是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面阔5间,三明两暗,三个明间,中设正座,是接受朝拜用的。最东头一间为东暗室(静室),是慈禧礼佛、思考的地方。东一间临南窗有炕,喝茶、吸烟、早餐、接见皇帝和皇后等多在此处。西一间跟卧室相连,是卧室的外间。屋里桌上的匣子里,盛着慈禧心爱的首饰。最西头的一间为西暗室,是慈禧的卧室兼化妆室,床头有一面大玻璃,慈禧睡觉头朝西,在炕上一歪身,把帐子一掀开,就能看到外面院子的一切。临窗东南角有一架慈禧最心爱的梳妆台,她亲自研制的化妆品就放在这里。
储秀宫是慈禧最初进宫时居住的宫殿,并在此生下了同治皇帝,也是她晚年养老的地方,光绪十年,她由长春宫移居到这里,表明她归政养老的姿态。但实际上,她在此居住的岁月,朝政依然受她掌控,国家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翊坤宫
后殿是慈禧吃饭和休息的地方
储秀宫南面就是翊坤宫,《甄嬛传》中,华妃自诩“翊坤宫”装饰豪华超过皇后。它的样貌是怎样的呢?
明代时期,翊坤宫主要是贵妃级别的妃子居住。原来是独立的二进院,但慈禧住进来后就不一样了,她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名为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翊坤宫正殿也是面阔5间,梁枋饰以苏式彩画,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翊坤宫的后殿体和殿,后来被慈禧作为用膳和休息的殿堂。体和殿的5间,当中一间是穿堂门,东两间连在一起,是慈禧用膳的地方;西两间当中用槅扇分开,是慈禧饭前、饭后,休息、喝茶、吸烟的地方。最西头是一间卫生间,慈禧饭后小解就在这里。慈禧午饭和晚饭多在体和殿吃,早膳则在储秀宫吃。看来,华妃把翊坤宫装饰得再豪华,最后也只不过成了慈禧吃饭和方便的地方而已。
永寿宫
雍正去世后,“甄嬛”住在这里
《甄嬛传》中,永寿宫是甄嬛被封为熹妃后的居所,雍正帝下令用心布置,这个宫殿真实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资料记载,永寿宫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面阔5间,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德淑仪”,清代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都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服丧,并去永寿宫问安。
孝圣宪皇太后就是电视剧中的甄嬛,看来,“甄嬛”的确在那里住过。但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太后并不是乾隆的养母,而是生母,也不姓甄,钮钴禄家族中人,她13岁时就嫁给雍正,此时雍正还只是贝勒,后来生了乾隆,乾隆深得康熙喜爱,康熙见乾隆聪明,就认为她也是有福之人,因此她更得雍正宠信,雍正登基后,就封她为熹妃,后晋为熹贵妃。乾隆当皇帝后,就封她为皇太后。
光绪以后,永寿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东六宫
东六宫包括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等6座宫院,据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和西六宫目前是原状陈列不同,东六宫的大部分原状陈列早已无存,大都辟为文物展馆,做专题展览。如景阳宫常举行故宫博物院捐献文物特展,承乾宫为青铜器馆,钟粹宫为玉器馆等。后妃在那里生活时宫殿的模样我们只能通过历史资料来还原了。
钟粹宫
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所
钟粹宫是东六宫西排最北边的一座宫殿。这座宫殿离坤宁宫较近,清帝大婚,皇后进了宫,先到钟粹宫稍憩、理妆,然后到坤宁宫举行合卺礼,入洞房。钟粹宫初名咸阳宫。明嘉靖年间更名为钟粹宫。一度曾是皇太子朱翊钧(万历帝)的居所。后来崇祯帝太子朱慈烺也住在钟粹宫。清代时,是后妃的寝宫,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钟粹宫在清朝晚期,因慈安太后在此居住,建筑格局有了变化,增建了垂花门、拓建游廊等。
清朝时有名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咸丰二年(1852年)册封为皇后。慈安太后虽然曾短暂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但从同治亲政到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钟粹宫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宫院。慈安皇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随帝逃往避暑山庄。第二年七月咸丰帝死时,她年仅二十五岁。同治帝登基,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因为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慈安死得突然,是否是被慈禧所害死,也成为学者难以解开的历史悬案。
承乾宫
董鄂妃“升职记”创宫廷史纪录
承乾宫初名永宁宫,崇祯年间更名承乾宫。清代沿用,顺治年间曾经重修过。这座宫院一直保持着明初始建时的格局。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前殿悬挂乾隆帝御书匾额:德成柔顺。
承乾宫的历代主人中,顺治帝宠妃董鄂氏是不得不提的一位。据学者考证,她也曾居住在承乾宫。史载:“年十八入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册为贤妃,十二月晋皇贵妃,明年十月生皇四子荣亲王。”不过关于董鄂妃的身份,一直以来有各种猜测,甚至有人将晚明秦淮名妓、冒辟疆之妾董小宛和她说成是一人。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查过许多资料,认为二董年龄不符。据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28岁病死时,顺治帝14岁。董小宛比顺治帝大14岁。所以董小宛是董鄂氏之说当属捕风捉影。还有学者认为,董鄂妃可能原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王妃。她现在的身份依然是谜。董鄂氏入宫一年之间,连升妃、贵妃、皇贵妃。这在明清宫廷史上是仅见的。可惜,备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红颜命薄,因病而死,让顺治悲痛欲绝。
景仁宫
雍正帝熹贵妃也住过这里
《甄嬛传》当中,景仁宫是雍正帝皇后的居所,但真实的历史中,是谁住在这里呢?
景仁宫距离乾清宫最近。初名长安宫,嘉靖年间改为景仁宫。皇帝希望居住在景仁宫里的后妃,能仰慕和修养大仁、大爱、大慈、大善的精神和品格。景仁宫的名称,清朝没再改动。
宫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与其他宫院不同的是,在景仁门内,有一座石屏,基座和边框均为汉白玉石雕,屏心为天然大理石,只有两厘米的厚度,两面图案却不同,一面雨雾缭绕,一面山川沟壑。这座石屏风格古朴,相传为元代大内的遗物,极为难得。
这里曾经住过倒霉的后妃,如明宣德帝的胡皇后,还有光绪帝的珍妃等。光绪皇帝的珍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入宫到死之前十二年间,除被打入冷宫之外,一直居住在景仁宫。珍妃被慈禧太后下令沉入井中溺毙之后,宫中盛传此宫为一座不祥的宫院。当然,景仁宫也住过几位有福分的皇妃,如雍正帝熹贵妃(乾隆帝生母)。顺治帝佟妃入宫后也一直居住在景仁宫。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她15岁时在景仁宫里生下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景阳宫
万历帝王恭妃的“冷宫”
坐落在故宫东六宫东北角的景阳宫和西六宫西北角的咸福宫,相互对称着。和咸福宫一样,景阳宫的前殿也不是五间,而是三间。
景阳宫前殿,悬挂着乾隆御笔匾额“柔嘉肃敬”。东壁悬挂着张照书写的《圣制马后练衣赞》,西壁悬挂着《马后练衣图》。这里的马后指的是东汉明帝马皇后,这幅宫训图表现的是她自奉俭朴的故事。景阳宫初建成时名叫长阳宫,嘉靖年间改名为景阳宫。
明万历帝的王恭妃,曾经住在景阳宫。虽然她为万历皇帝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得到了“恭妃”徽号,住进了景阳宫,但却因为当时郑贵妃受宠,她实际上是被“打入冷宫”,即使皇长子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册立为皇太子,但她仍然没有被晋封,直到几年后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后为天启帝)出生,她才被晋封为皇贵妃。不过,这位王恭妃的命运没有因此扭转,她被万历帝隔绝了母子关系,独居宫中,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直到她病危时,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朱常洛才被获准带着朱由校赶到景阳宫看望她。
到了清朝,景阳宫不再用作妃嫔寝宫,而作为储书藏画的地方。景阳宫的后殿,清代是御书房。
永和宫
瑾妃在此留下传世之宝
永和宫,是东六宫中东排居中的宫院,原名永安宫,嘉靖年间更名为永和宫。住在永和宫的历届妃嫔中,光绪帝的瑾妃不得不提,因为她在宫内留下了“传世之宝”。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1888年),选为瑾嫔。二十年(1894年),瑾嫔与妹珍嫔,同晋为妃,因为珍妃忤慈禧,降为贵人。后来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瑾嫔和珍嫔又同升为瑾妃和珍妃。宣统退位后,尊封为端康皇贵妃。瑾妃在永和宫二十余年,讲求饮食,以书法自娱,挥毫丹青,观赏盆景。瑾妃五十寿辰,特邀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入宫演戏。瑾妃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病死于永和宫,享年51岁。瑾妃住在永和宫时,宫中有一件特别的陈设器物,那就是世人皆知的“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被列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宝物之一,利用一块半绿、半白的翠玉为原材,以绿色琢为菜叶,白色琢为菜帮,色彩自然,酷似白菜;叶上又雕琢两只螽(zhōnɡ)斯,就是蝗虫类的昆虫,寓意多产,据说翠玉白菜是瑾嫔嫁给光绪帝时,娘家的一件陪嫁品。
延禧宫
火灾多发,水晶宫成了“烂尾宫”
延禧宫,《甄嬛传》中安陵容的居所。延禧宫初名长寿宫,嘉靖年间改称延祺宫。清朝改称延禧宫。
延禧宫前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慎赞徽音”,东壁悬挂梁诗正书写的《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挂《曹后重农图》。《曹后重农图》典故,出自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她亲自耕耘,且养蚕织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后。
在东西六宫中,延禧宫的火灾最多,有人说一共发生过四次。道光二十五年的一次火灾让整个延禧宫殿,化为一片瓦砾。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宣统元年(1909年),隆裕皇太后决定,再度重建延禧宫,修筑一座水晶宫,以铜铁为梁柱,玻璃砖为墙壁和地板,整体建在一个直径长达数丈的水池上,以镇祝融之灾,并由隆裕太后题匾曰“灵沼轩”。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水晶宫做做停停,没有完工。这期间,紫禁城外爆发了辛亥革命。宣统退位后,只得罢建,留下一座“烂尾宫”。 院内放置木盆,储水防火,养殖金鱼,瑾妃曾经在此留下观看游鱼的影像。
1917年张勋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故宫博物院将其改建为文物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