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对行善者刨根究底式的追问 2013年12月12日 洪丹
浙江宁波有一位化名“顺其自然”的好心人,从1999年起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15年间已捐602万元,全部用于建教学楼、资助贫困生。此外,他向当地其他慈善组织、困难群众的捐款,也累计超过1000多万元。至今,“顺其自然”的身份还是个谜。宁波市慈善总会近日决定放弃寻找“顺其自然”,尊重其匿名捐款的意愿。
南方日报一评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做慈善、为何要匿名,匿名背后或许是无限的风光,也或许是无尽的唏嘘,但是作为善意的结果,可以通过这些巨额的资金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便是整个社会最大的利益。尤其在公众对慈善参与度低的现状下,不深究慈善背后的目的才能推动慈善持续发展。
网友声音
@高圆舒:老寻找他干吗,想让贼盯上好心人吗?
@JennyHoo:真的把他曝光在镁光灯下,意义又会大多少呢?
现代快报再评
宁波市慈善总会在公布“顺其自然”捐款数目后,决定放弃寻找“真身”,既做到了公开透明,也尊重了“顺其自然”匿名捐款的意愿。但评论标题却有可能让人误读,尊重捐赠者隐身的意愿,并不表明可以放弃对行善者刨根究底式的追问。事实上,真正的慈善是经得起也必须接受公众追问的,否则,捐款有多少,捐赠的指向在谁,用在什么地方,用了多少,都有可能成为一笔糊涂账。公众对捐赠者以及像宁波市慈善总会这样的捐赠平台的追问,可能牵涉到财富来源,也有可能关乎捐赠动机、流程、方式、效益等,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国式慈善更公开、更透明。只不过,这样的追问,应在捐赠者的身份隐私面前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