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点穴
韩松落
娱评人,影评人
吴莫愁刚刚走红的时候,有人担心她会成为泡沫巨星,爆炸性成名,随后迅疾消失。一年之后,她并没变成泡沫,恰恰相反,到处都是她的形象,电视上,地铁里,公交车上,人们被她的齐刘海和红唇袭击着,杂志报道的标题是《人人都爱吴莫愁》。从世俗成功学的意义上来看,她胜了。而她的秘诀不过是,在所有人都努力消除个性的时候,把个性当做自己的标签。
全球化时代,不论商业还是文化,都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膨胀和扩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努力将自己扁平化,增加身上的公约数,以便让更多人毫无困难地接受。电影院里的电影,是消除个性的,故事尽可能明白通畅,人物尽可能减少特性,超级英雄和卡通明星们,换个名字一样成立,就连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新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得刻意削弱文学性。
视野里的明星,是消除个性的。他们得用整容、化妆和着装,让自己看起来不要太特别,一旦被人认为是特别的,似乎就等于自设藩篱,缩小了受众的范围。所以,曾经让明星尴尬的“撞衫”,已经不大被人提起,就连“撞脸”也普遍发生,大家开一样的眼角,削流行的下巴。他们还得在言行上不偏不倚,选择中庸的表达,避免透露个人喜好。比如林志玲,当记者问她喜欢橘子还是苹果时,她回答都喜欢;继续问,两种水果一定要做出选择,她娇嗔地说,都说了两种都喜欢,让人怎么选嘛?
吴莫愁冒险选择了一种有个性的形象,她在20岁那年,参加了《中国好声音》,先是成为庾澄庆的4个黄金战队成员之一,又晋级全国4强,最终成为全国总亚军。在所有被烙上 “好声音”标签的歌手里,只有她最终脱离了“好声音歌手”的限定,也避免了成为泡沫,她不断出新歌,同时成了广告宠儿。出道1年,接了10个广告,大多是一线品牌——这些品牌此前选择的代言人,都是资深明星。
原因或许是,她和别人不大一样,在所有人趋之若鹜地涌向泯灭个性的康庄大道时,她和自己的团队,走了相反的路,强调自己的形象和个性,拥有了辨识度。
许多人消受不了她的形象。有个朋友说,每当她铁青着脸,咔咔地走上舞台,以冷艳性感的姿态绷直胳膊腿的时候,他都会笑出声来。但他也承认,满舞台的人,唯独她能被人记住。被人记住,已经成为这个扁平时代最大的肯定。
事情可能是这样的,在所有人因为大蒜涨价而蜂拥种大蒜的时候,你得种姜;在所有人选择消除个性的时候,你要有个性;在所有人争着做正常人的时候,你得做外星人。从众的风险在于,当你抛弃自己的立足点,追随它的时候,却得眼睁睁看着它走回了你丢失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