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艺之言

  1

  从宋代开始到清代,这是中国画强调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国画认识自然、模仿自然至宋代达到高峰,同时也是文人画的早期阶段,代表人物有米芾父子。其实,文人画的端倪,在唐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可见一斑。到了宋代已经有了明确的理论,最典型的就是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这句话把中国的绘画指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林逸鹏

  宋代是中国文人画开始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为什么宋代既是写实的高峰,又是文人画的开始?首先,每当事物走到极限后,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它总要往前突破,这是一个规律。第二,传统文人崇尚老庄文化,文人画就是追求超脱现实的老庄文化的外化形式,只是在宋代以前我们还没有能力去表达,只能老老实实地描写自然,画什么像什么,做到“可游、可居”,达到这个目的之后,画家们再也耐不住继续在这个层面了。所以才有了苏东坡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这是符合追求老庄文化精神的,也符合写实能力到了宋代的高峰期后转向的必然趋势。这两种机缘让苏东坡这句话在美术史上成为经典的论断,如果这句话早讲两百年也没用,正好那个时候讲了,加上他的名气,加上符合这两者的规律成为经典。苏东坡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是他自己也无法预料的,也就是从宋代文人画开始到清代画家不再关注画得像不像,而关注自己情感的表达。在艺术实践上要归功于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两位天才的开山。看艺术史,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是创造,创造就是前人没有,创造出一种语言形式,然后对文明的发展有影响和贡献是最难的。在宋代的时候看不到外来文化,当时的院体画又这么强大,大家都在追求画得像。而只有这父子两个画了虚无缥缈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水,体现老庄文化的一种感受跃然于纸上,为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人画。

  来源:独家授权《艺+周刊》刊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众多的作品中间发现黑马,确实需要具备相当的眼光。哪些作品最受市场欢迎,其实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追寻、探讨的。

  2

  八类作品最受市场欢迎

  (美术评论家、艺术市场资深研究专家、艺术推广人)

  纪太年

  一、得奖作品与参展作品。

  美术界有众多奖项,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重要展览,参展的作品自然能够引起藏家关注。有些作品还会成为藏家们追逐的热点,价格也会扶摇直上突破该画家的平常价格。

  二、从画家家里直接购买的作品。

  为了避免买假画,凡从画家本人处流出来的作品,就成为一些新兴投资者追逐的热点,相互竞价,原因就是画作来路清楚,不存在真伪问题。如2004 年,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册》一百幅,被南京藏家杨休以6930 万元收入囊中。这主要原因是该作品直接从该画家家中流出。

  三、名人或者著名收藏家收藏过的作品。

  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际交往,其中不乏名流政要,送对方作品通常都是一些精品。如1999 年,傅抱石作品《丽人行》以1078 万元成交,主要原因是该作品是傅抱石当年送给郭沫若的祝寿礼物。如果不久的将来,《丽人行》再度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笔者预言,其价格将过亿。

  四、画集刊登或公开发表过的作品。

  画集成为艺术家传播知名度最有效方式之一,收入画集的,往往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或重要作品,因而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凡是画集或是出版物发表过的作品,价格至少上扬35%,涨幅超过一倍的也屡屡发生。

  五、著名机构收藏过的作品。

  现代建筑楼堂馆所需要悬挂一些美术作品,一旦流入社会,都会引起藏家的哄抢。

  六、流传有序的古代作品。

  古时有些著名收藏家和重要机构,会将自己的藏品编印成册,以期流传百世。像乾隆时代的《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特别受欢迎。

  七、功底扎实、纯粹追求艺术创作的当代名家作品。

  在当代名家中,尤其是年龄六十岁上下的画家正处于创作成熟期,满意的精品画作比较多,市场价格却不属于一线价位,这类作品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都比较大。

  八、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

  把投资购藏的目标锁定在有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的当代中青年画家身上,是一些初涉市场者的首要选择。当代中青年画家画作的行情才刚刚起步,价位相对较低,升值潜力较大。

  来源:独家授权《艺+周刊》刊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3

  “这位青年画家很有潜力,现在他的画还很便宜,只有500元一平方尺,也许将来他的画会涨很多。”五年前,我就是用这样的话向朋友们推荐青年画家孙震生的。如果是您,听了我的这番介绍后会考虑买他的作品吗?2000元一张四平尺的斗方您愿意买几张呢?

  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吕立新

  2000元一张的画谁都买得起,几年过去了,孙震生的画已经涨到了一平尺近三万元,也就是说那时2000元一张的画现在已经涨到了12万元,并且是一画难求。他已经成为了目前艺术品市场上表现最抢眼的70后画家了。

  当初,孙震生为了筹集去天津美院进修的学费,拿着自己的画来找我,希望我能帮着把画卖出去。因为很早就与他相识,我对他的作品比较了解,我马上就给一位经商的朋友打了电话,叫他过来,强迫让他买一张。记得当时是一幅很大的工笔人物画,有10平尺左右,这位朋友吭吭哧哧只愿意掏1.2万元,孙震生也没说什么就成交了。

  现在这幅工笔画应该值多少钱呢?按目前孙震生作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保守估计也在80万元左右吧。五年间一幅画从1.2万元涨到了80万元,增值了将近70倍,是不是有点像神话传说?然而这确实是真实的事情,艺术品市场从来不乏神话。

  众所周知,在艺术品市场上前辈大师、名家的作品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少,总会有一天被抢夺干净资源枯竭的时候,这就要求市场不断出现新的判断和关注点,而青年艺术家正是艺术市场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齐白石也有青春期,艺术大师也是从青年时过来的,谁能保证今天的年轻人不是明天的“齐白石”呢?若从投资角度说,五年增长七十倍的神话也只有发生在青年艺术家的身上。如果你是有足够资金的收藏家,当然你可以到拍场上去和有实力的人同场博弈,去争夺前辈大师、名家的作品,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钱,那你就认认真真地去研究和发现青年艺术家吧。以小博大,以最小的投入赚取最大的回报,这就是我们投资青年艺术家的理由。这个过程虽说有时会显得漫长些,但是,让你的知识和财富与艺术家共成长不也是一件充满期待很愉快的过程吗?

  来源:雅昌艺术网

  [微声音]

  @伍劲(艺术经纪人):

  只要对艺术足够的尊重,选择什么是资本的权力

  (万达2800万美元拍下毕加索作品)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人开始在全球艺术品舞台扮演猎食者。只要对艺术足够的尊重,选择什么是资本的权力。当然,国际化这条路也绝非坦途。只要想想路德维希超过900件毕加索的收藏,想想我们一年一度在巴塞尔可以看到的贝耶勒的毕加索,就知道要成为令西方人尊重的收藏家有多艰难。万达算是买了张入场券,但要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路途又岂只是遥远而已。

  @李苏桥(知名艺术策展人):

  曾梵志天价作品不代表市场要真的回暖

  在非洲自驾时就听到苏富比香港秋拍夜场中尤伦斯收藏之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币落槌给欧美人,一周后回京仍见媒体惊呼当代艺术亿元时代之到来;其实一场拍卖中出现单件作品的惊人价格,完全不代表整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真的要回暖或井喷,这场拍卖的惊人数字只说明尤伦斯先生是个幸运的人!

  

  本期“艺+之言”特别精选出三篇关于艺术欣赏、艺术市场与艺术投资的评论文章,从资深业内人士的角度来谈一谈关于“艺术”这件事。

  而微声音则关注的是今秋拍卖市场上的两件大事:一是万达集团2800万美元拍下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一是曾梵志《最后的晚餐》1.8亿港元落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