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6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延迟退休从谁开始,不是简单的选择题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公开表态,我国将以“一年提高几个月”的推进方法,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12月11日《现代快报》《京华时报》)

  此前,曾有传言延迟退休对公务员有利,政策可能会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从而引发了舆论质疑。对此,胡晓义副部长给予了否定,并抛出了“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的提法。从理论上讲,退休年龄越低,越应该予以延迟,并且延迟的弹性空间越大。不过,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在现行规定中,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是指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但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在劳动力最旺盛的时候,已经把体力透支,等上了年纪后,更希望早点离开岗位休息。因此,倘若成为延迟退休第一个吃螃蟹者,不仅会受到重体力劳动者本身的抵触,恐怕也难以赢得民意的认同和支持。

  延退从谁开始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我们既不能为了减少阻力,让公务员群体先延迟,也不能想当然地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入手,造成强人所难,而应统筹考量,协同推进。个人以为需做好“三道题”。

  其一,考虑行业差异。行业不同,延迟退休的影响也不同。比如科研人员、知识分子等脑力劳动者和建筑工人、矿工等体力劳动者。政策制定必须充分考量这种行业差异,体现人性化。

  其二,尊重个人意愿。不仅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也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必须尊重劳动者对工作的意愿,提供柔性化的选择空间。

  其三,加强政策引导。延迟退休不能通过行政命令强加于人,而应通过政策的引导,让劳动者权衡利弊之后,发自内心地愿意延退。同时,必须尽快出台时间表,早日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从而解开公众对于延迟退休的心结。

  河南 张枫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