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恩情本”上记着每一笔捐助
八旬患癌夫妻想卖房帮更多人
老伴躺在医院里已好几天滴水未进,钱老伯一直守在她身边
  钱老伯和他的“恩情本”
  钱老伯守护在老伴床边

  昨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9楼病区43床,84岁的钱爱珍老人已经数日滴水未进,完全靠挂营养液支撑生命。81岁的老伴钱坤芳守在她身边,不时盯着床头的监护仪,生怕心跳、脉搏又出现异常。间或,他会轻声呼唤老伴,担心她真的就此一睡不再醒来。

  这对同患癌症的老夫妻相濡以沫六十载,当妻子徘徊在生死边缘时,老伴决定等她走了就住到敬老院去,把现在的住房卖掉,钱用来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现代快报记者 陆媛 文/摄

  收到饼干、水果也一个不落地记下来

  双双年过八旬的钱坤芳、钱爱珍老夫妇无儿无女,也没有社保,每月靠1300元生活。

  虽然日子清苦,但钱老伯却说,“平平淡淡过,我们很幸福。”两人在北塘区刘潭三村已经住了10多年,附近的居民经常看到老两口手牵手一起外出买菜、一起出门锻炼……结婚60年竟没有红过脸,令旁人羡慕不已。但是平静的生活却在2011年4月被打破,老伴钱爱珍被查出患上淋巴癌,几乎就在同时,钱老伯也患上了癌症,他当即拒绝治疗。“如果我也做手术,谁来照顾她?再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从老伴做手术到放疗,钱老伯跑前跑后照料她。“看着他辛苦地操劳,我真不想再连累他。”钱爱珍一度曾流露出“不想活了”。

  令两位老人没想到的是,社会各界向他们伸出援手,帮他们共渡难关。钱坤芳拿出自己的“恩情本”,上面写着“爱心济助,恩深似海”。他完整地记录下好心人的每一次捐助:

  2011年10月26日,刘先生,800元,备注:2.5升金龙鱼油二瓶;

  10月27日,徐祁女士,5000元,备注:其子(小学)300元;

  12月21日,觉善堂,24史冬至团子、水果;

  12月23日,虹桥医院冯院长,1000元、棉被、米、油、100元购物卡;

  12月27日,陈女士,足浴盆一只、天鹅绒被一条……

  不仅是捐款,哪怕是饼干、团子、水果等也都一个不落地记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治病借了好几万,好心人捐助了3万多元。我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我怕自己会忘了,所以要一笔一笔记下来。”

  捐款、送衣服,大伙像亲人一样帮他们

  北塘区黄巷街道工作人员王慧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虽然老两口的户口不在刘潭三村,但当地社区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们的困境后,把他们当作社区的居民同样关心。政府、街道、社区和各界纷纷伸出援手。2012年3月,听说钱老伯家的空调不好使了,王慧组织爱心企业家捐款当即为老人买来一台新空调。王慧的母亲和妹妹听说此事后,也捐了1700元给老人。刘潭一村社区书记任雁萍一直被钱爱珍称为“好心肝”,社区安排志愿者帮老人打扫卫生,买菜做饭;任雁萍自己掏钱帮老人买衣服、鞋袜,还时常买菜给老人改善伙食……

  一路走来,钱老伯说关心帮助过他们的人太多:老伴上次手术要输血,20多个志愿者说,如果要献血随时找他们;一家孢子粉厂的负责人承诺为二老终身免费提供孢子粉;南通的马女士赶到无锡将2140元钱送到了两个老人手上;“黄巷街道书记来我家慰问,老伴感动得掉眼泪,领导直接用手给她擦眼泪,还安慰她‘我们都是你的子女,你们以后的养老都会安排好’!”

  因为经济困难,手术放疗后一年多钱爱珍没有去医院复查。今年1月,她越发削瘦无力,脸色苍白。直到5月走不动路了才到医院检查,当医生宣布已是胃癌晚期时,钱老伯当场泣不成声。自从11月26日入住三院以来,钱爱珍的情况一天不如一天。请不起护工,也担心护工不能像自己一样尽心,钱老伯起初日夜在医院服侍,护士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晚上回家去,即使这样,他每天至少呆在医院10多个小时。“肿瘤科的医生护士对我们像亲人一样,有问题随叫随到,向我耐心解释病情。她大小便失禁,护士看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帮我一起给她翻身擦身、换尿不湿,不嫌脏臭。”得知钱家的情况后,肿瘤科医务人员自发捐款1000元。但钱老伯却说什么也不肯要,他甚至找到医院领导要退捐款,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最终才收下了。

  临走前想见见恩人,还要卖房帮助他人

  钱爱珍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老人的病情已经不容乐观,前几天刚抢救过,目前已没有采取针对肿瘤的治疗,靠营养液支持尽量延长生命,“我们跟钱老伯说过,随时要做好心理准备。”目前老人每天的治疗和监护费用要一千多元,因为是农保自己要负担一半费用。虽然靠借钱度日,但钱老伯却说,“大家对我们的帮助够多了,感谢所有的好心人!”

  相依为命了这么多年,钱老伯如今最揪心的就是老伴随时会离开,“我最大心愿是明年等到地铁建好了,带着她坐一回地铁游览无锡,但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现在我晚上回家一个人空空荡荡,忍不住就要流眼泪。”还能为老伴做些什么呢?钱老伯请现代快报记者帮忙,希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如果可以的话能来医院和老伴见最后一面。“许多恩人都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找不到他们!我们没有子女,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我想老伴在临走前最想看到他们!”“我们虽然没有子女,但自己的子女可能不一定对我们这么好!”从接受各界的援助之时起,如何报恩成了老两口最大的心病。

  “如果可以,我们都愿意捐献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但我们担心,年纪太大,捐献会不成功。”最终,钱老伯决定,“老伴如果走了,我到敬老院去,把我们现在住的刘潭三村一室一厅的房子卖掉,一部分还债,多余的钱拿去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中的感动

  虽然日子艰苦

  他们仍不忘报恩

  贫困家庭需要帮助,这样的对象采访和报道过多次,但这次不同。无儿无女的钱坤芳、钱爱珍夫妇,过着物质清贫却知足恩爱的生活,他们不离不弃,相伴终老。这足以令我们年轻人动容和钦佩。

  当他们遭遇不幸又受到各界关爱时,老两口并没有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是怀着强烈的感恩之心。就像黄巷街道工作人员所言,老人是打心眼里感激,“恩情本”就是老人感恩心的最好体现,他们将受到的点滴恩惠都记录下来并铭记于心。不仅如此,他们始终不忘报恩,在明知没有其他能力回报社会的时候,仍希望最后通过卖房帮助更困难的人。

  老伴来日无多,不久后钱坤芳老人可能孤身一人,在政府和各界的关爱下,他可以在敬老院安度晚年。但记者觉得,他最需要的是子女般的关怀和陪伴,如果你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的爷爷,有空去探望他,这也许是老人最好的慰藉了。如果您愿意进行爱心帮扶,请拨打快报热线96060。

  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今年,现代快报与中央电视台再度联手,启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江苏地区推选活动,并同步展开“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向我们推荐你们心中的感动人物。由江苏各界精英人士、市民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委会选出20名“感动江苏”候选人,公众可通过短信、网络、信件等方式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的10人,获选“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获奖的10人名单将同时被纳入全国的候选名单中,参与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评选。

  互动方式

  ■热线

  拨打热线96060,告诉我们您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邮

  您可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给我们,电子邮箱地址为:gandongjiangsu2013@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网站

  登录现代快报网

  (www.xdkb.net)

  ■微博

  发新浪微博,加标签#感动中国之江苏#,并@现代快报。

  ■微信

  在微信的“添加朋友”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现代快报”(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之后将您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输入对话框,加标签#感动中国#,发送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