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退休年龄的事,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觉得早点退休有保障;有人觉得多干几年收入高;有人说早退能促进青年人就业;有人说晚退能缓解老龄化压力。说得都有理,可怎样才最有利?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全局和长远,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如何“渐进式”延迟
A 提前预告 让公众有准备期
B 分步走 ,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众开始
C 迈小步,每年只延迟几个月
D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根据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和理解,‘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包含着多层含义。”胡晓义说,“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为何要延迟退休
A 城镇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5岁以上
B 就业形势:劳动力供大于求
C 人口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
“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胡晓义说,“从国情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同时,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但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预示我国劳动力将逐步进入供给总量减少时期。
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从全国劳动力资源与老年人口的比值看,2007年为6.85:1,5年后急剧降到4.83: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的抚养比为3.03:1。据预测,2030年前后,养老保险抚养比将提高到2:1以下。
争议
A
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根据教育部的数字,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即将过去的2013年也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年轻人现在找工作都难,老年人再延迟退休,会不会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呢?
胡晓义说,这种顾虑是有道理的。从短期看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但看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看我们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必须未雨绸缪。
B
养老金双轨制如何解决?
胡晓义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大体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总体一致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模式,体现公平。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水平与个人历年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五是建立职业年金,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C
“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
针对社会上“可能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让公务员群体更受益”的担忧,胡晓义表示,公务员的退休政策都是依据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来执行,延迟退休年龄是社会总体政策,而不是单对哪一群体来研究。
他表示,目前没有听说“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这样的建议。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