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峰回路转,神探李昌钰成了辩方证人
  吴琦幸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二十年前,青岛姑娘纪然冰邂逅台湾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老板彭增吉,发生婚外情并在美国生有一子,孩子仅五个月,母子两人被残忍杀害,成为轰动一时的“全球华人包二奶第一案”。彭增吉的妻子林黎云因涉嫌谋杀被美国警方逮捕。此后进行了历时7年的庭审,但真凶是谁,至今未有定论。

  本书作者吴琦幸是当年最早追踪报道此案的记者之一,她的亲见亲闻,或许可以为我们理清此案来龙去脉。

  [上期回顾]

  1996年9月6日,林黎云被判“终身监禁并不得保释”。林家人不服,提出上诉。

  1999年10月4日,星期一。我已经在圣塔莫妮卡大学任教,虽然仍挂着香港《亚洲周刊》洛杉矶记者的头衔,但很少开车到处跑新闻了。下午4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是《世界日报》的记者陈青打来的,只听她颇为神秘地说:“你知道吗,林黎云的案子翻过来了。”

  “你说林黎云的上诉已经成功了?”“你还不知道?《洛杉矶时报》、美联社都已经报道了此事,上诉法院驳回橙县高等法院的判决,认定录音带违反宪法权利。”陈青非常职业化地问我:“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我知道,由于我当时是第一个报道此案的记者,后又将有关报告写成了关于纪然冰命案的纪实报道《海外孽缘》,陈青是将我作为采访对象了。

  我毫无准备地说:“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此案从发生到今天已经有六年多时间了,自判刑到今天也已经有三年多了。如果上诉法院推翻这一判决,橙县警方和检方是会重新起诉的,因为这个案子在橙县和洛杉矶影响很大,是该县执法几十年处理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所有当时参与侦办、起诉这个案子的警官、检察官、法医,甚至审理此案的法官,在这个案子之后都获得了升迁。我想他们一定不会服输的,会继续将这个案子打下去。”

  第二天,我的这些评论便出现在本地的一些报纸上。美国的法律制度尤重上诉制,这是保障人民权利尤其是嫌犯、罪犯权利的一个重要制度。对于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之类的重刑犯,这种上诉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的有些死刑犯几乎一辈子都在上诉,从三十多岁判处死刑,直到六十多岁上诉结束再执行死刑的人比比皆是。

  彭增吉、林黎云两人在警局的一段对话是否可以作为呈堂证据,还有警局连续九个小时的审讯是否符合宪法,这两个问题是在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中初审、重审时辩方反复提出来的动议,但都被法官否决了。

  如今上诉法院以同样的原因推翻此案,是否意味着林黎云可望走出监狱,获得无罪释放?

  2001年3月中旬,纪然冰命案在圣塔安纳高等法院再次开审。

  全新的辩护律师阵容,全新的陪审团,全新的法官和助理,检方却还是原班人马:首席检察官莫可和已升为警长的怀特。由于上诉法院已经将关键证据——彭增吉与林黎云在警局中的一段对话录音——判为非法套供,检方手上只有纪然冰左手臂上的一个咬痕DNA证据,这对于要定林黎云有罪增添了很大的变数。

  辩方律师马歇尔·薛曼不见踪影,他已经超过75岁了,自从接手纪案之后,他的白发犹似隆冬的雪山一样沉重,承担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可能身体也吃不消。这次辩方律师已经换成年富力强的巴奈特,一位有着精瘦身材的白人律师。据说他花了一年多时间仔细研究案卷,访谈了该案的几十位证人,收集复验了检方的500多份证据,得出辩护要点:林黎云不是凶手,彭增吉才是真正的凶手。

  此语一出,对陪审团来说是一个震惊,但对一直追踪此案发展的记者和关心此案的千千万万个洛杉矶民众来说,却并不意外,因为当年的辩护律师薛曼在第一审的法庭上就已经提出了这一辩护要点。虽然这一辩护要点最后没有被陪审团全部接受,但在当时已经引起了震动。第一审最后流审,便证明这一辩护策略的成功。

  5月21日,一大批记者重新涌向法庭,因为他们得知,国际知名刑事鉴定专家、有“现代福尔摩斯”之称的李昌钰当天将要为林黎云辩护。这也是巴奈特在最后关头祭出的杀手锏。

  辩方作证开始。

  李昌钰表示自己应辩方之邀,于当年3月获知将作为该案的辩方证人,于4月13日赴橙县警局检测该案的各类证物,从中挑选出29张照片用于现场分析。一说到29张照片,12名陪审团成员眼睛一亮,法庭内所有的人也都开始兴奋起来。穿着深灰色西装的李昌钰走近证人席上的一台幻灯机,打开开关,法庭右侧的白色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彩色照片。

  李昌钰细致地分析了每一张照片,他的证词,可以说是此案峰回路转的关键。

  比如照片11:纪然冰床上的一件睡衣和一本英文书,被子凌乱。李昌钰提请陪审团注意在白色的床单上有一摊黄色的印迹。李昌钰没有指出这摊黄色的印迹是什么。但他的意图很明显,检方曾说过,由于纪然冰爱干净,每天洗涤,所以隔天的牙痕唾液会被洗掉,曾以此反驳辩方所称“咬人者并非杀人者”,而李昌钰举出的照片暗示,纪然冰的生活习惯显示咬痕有可能是隔天的,故而咬人者并非杀人者。

  比如照片15:一堆苹果皮。这是一种国人称之为“蛇果”的苹果皮,削得非常规整。

  李昌钰指出,这堆苹果皮在垃圾袋中找到,但里面没有果核。这是谁吃了留下的?警方事后从纪然冰胃的解剖中并没有找到苹果和果核。是不是一个相熟的人吃了这个苹果?在纪然冰房中吃了这个苹果的人,应该是与纪然冰有着友好关系的人。

  比如照片18:沙发蓝靠垫特写。李昌钰用了较多的时间来辨认靠垫上的一处血迹,较为模糊,他认为是一只手。他说,由于靠垫布吸水性较强,使血手印显得很模糊,依稀可见的是五个手指,看上去不像一个女人的手印。

  李昌钰总结疑点:现场应该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许是与纪然冰相熟的人,这个血手印和苹果皮可佐证;这个人与纪然冰的激烈搏杀并不是从门口开始的,因为一路上都没有喷射状血迹,只有在沙发、茶几边才出现大量喷射状血痕,显然搏杀地点是在沙发附近;而沙发靠垫上的血手印很大,他认为这是男人的,他用自己的手去比试了一下,居然比他的手还大。

  李昌钰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向陪审团展示了他对命案现场的看法。总结一点,他不明说纪然冰是谁杀的,但他通过29张照片重建的现场,直接指向“现场另外有一个男人”。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他没有做出表述。

  但在法庭上他的这种合理推断,让检方所提出的凶手是林黎云一个人的观点,在陪审团心里产生了质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