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车改再上路
江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仅省级每年在公车购置与运营上至少可节省近3亿元
  车改新政出台,这些公车将何去何从?图为南京市某机关院内的公车 现代快报记者 辛一 摄

  “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但“车轮上的铺张”更让人咂舌。

  车辆超配、公车私用、一年换40个轮胎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以及随之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让“公务车”屡屡成为社会热点,也被社会大众所诟病,中国探索近20年之久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堪称顶层设计的“最终解决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发改委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工作,民革中央已经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提案。提出“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等。这次,公车改革的春天真的要到来了吗?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毛丽萍

  【政策】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交通补贴

  公车改革,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改了近二十年却一直还挂在“空挡”上。“条例”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终于给停滞了近二十年的公车改革挂上了挡,只待踩油门加速前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条例”,公务用车有5条“规矩”:

  第二十五条,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十六条,党政机关应当从严配备实行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严格按规定配备专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

  从严控制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范围、编制和标准。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第二十七条,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

  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十八条,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第二十九条,根据公务活动需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严禁以任何理由挪用或者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因私使用配备给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

  【解读】

  亮点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长年关注公车改革,而他自己也是公车改革的实践者。

  2002年,叶青被任命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上班第一天,他便“炒掉”司机与公车,向领导要求进行一个人的公车改革:单位不再配车配司机,自己买车开;单位每月支付给他一定额度的车补。如果到外地出差,油费和过路费则实报实销。这被称为“叶氏车改”。

  “关注了这么多年,看到条例出台很激动。”叶青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例中关于公车改革的亮点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根据国家现有的规定,省部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其他的都叫一般公务用车。条例出台后,就意味着,今后只保留省部级以上官员专车。叶青认为,这也回应了三中全会中的一句话:严格公车的配备制度。

  据悉,杭州的车改中规定,只有副省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正厅级干部都被纳入了改革的范畴。

  “适度发放交通补贴”是车改突破口

  “最大的突破口在‘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叶青解释说,对于公车改革,老百姓担忧发放补贴会变成福利甚至腐败。他也坦言,有的地方进行的车改之所以能很快推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补贴高。

  不过,他认为,条例强调“适度”、“公务交通”,因此此次车改的补贴不可能很高。

  在叶青看来,条例中也有漏洞,即保留“机要通信”用车。他预计各单位可能会以此为名,尽量留车。因此建议将“机要通信”用车集中到机要局,由机要局提供,或“机要通信”委托安保公司以保密箱的方式运送。

  【调查】

  公车改革,南京在2004年就开始了

  一提到公车改革,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杭州的车改。用叶青的话说,杭州的公车改革是“做得最好、最彻底的”。但在公车改革上,杭州并不是第一个或第一批“吃螃蟹”的城市。

  南京的公车改革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当时筹备成立公车改革领导小组。2005年4月,从一些涉农街道开始,街道的公车集中起来向社会拍卖,而街道的公务人员按活动频率计发现金补贴,出门办事的交通工具自行解决。2006年,区县开始公车改革。2007年,南京所有区县完成公车改革。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参与车改的12个区(县)中,有11个区(县)采用货币化改革模式,只有1个县采用核定费用、租车使用的模式。所谓货币化改革就是单位不再配备公车,而是按职位高低、距离远近、工作量大小给公务员核发汽车补贴,按月发放。南京市建邺区2004年共支出公务交通费用354万元,车改后,一年需要发放货币补贴227万元,减少支出127万元,下降36%。 南京市纪委当年也曾经作过一个统计:车改单位以往一年实际支出车辆总费用约6000万元,车改后一年总费用仅为4242万元,降低了29%。

  取消了公车,公车交通补贴怎么算?南京公车改革的见证者及引领者,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家宝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还创造出了一道数学测算公式:公车交通费补贴=车辆消费基数×公务活动占用量×(1+地理因素系数+经济因素系数+购车因素系数)。车辆消费基数由燃油费、保险费、养路费、维修年检费、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车辆折旧费等6项费用综合构成。地理因素系数为距离系数+辖区面积系数构成。

  根据核算标准,一般乡镇党政正职(如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等)可获得每月1850元左右的车补,副职1500元左右,一般办事员最低每月补贴80元。最终,南京各区(县)乡党政一把手的车补,大致在每月1600元到2000元之间。

  为什么没声音了?改革出现“瓶颈”

  事实上,不仅南京早就开始公车改革,江苏很多地方都在试点,核心一致就是拍卖车辆,对相关干部实施货币化用车补贴。

  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举例,当时昆山采取乡镇和市级机关领导实行货币化补贴,小车全部拍卖给驾驶员,然后进行返租;兴化全面取消公车后,对于兴化境内的公务用车交通费用,依据该市新制定标准进行补贴,按单位人数、职务分别测算后,补贴到单位;常州新北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消区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行政性公务用车,发放货币化岗位补贴,公车租用,旧车竞价拍卖,驾驶员安置分流。南京市公车改革则是力度最大,将区县公车分批拍卖,卖车后给所有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

  据介绍,尽管江苏各地的公车改革试点此起彼伏,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暴露出的矛盾也愈发突出。先是昆山的拍卖公车在过户给个人后,相关部门要收回原先的“小号牌”,引起各方的关注。接着,南京一些公车驾驶员对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的“标准公式”合法性产生疑问,认为在公务员工资中已经有一项交通补贴的情况下,发放交通补贴却是从镇长到一般办事员人人有份,有滥发之嫌。此外,车拍卖后,原有司机中相当一部分人仍未脱离原单位,依然担当领导的私家车司机,为领导某些特殊情况和酒后提供服务,这部分司机的劳动收入自然还是由各街道、乡镇支付。正是对公车货币补贴的质疑声不断,一些单位不得不暂停公车改革试点,停止向相关人员发放车贴。江苏省盐业公司作为省国资委的下属单位,该单位早在 2008年就按照廉政部门的要求,停止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并且停止发放车改补贴,冻结车改补贴账户,恢复原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相关人士直言,在这种背景下,公车改革“走不动”了。昨天,问及南京的公车改革何时向市级机关推进?现代快报记者多方打听并没得到答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据他了解,大部分机关单位干部愿意车改,之所以难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里的领导干部相对较多,级别高,按级别高低发放补贴的话,补贴发放的金额或许还超过现有的公车费用,这样一来,没省钱财政还要多掏钱,因此很难改下去。

  而谈及公车改革,江苏一些官员并不陌生,因为2011年江苏启动的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曾为公车改革“预热”过。当时的专项治理主要解决6方面问题,即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省纪委相关人士曾明确表示,此次专项治理与推进公车改革相衔接,这也是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创造了条件。

  【算账】

  江苏到底有多少辆公车?

  没有公开数据

  南京的领导干部配车标准是明确的。比如,市管正局可以配18万元、1.8排量的车,局级干部并不是每人配一辆车,而是按照每人0.7辆车的标准配,处级干部4个人一辆车。然而,现实中,局级干部每人一辆专车的情况并不少见。

  “局长?当然每人一辆车、一个司机,不要说处长,我们这边有的科室也有专车,只是没有司机罢了……”上周,一位局级单位工作人员这样表示。据了解,按照相应规定,该局最多只能拥有20辆公车,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而对于南京的公车数量,相关部门也坦言,没有全面统计过,因为公车的定义不好界定,“比如,事业单位转让或借用给机关单位的算不算公车,机关单位使用下属单位的车算不算公车呢,没有统一的标准。”

  至于江苏的公车数量,在2011年5月,江苏省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有相关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做过这样的统计,省级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有2100多辆,全省的公务用车数量当时正在统计。不过,对于统计的最新数据该部门后来并没透露。

  取消一般公车,每年仅省级至少可节省近3亿元

  从全国看,公车费用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江苏也是如此。

  今年国庆前夕,江苏首次公开了省级“三公”经费汇总数据。据悉,省级预算单位2012年“三公”经费

  链接

  南京公车

  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

  涉农街道公车改革

  2004年,南京市公车改革启动;2005年4月,涉农街道车改开始,“车改补贴”等新名词出现;“公车拍卖”成为流行话题。

  [第二阶段]

  城区街道公车改革

  2005年11月,南京市城区街道公车改革拉开大幕。这一阶段主要由各区根据车改总方针自行制定车改方案。由于距离上大大缩短,一个正处级干部的车贴由乡镇车改中的超过2000元降至1200元左右。

  [第三阶段]

  区县级机关公车改革

  2006年4月,南京市出台《区县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区县级政府机关公车改革开始。据测算,车改后,各单位一年实际支出车辆总费用4200多万元,比之前一年的约6000万元降低了29%。

  财政拨款决算合计9.49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5亿元;而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合计为9.21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5.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车费用占比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都达到了六成以上。

  省级机关今年还提出,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江苏省委十项规定,严格落实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只减不增的要求,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取消公车后,可节省多少钱?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省级“三公”经费预算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为5.69亿元。如果按照一半是一般公务用车来算的话,那么在公车购置与运营方面至少可节省近3亿元。

  而南京也有数据,车改后,陈家宝曾表示,一年能为南京节省交通公务开支逾1亿元。

  “叶氏车改”每年可省8万元

  叶青介绍,据初步统计,全国的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在15万到20万之间。如果真的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那么毫无疑问将节约一大笔钱。

  在叶青看来,杭州的公车改革是“做得最好、最彻底的”。他在杭州了解到,与车改前相比,车改后一年可以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以杭州为样本,就以一辆公车一年能省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就是1000亿元。”

  随后,他以自己为例,算了一笔账:自己买车开,上下班油费单位每月补贴1200元,出武汉公干则实报实销,此外还有一个原则“3510”,即3公里步行,5公里骑车,10公里开车或地铁。

  “折旧费一年两万元,保险、零件费用一年两万元,司机工资一年4万元,这样算下来,每年至少可以省8万元。”他认为,公车改革最大的节约是司机的费用,其他都下降不多。

  对于一些机关单位推出的公务自行车,叶青认为可以推广,但公家没必要出这个钱,自行车购置成本不高,公务员都可以承担,因此最好配置少量公务自行车,鼓励公务员自行购置自行车。而他自己就配置了3辆自行车,私家车上总会放一辆折叠自行车。

  【落实】

  防止权力寻租,实行官员汽车登记制度

  “车轮腐败”一直以来备受诟病。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谈及公车改革的最大难点,叶青表示,部分官员没公车后,可能会通过权力找企业寻租,借车开,如何控制这种现象,将是未来最大的难点。对于企业来说,出于利益考虑,一般不会拒绝官员的要求。

  “这种行为就像行贿、受贿。”叶青建议,对官员的车实行登记制度,就像财产登记一样。“如果换车了,纪委就要查一查,是不是借企业的车。”

  “其实,现在很多官员都自己买了车,不少人也会开车,主要是改变一些官员的特权意识。”叶青预计,明年上半年中央部委将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各省市的执行细则将在明年下半年陆续出台。

  交通补贴不能一刀切,不能以官位高低来定

  江苏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孙肖远认为,用货币化的方式改革公务用车是一个大趋势,但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来具体执行。“以南京为例,局长、区委书记、区长等可以有专车,方便工作;而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要保证有车,不需要配专车,方便他们开会、调研等。”

  在发放补贴方面,孙肖远认为,不能范围太广,否则还是会浪费,省不了多少钱。“比如,副局级干部原来有配车,现在取消了,可以适度发放一定的补贴;而处级干部原来没有配车待遇的,就不要发钱,否则就变成了变相的福利。”在这一点上,条例也有严格要求,即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当然,在公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比如,使用下属单位的车,机关单位要付钱;纪委要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监督工作。

  同样,原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主任祖强也认为,交通补贴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以职务高低来算,“副处不见得比正处干得少,正处也不见得比局长跑得少,所以不能以官位高低来定夺。”他提出,交通补贴的发放最好把职务和工作内容相结合来考虑。

  一般公务用车取消了,多出的公车将何去何从?

  条例明确,公车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叶青认为,针对只剩几个月就可以报废的车坚决报废,其余的可以拍卖,拍卖的钱进入财政资金。对于司机,孙肖远认为,可以组建服务性车队,聘用这些司机,机关单位要用车的话,可以付钱租车。

  不过,叶青认为,“杭州有公车服务中心,但要车的人并不多,而租车的成本也不低。”

  如何防止补贴成变相福利?

  对于将补贴打入IC卡、市民卡等做法,有网友爆料,有的卡可以在超市、商场使用,这早已超出交通补贴的范畴,而是成了变相的福利。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杭州车改要求,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都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职务层级最高补贴2600元,最低300元;钱直接打入个人市民卡,只做交通费用,不能提现。

  孙肖远认为,要防止借补贴的名义发钱,就得限制卡的用途,比如只能打车、坐公交、加油等。

  “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我觉得关系不大。”叶青认为,关键补贴要合理,不宜一刀切,更不能太高。他以自己为例,“我是副厅级,一个月的补贴是1200元,我觉得这个补贴是合适的,主要用于上下班。如果出差,还会实报实销。”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非常赞成实报实销,她说,取消公车后,交通补贴一分都不要给,“出去办事,当天费用当天报销,并且把这些费用公布于众,让我们纳税人明明白白。”

  【监督】

  专家:不能流于形式,制度改革的推进需要决心

  说及公车改革,很多市民都为不以为然。

  昨天,南京市民张先生就不信:“怎么可能取消?你看,长江路人民大会堂只要一开会,两边停的全是公车,车队壮观,抽烟的司机们站着也壮观……怎么改,说说呗!”也有市民反映,他们就想不通,有时明明是一个单位出来几个人,怎么就不能拼个车,非得一人一辆,威风?还是面子?

  怎么让市民不再“冷眼旁观”,有专家提出,让公车“祼奔”让市民“围观”。祖强认为,目前,部分地方对公务用车的车牌,用统一颜色标识,或者在车辆身上标有与其他车辆相区别的特殊字母或者车牌上有“公”字,对公车实行“标识化管理”,是一个不错的点子。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云南曲靖、四川成都、湖北荆门等都已开始这么操作,从实施效果来看,公车标识直接说明了公车身份,上面还有举报电话号码,这样简单易行的做法,就是把公车私用的监督权完全交给公众,不仅释放让公众监督的诚意,而且对公车使用者也起到警示作用。

  不过,祖强认为,让公车“带标上路”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细致的工作要做,“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将权力关进笼子,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和严惩那些公车私用的公职人员,这样公车私用、公车违法等现象才能真正发挥持久的效果。”祖强说,政府部门只要决心大,像制止吃喝风一样,相信公车改革肯定会走出“深水”。

  【提醒】

  别让国企成为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漏网之鱼

  有消息说,温州市去年6月份推行公务车辆改革,正处级干部每月可领交通补贴3100元,为当时全国最高。可最近却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西安经发集团的车补最高每个月5300元。

  据悉,西安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仅1150元,相信拿着如此低薪水的人大有人在,同样是一名劳动者,西安经发集团的领导仅车补一项就是最低工资标准近5倍。昨天,祖强就提出,公车改革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国企也应包括,不能成为漏网之鱼。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