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不让孩子奔波苦,他筹资建校
酷暑中跑了几十个县去募捐
学校建成开学当天,这位60多岁的村主任哭着说“这不是梦吧”
  站在崭新的学校前,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刘廷瑞由衷地高兴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徐洋 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像古人说的,当官就该为民做主,不干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年65岁的刘廷瑞是徐州邳州官湖镇东坊村村主任,两年前,身为代理村主任的他,上任第四天就将前几任想做而没做成的大事提上日程——重建已成危房的东坊村小学。然而,建校需60万元启动资金,村委会又入不敷出,他是怎样筹到这笔钱的?谈及建校艰辛,老人几度哽咽。

  现代快报记者 仲茜

  信念 决定重建村小学,不让孩子再受奔波苦

  2011年3月16日,在村委会的一致推荐下,曾任村生产大队队长、做了20多年木材生意的刘廷瑞被选举为东坊村代理村主任。那时刘廷瑞63岁,3年前刚从苏州创业回乡。

  上任第4天,刘廷瑞听到东坊村小学校长汇报,才知道村小学校舍破损严重,漏风漏雨,百年老校只剩下1至3年级,4至6年级学生都转至相邻的西坊村小学上学,近的要走七八里路,远的要走十二三里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孩子和家长都受罪。

  “原本400多人的小学,现在只剩下104个孩子。再不整修,学校就要被撤并,以后东坊村小学就不存在了。”听到校长的介绍,刘廷瑞叹了口气,只说了一句,“筹资建新学校,是唯一的办法,不能再拖了。”

  当天晚上,刘廷瑞就来到村里德高望重的刘天运老人家里,商量建校办法。

  刘天运是村里刘姓族长,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刘姓家族曾筹资翻建祠堂。“能为先人造祠堂,更要为后人建学校,这是造福子孙的好事。”

  得到刘老的支持,刘廷瑞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他就召开村委会,和82岁的刘天运、80岁的刘福林、80岁的刘荣林等9人组建“建校委员会”,开始筹资建校。

  新建东坊村小学一栋主教学楼,需要当地村委拿出60万做启动资金,可东坊村村委早就入不敷出,账上一分钱都没有,公共用地的合约已经签到15年后。

  为了筹钱,2011年3月23日开始,刘廷瑞每天早晚通过大喇叭,向全村4000多名村民宣传筹款建校事宜。“大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共同把村里的百年老校保存下来。建起新学堂,孩子们也能就近上学。”刘廷瑞做起表率,捐款1万元。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建校委员会”收到了近10万元捐款,这给了刘廷瑞莫大的信心。

  光靠在村里发动募捐还不够,刘廷瑞还主动出击,向在外工作的东坊村人求助。于是,刘廷瑞揣着自己省吃俭用下的8000多元当作路费,带着村里几位超过70岁的老人,拿着“建校委员会”起草的“求助信”“建校委员会收款账单”开始了外出筹钱之路。

  七八月酷暑,老人们坐火车、乘大巴四处奔走。然而,“钱来得太不容易了。出门之前,谁也没想到,筹钱的难度会有这么大。”回想外出筹钱建校之路,刘廷瑞几度哽咽。很多老乡手机号都换了,在城市又搬家了。“这还不算最难的,遇到闭门羹、冷脸,不让进门,这才最伤心。”一次,坐了5 个小时车的刘天运双腿肿胀,走路腿都伸不直。可到了老乡家门口,连门都没让进去,当晚他们只好在附近的一个娘娘庙住下来。

  尽管吃尽苦头,刘廷瑞还是坚持跑了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天津等5省市几十个县,拜访了近百个在外工作、做生意的老乡,两个多月下来,又筹集16万元。

  坚韧 尽管多次吃闭门羹,仍跑了5省市向老乡筹钱

  执着 磕头摆酒求援,甚至逼卖自家厂房

  半年过去了,“建校委员会”账上还是只有30万,这离启动金60万还差一半。眼看着还要筹集30万,村里人开始摇头,老人们也失去了信心。“山头好上,山尖难爬,募捐已经到瓶颈了,很难再筹到钱了。”

  刘廷瑞也深感压力大,“建校委员会”也做好了退款准备。“钱筹不到、学校建不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不然没脸见人。”刘廷瑞开始失眠,人一下清瘦起来。他在家沉寂了几天后,想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一方面,他请来村里老人们来家吃饭,请他们继续支持筹款工作,一方面,他命令家人,卖掉自己的木材厂,筹资建校。

  “退钱就前功尽弃了,只要学校能盖起来,再苦再累我也心甘,请大家再帮帮忙。”在饭桌旁,刘廷瑞向8位老人一一磕头,请求帮助。到第3位老人时,其余几位老人再也坐不住了,9个人抱成一团,“再难也要携手走下去。”同时,刘廷瑞让家人卖掉自家木材厂,补齐资金缺口。一开始,老伴并不同意,子女也不支持,但老人以死相逼。“最终,女儿背着老伴,哭着答应我,不要去死,缺多少钱,她拿钱补上。”

  之后,刘廷瑞筹资建校的举动在乡镇传开,又有村民捐来善款,政府多部门也表示要鼎力相助。2012年初,村委会终于筹集到60万元启动金,上级部门也很快下了220万元建校款,2012年5月,东坊村小学新教学楼正式开工建设。

  108天后,大楼建成,东坊村小学恢复成6年制小学,新学期学生人数超过400人。开学当天,刘廷瑞一人躲在学校西北角大哭了一场,“学校终于建起来了,这不是梦吧。”

  采访中的感动

  看着崭新气派的校园

  他流下热泪

  “看到快报刊登的‘感动中国’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年11月15日,刘廷瑞给现代快报写信,讲述了他筹集建校的过程和艰难。

  “寄这封信给您,不是我想炫耀自己,不图名利,我是想告诉大家,不能坐在家里光靠政府给解决,你应该想办法,发动群众,以身作则。老百姓没有困难,要你村干部干什么。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11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东坊村,穿着朴素、为人亲和的刘廷瑞领我们走进了崭新气派的东坊村小学,看着操场上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锻炼身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的口号,刘廷瑞的眼角又湿润了,两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滑落。

  “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个平台,我应该用我的余生,多为老百姓干一番事业,为群众排忧解难。”老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坊村小学校长袁健告诉记者,刘廷瑞经常来学校,关心学生和老师,“老师们都受他感染,愿意坚守乡村小学,抓好学校教育,不辜负他和好心人的期望。”

  记者注意到,校园矗立着一块“建校功德碑”,密密麻麻刻着260多名捐资人姓名:刘海强3万,刘亚林2万,刘照杰5000……

  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今年,现代快报与中央电视台再度联手,启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江苏地区推选活动,并同步展开“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向我们推荐你们心中的感动人物。由江苏各界精英人士、市民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委会选出20名“感动江苏”候选人,公众可通过短信、网络、信件等方式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的10人,获选“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获奖的10人名单将同时被纳入全国的候选名单中,参与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评选。

  互动方式

  ■热线

  拨打热线96060,告诉我们您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邮

  您可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给我们,电子邮箱地址为:gandongjiangsu2013@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网站

  登录现代快报网

  (www.xdkb.net)

  ■微博

  发新浪微博,加标签#感动中国之江苏#,并@现代快报。

  ■微信

  在微信的“添加朋友”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现代快报”(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之后将您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输入对话框,加标签#感动中国#,发送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