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坚强的他,9岁做家务学种地
感恩的他,小本子记满好心人
他想有一天能报答那些好心人;他想努力是让家人过得更好
  外婆肠胃不好,每次从徐州学校回来汪明慈会给外婆带一些胃药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徐洋 摄

  “他9岁就下地干活,做家务照顾妈妈,自己还要上学。孩子太不容易了,现在像他这样的孩子真是少见了。”在徐州丰县范楼镇马庄村,当提起15岁的汪明慈,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6年前,汪明慈的爸爸因病去世,留下一贫如洗的家,和精神失常、没有劳动能力的妈妈。为了生活,9岁的小明慈开始学习如何种地,如何照顾妈妈,如何生存。过早地承担起一般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任。可他从不叫苦叫累,“有妈在,再难也是家。我还要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

  现代快报记者 仲茜

  9岁扛起家,一双小手,长满老茧

  虽然事先已得知汪明慈的家庭情况,可当记者从南京驱车5小时,来到徐州丰县范楼镇汪明慈家时,眼前的情景还是远远出乎预料。四周都是二层小楼,唯有这一家是低矮的平房,简陋的家具,破败的橱窗……很难想象,在寒冷的冬天,这单薄的房子怎么能为这一家人避寒取暖。

  屋里,年迈的老奶奶头上包着头巾,拄着拐棍、踱着小脚快步走出来。而一位穿着单薄,头发凌乱的中年女人,双手摇摆着,躲闪着逃出门外。这就是汪明慈87岁的姥姥和57岁的妈妈。

  6年前,小明慈的父亲患病去世,留下一贫如洗的家,和精神失常的妈妈。9岁的汪明慈便肩负起种地和照顾妈妈的重任。不会种地,不会在土灶上生火做饭,小明慈就向邻居讨教方法。劈柴、生火、烧面糊……每一样都从零开始学。住在临乡沛县、年过八旬的姥姥实在不忍心外孙一个人受苦,便背着布包袱赶来,祖孙俩相互依靠,支撑起这个家。

  “人还没有玉米秆高,就在玉米地里锄草、灭虫。”邻居汪大婶回忆说,小明慈不怕辛苦,拿起锄头,跟着大家在自家两亩多地里,冬种小麦夏种玉米。一双小手握不住锄头,手磨破了好多层皮,长了一道道老茧,冬天,又会生冻疮,握笔写字都疼。

  一次,小明慈错过了打防虫药水,结果庄稼地里生了很多虫子,他好几个晚上不睡觉,在地里捕虫。因为地里的收成是他们家的唯一经济来源。

  粮食成熟了,邻居刘大叔就主动把拖拉机开到田里,帮忙把粮食运到乡里去卖。“麦子能卖一千左右,玉米能卖800多,一年加起来收入2000元左右。”这在小明慈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为照顾家人,放弃大学梦,读了中专

  受爸爸去世的打击,妈妈的精神更加不好,有时候会在院子里撕心裂肺地喊叫,胡乱撕扯衣服,小明慈只好紧紧地抱住妈妈,安抚她到床上慢慢躺下。白天上学,小明慈也不放心妈妈,中午会跑回家。也不记得有多少次,他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迷路的妈妈。

  2009年,为了让外孙安心去镇上寄宿读初中,姥姥决定长期留下来。“小时候,他妈妈不知道这是她自己的孩子,把他扔在院子里,后来我把孩子带回家,用米糊糊把他喂养大,5岁送回来。好不容易长大了,谁知孩子又要受苦,现在我们得相互依靠,把日子过下去。”决定留下来的那天,祖孙俩抱头痛哭。“我特别感谢姥姥,那时她已经83岁了,弯着腰烧饭洗碗,我特别心疼。”

  镇上的初中离家20里,小明慈从来舍不得坐车,每次都是步行一小时回来。回到家里,他就让姥姥歇一歇,他烧饭、洗衣服,然后再下地干活。

  2012年中考,考得还不错的汪明慈,再三考虑之下,放弃了高中志愿,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所中专技校,学习电焊技术,三年就可以毕业。“每个孩子都有大学梦,品学兼优的汪明慈也不例外,但他更懂得责任和担当。”学校德育主任吴保庭说,汪明慈做出不上高中、放弃大学的决定时,眼泪直流,“他说要把大学梦埋在心里。”

  “外孙懂事,放心不下我们,所以上了中专,真是苦了孩子呦。”一说到这件事,87岁的姥姥便老泪纵横。

  懂得感恩,他用小本记下好心人

  如今,在徐州上中专的汪明慈仍然每周末都回家,把姥姥和妈妈一周吃的菜、用的水准备好。在学校,他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减免了学费。还通过在学校食堂刷碗,每日免费吃饭。寒暑假,他又在一家凉皮店打工,从晚上八点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每月可以挣1500元。他会用这些钱给姥姥买些营养品,给妈妈买点药,但却依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

  汪明慈家门口有棵柿子树,每年都能结100多个柿子,他总会挑选大的、结实的送给邻居。前两天,他还挑了20个柿子,走了20里路,送给帮助他很多的吴保庭老师。“以前遇到下雨天,我不放心家里的姥姥和庄稼,要请假回家,是吴老师骑电动车送我回去的。”汪明慈说。收到礼物的吴老师也特别感动,“礼轻情意重,孩子特别懂得感恩。”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姥姥的交待下,这两年过年时,汪明慈都要去邻居家磕头表示感谢。“人家帮助你了,你要会说谢谢。咱家没有什么好东西能送人,就只能让孩子磕头表示感谢了。”姥姥含着泪说。“孩子听话懂礼貌,人家也愿意帮咱一把。”今年大年初一,15岁的汪明慈就从村口第一户人家,一直磕头磕到最后一户人家。

  汪明慈还有一个小本子,本上记录着帮助过他的人:10月13日,王大爷送给我一个打火机;11月17日,丁老师送给妈妈一件御寒的棉袄,妈妈穿着很漂亮。12月1日,范楼镇集市汪老板送了一个电磁炉,我教会姥姥,姥姥以后不用烧柴火做饭,方便多了……“等我以后有了本事,一定好好感谢这些好心人。”汪明慈说。

  每次离家他最害怕

  “子欲养而亲不待”

  见到我们来,汪明慈的姥姥特别激动,拉着记者的手,讲述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故事,说到动情处,老人双眼紧闭,泪流满面。“谢谢你们关心我外孙,请多帮帮他。”老人双手合十,不停地向我们作揖。

  汪明慈赶紧安慰姥姥,为她抹去泪水,“姥姥,咱最难的关已经过去了。”说着,他也止不住流泪。“现在我就想早点找份工作,挣钱养家,让家人过得更好。”在汪明慈心里,他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外婆,一提起外婆他就心疼,“外婆已经87岁了,身体越来越不好,背都弯成90度了,我不忍心让她再干家务活。不知道她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我。”

  采访结束时,汪明慈决定跟我们的采访车返回徐州,“这样可以省下9元车费。”临出门前,他又去院子里打了一桶水,把中午要吃的南瓜洗干净,给外婆又多加了一床被子。“姥姥,你一定要保暖,给你买的奶粉,你一定要每天喝,把身体养好。”

  一切都嘱咐完了,汪明慈挥手向外婆道别,转身又流下两行热泪。“我只希望外婆身体好,能多活两年。”他告诉记者,每次离家,他心里就开始害怕,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害怕外婆和妈妈离开他。“有妈在,有姥姥在,再难也是家。”这时,再看汪明慈的双眼,泪光中充满了期待。

  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今年,现代快报与中央电视台再度联手,启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江苏地区推选活动,并同步展开“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向我们推荐你们心中的感动人物。由江苏各界精英人士、市民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委会选出20名“感动江苏”候选人,公众可通过短信、网络、信件等方式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的10人,获选“感动中国·2013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获奖的10人名单将同时被纳入全国的候选名单中,参与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评选。

  互动方式

  ■热线

  拨打热线96060,告诉我们您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邮

  您可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给我们,电子邮箱地址为:gandongjiangsu2013@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网站

  登录现代快报网

  (www.xdkb.net)

  ■微博

  发新浪微博,加标签#感动中国之江苏#,并@现代快报。

  ■微信

  在微信的“添加朋友”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现代快报”(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之后将您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输入对话框,加标签#感动中国#,发送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