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生命的自由与扩张
——崔见笔下的风景
  《蜀江胜境》
  《无止境的回音》
  《微风峪》
  《瑞雪图》
  《乐山乐水》
  《春季风景之二》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

  我至今仍然要感谢陈孝信先生。数年前,是他极力向我推荐崔见,使我在南京的日子里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南京的当代水墨艺术,看到了一位在中国当代水墨画中卓尔不群的艺术家。

  初识崔见,文雅有致中透着野性的力量

  2005年,我在参与策划第2届成都双年展时,头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就是要找到崔见,因为我认为,他可以代表当代水墨画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性创新。

  记得那次在崔见简朴的家中一幅幅欣赏他的六尺整幅的水墨作品,我惊叹于他那平实谦和的外表下,竟有着一颗洒脱无羁的热情的心。在他的画中,你看不到因为生活的繁琐和尚不为时人所重的焦虑以及追随时风、盼望早得名利的急迫。相反,他沉浸于自己的丹青世界,以专注的神情倾听来访者对于他的作品的批评和讨论。我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不可漠视的优秀水墨画家正在崛起,可以说,崔见以其不懈的努力已经当之无愧地进入到中国当代水墨画的一线画家群中。

  将自己的名字从崔健改为崔见,是否为了和那位著名的摇滚歌星相区别?我不得而知。但在崔见文雅有致、诚恳待人的平凡生活中,他却具有某种野性的力量。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可遏止的内心的冲动,犹如钱塘江潮,呼啸着掠过江岸,碰撞出激情的浪花。

  他的画往往不题诗,少题款,少钤印

  崔见将自己的画作称之为“风景”而非“山水”,大体上已经流露出了他出入古今,链结中西的愿望。他在画中往往不题诗,少题款,少钤印,也不追求传统的“三远”之境。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崔见的画作视为他内心的风景,那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表现性的自然流露,风景不仅意味着对于自然的尊重,更多地意味着自然对于一个人的天启,意味着画家内心情感驱使着他的画笔在二度平面上对于自然的水墨化重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用水墨语言重建一个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有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崔见擅长用线。在他的画中,各种实中带虚、错落有致的线条铺天盖地而来,以繁乱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郁郁葱葱的茂密空间。这种自由的结构空间既可看作现代人为焦灼情绪所笼罩着的城市体验,又可以成为自然界万物天竞自由的象征性表达。而我更倾向于将崔见画中的山林与植物看作一个海底世界,在那里,它们受到各种海底紊流的鼓动,自由地朝不同的方向摆动,但都服从着向上生长,极力展现着生命的自由与扩张。由此,崔见作品中的“气韵生动”并非来自他精心地组织画面结构和刻意地挪用传统水墨符号,而是来自于他“境由心生”。

  画中植物像精灵一般神奇

  评论家郭晓川认为“崔见关注整体的气势重于局部刻画的精到,似乎以无序的状态延展着,这种粗服乱头、松散杂乱的背后不时透出江南秀润柔丽的气质,他试图在有形象的点线缭绕中切合现代艺术个性解放的精神实质。”应该说有不少评论家都注意到了崔见画中的这种偶然性与随意性,这种偶然性与随意性并非刻意为之,他明白面对深厚的中国画传统,如果一味地顺应式地继承,难免脱不出传统的蕃篱,而成为前人的画奴。只有在逆向的思维中打破习以为常的定式,才能在峰峦广厚的传统高原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崔见以挥洒自如的线条在画面上行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笔下线条走势极富动感,似乎看不出潜在的形式结构,其实有着自己的内在图式。他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内在激情,以极富动感的线条形成了一种动荡的态势,使他画中的植物都具有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活力,像童话故事中的精灵一般,附着了令人惊异的神奇。

  崔见生活在传统水墨根基雄厚,历史人文气息浓郁的六朝古都,金陵画派的传统一直对生活在这里的画家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下意识地用笔墨规范来控制自己的水墨实践,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自觉的自我生产过程。

  崔见的水墨实践使我们对传统与创新获得了一种新的眼光,那就是对传统的态度和认识角度的不同,所获得的拓展方向竟会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自我在传统语言的长期浸润中所获得的笔墨习性有一种自觉的反思与警觉。

  崔见的画动中有静,人静如处子,画却动如脱兔。在他的画中,山、水、石、林都幻化为无处不在的生命精灵。对水墨规则的潜意识服从,被想象逐渐带入超验的潜意识的边缘,走向奇异而又陌生的境界。他的水墨画反映了厚重的传统在个性解放潮流冲击下趋于新兴市民社会的转型。崔见对传统水墨的解构性重组,对水墨技法和语汇的资源整合,使他真正从传统中走出,面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宽阔前景。

  自然而然 自然而不然

  章剑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苏省书法院院长)

  这几年,我与崔见交往甚多,常常见面,而更多见到的是他的画作与展览。中国有个成语叫“熟视无睹”,意思是见多了、看惯了,就会产生视觉疲劳,甚至像没看见一样。但我每次看崔见的画,全然没有这样的感觉,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崔见的画“只见山水不见人”,但我们又分明在他画面中见到了人,见到了他本人。崔见把自己的画称为风景而非山水,他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非自然。从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那就是:纵贯古今,横连东西,主客相融,物我两忘。

  自然而然,自然而不然。我们热情期待崔见在自然而然中进行艺术创作,在自然而不然中进行创新与探索,让我们不断见到他的新风景、新成果、新高峰。

  沉静思考和潇洒挥写

  

  邵大箴(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

  崔见的艺术给我突出的印象,是他巧妙、机智地把沉静思考和潇洒挥写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传统情怀又有现代意味的水墨作品。

  写意水墨创作有强烈的即兴性,它需要画家的感情冲动生发出来的灵感,精神放松地进入状态,根据画面的进展加以发挥,但头脑又要清醒、冷静,小心翼翼地掌控笔墨。既要胸有成竹,又要善于随机应变。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碰撞。

  崔见的笔墨乱中有序,实中见虚,在不经意中显示功力与修养,在不追求风格中流露出鲜明个性。

  画中充满个性化语言

  高云(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崔见于上世纪80年代就在水墨画上有了自己的形式,他的这个历程一共进行了20年。从崔见20年的历程来看,崔见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也是个勤奋的画家,同时我认为他也是幸运的画家。

  因为,通过20年个人的努力,他的勤奋探索,终于寻找到了一种个性化的水墨表现语言。我想一个画家如果能在美术发展史上有一点声音的话,首先就是要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如果一个画家想在美术发展史上作出贡献的话,也必须找到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我们说过,如果我们每一个画家,都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才叫百花齐放;如果我们的艺术家都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化艺术主张,这就叫百家争鸣。所以,我在这儿恭喜崔见先生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但如果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的要实现,我想就两个字:创新。

  崔见先生在探索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的这种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今天我们看到展厅里挂着的崔见的画,它的表现形式、它的水墨语言都是新的,但透过它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是一股真正的中国画的精神、中国画的气派、中国画的传统,所以崔见先生这种创新是我们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另外,我们看一下崔见的画,他的画线条非常活跃,而且呈现一种循环的态势。他是在追求什么呢?追求一种内力的外张,以及外力的内敛。这使我们想到太极的哲学原理。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这种形式是现代的,精神内核是传统的。

  崔健(笔名崔见),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南京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助理兼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加第二届成都双年展;第二届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展;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展;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比较展;现代绘画史代表画家作品展;中国画名家条幅作品展;60视线文献展;中国现代艺术意大利展;映·国际艺术展加拿大展;异质的水墨·当代艺术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年展”;金陵百家展;傅抱石奖·中国画展等。并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

  出版有《山水画名家画稿·崔见》《东方风景·崔见画集》《入·境——崔见作品集》《中国画收藏文献·崔见卷》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