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大包干”带头人:
弹响改革“变奏曲”
“有土鸡、土鸭、剁椒鸡蛋、臭鳜鱼……”时至午间,在自家经营的小岗村第一家农家乐“金昌食府”里,主人严金昌热情招呼着客人。“满意,但不满足。”对安徽凤阳小岗目前的发展形势,这位“大包干”带头人说。
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不讨饭,1978年的一个冬夜,在这个曾被当地人形容为“兔子都不拉屎”的皖北贫瘠之地,18位庄稼汉以“托孤”的方式签订“秘密协议”,并按下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18个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由此被拉开。
“一夜跨过温饱线,30年未过富裕坎。”这是外界对小岗的印象,也是小岗的现状。严金昌也在思考。“以前为了吃饱肚子,我们搞了大包干;现在想过好日子,就要搞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在小岗,严金昌可是个“名人”。他是最早把土地流转出去的那批人,属于“先富族”。
近年来,小岗村推动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开启了新一轮改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