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于毅夫:为红色谍王佐尔格搜集情报
  宋国涛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本书以开国第一任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市长)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相关历史事件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为背景,以他们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叙事点,运用多种来源的历史文献资料,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光辉的一生。

  透过本书,希望我们能懂得革命历程之悲壮,国家创业之艰难,人民胜利来之不易。

  [上期回顾]

  曾希圣是中央军委2局第一任局长,也是开国第一任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于毅夫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东北划为6个省和4个直辖市,其中黑龙江省、嫩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于毅夫担任开国第一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于毅夫原名于成泽,曾两次担任省政府主席,是一位“堪当大任”的政治家。但学生时代的于毅夫对文学颇感兴趣,那时他的最大梦想是当个文学家。

  1922年夏天,于毅夫在北平平民大学读书时结识了现代文学作家许地山,许地山是著名作家、教授,1920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以“落花生”为笔名发表多部文学作品,于毅夫就是在许地山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的。

  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于毅夫非常活跃,他与爱好文学、追求进步的同学们集会结社、演讲讨论、兴办杂志、编辑报刊,与郑振铎、沈雁冰、许地山、耿济之、王统照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和赵景深、蹇先艾、孙席珍、焦菊隐等人组织青年文学团体绿波社,并在京、津、沪、长沙、苏州等地和留美学生中设有分社,其骨干成员孙席珍曾被鲁迅称为“诗孩”。

  这些在新文学繁荣时期做出过不同贡献的文学青年,对于毅夫的文学创作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也曾给予于毅夫很高评价。

  曾被鲁迅称为“湘中诗人”的黎锦明是于毅夫的文坛挚友,他在信中称于毅夫是“妙人”、“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激起了东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总爆发。

  此时于毅夫正在天津,在张学铭手下当秘书。张学铭是张学良的胞弟,担任天津市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于毅夫不满国民党政府看着东北沦陷而采取不抵抗政策,愤然辞职。不久,被他的燕大同学共产党员张放吸收为情报员,为苏联红军搜集情报,这是他特工生涯的开端。

  张放不但是于毅夫南开中学、燕京大学的同学,而且是上海苏联红军情报站平津方面负责人。

  苏联红军在上海的情报工作由二战时期著名红色谍王理查德·佐尔格负责,张放是佐尔格的助手。

  佐尔格是苏联红军总参情报部远东地区情报员,1930年来到上海,化名亚历山大·约翰逊,公开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报》的驻沪记者。张放和于毅夫在佐尔格的领导下,为苏联红军搜集了大量情报。

  1933年到1935年,张放和于毅夫共同在北平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由于叛徒的破坏,张放在组织的安排下远去新疆工作,解放后改名刘进中。

  张放离开北平后,于毅夫在张学铭的推荐下,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参事,以此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军事情报工作,同东北军高级将领、北平头面人物广泛接触,获得了不少情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国民党逮捕平津共产党地下组织负责人的名单转送给党组织,使地下党组织免遭损失。

  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周恩来的指示,于毅夫进入华中解放区,在新华社华中分社任总编辑。陈毅觉得像于毅夫这样的人才去搞新闻有点可惜,于是又把他调任到了新四军情报部任副部长。

  1945年秋,于毅夫由新四军奔赴东北,在山东临沂路遇陈毅,尽管于毅夫带着中共长江局的组织介绍信,陈毅还是主动亲笔给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写了封信,信中陈毅郑重写道:“于毅夫是个好同志,堪任一省之长。”

  抗战胜利后,于毅夫受中共东北局委派,重又踏上了阔别14年的故土。1945年11月15日嫩江省政府宣告成立,于毅夫担任嫩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挑起省政府主席的担子,于毅夫不遗余力地为恢复人民正常生活而努力工作,他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周边十多个县,方圆几千里,都有于毅夫的足迹。他看到嫩江的城镇、乡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难过得流下了热泪。到了省政府所在地齐齐哈尔,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为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为让家乡人民真正获得解放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日夜操劳。

  嫩江人民见到了这样一位身着土布灰制服,脚穿青帮棉布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共产党干部,经常互相谈论着:“他就是当年在这里组织过反对日本筑路运动的于毅夫。”

  正当嫩江人民欢天喜地庆祝抗战胜利的时候,潜伏的国民党黑龙江省党务专员办事处代理专员赵岳山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决定派特务刺杀于毅夫。

  1945年12月24日夜12时,寒冬里的齐齐哈尔静悄悄的,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

  行动开始了,匪徒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省主席宿舍门口,“内应”高洪礼首先切断了于毅夫宿舍的电话线,又帮着打开大门,把匪徒们引入院内。

  在于毅夫的居所,西面一间是里外套间,西头里面一间住着于毅夫和财政厅厅长刘靖,省政府秘书主任、代理秘书长马识途则住在靠近走廊的外间。匪徒们误打误撞地走进了马识途的房间,穷凶极恶地问道:“你是于毅夫吗?”

  马识途立刻明白了匪徒并不认识于毅夫,便机智地回答“我是于毅夫”,敌人慌忙朝马识途身上连开数枪,马识途身中数弹倒在地板上的血泊中,不久便停止了呼吸。

  匪徒们误以为已经杀害了于毅夫,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搬抬墙角的一个麻袋,里面放着的是省财政厅的现款。

  此时我警卫部队闻讯赶到,立刻持枪堵住了敌人闯入的房间,连连往里射击,匪徒张达等人只好放下装满现金的麻袋,慌忙逃走。

  新中国成立后,公安机关将张达、信义两名主犯逮捕归案,判处死刑,刺杀于毅夫的其他凶手也都相继落网,受到了应得的惩处。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重划东北行政区划令》,将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于毅夫以东北解放区代表身份参加了会议,并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归来后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