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厕所开放遇冷”也是一面镜子 11月21日 华声在线 闻则鸣
今年11月19日是世界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并设立的首届“世界厕所日”。媒体就公共场所如厕问题进行调查,70%以上受访者更爱选择快餐店,而对于已实行开放内厕的政府机关,则几乎没人愿意去。(1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华声在线一评
人有三急,寻厕无门时,人的智商大概都会随之下降,当此考验之时,绝大部分人却对机关内厕保持“理智”回避,实属不易。可见,不是“不领情”,而是自测“受不起”。
机关厕所开放,也是一面“镜子”,折射着服务型机关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群众的“偏见”并非无中生有,干部的“傲慢”是其根源。开放内厕值得肯定,但便民之门的打开只是走出践行群众路线的第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系统工程,百姓只有在各项工作中感受到政府的真心为民、真情服务,才能真正信任、依靠并支持政府,实现从“找政府有困难”到“有困难找政府”的转变。
网友声音
@烟花三月下瓜粥:因为多数不对外开放。
@午夜大话:机关进个大门都要被盘问、填表、留身份证号和手机号什么的,人三急哪里忍得住?
现代快报再评
过去一些政府机关确实像衙门一样高高在上,群众“三急”时,不敢也不愿“麻烦”机关的厕所。但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转变机关作风后,相信很少有机关敢在“如厕”之事上顶风作案。
机关厕所开放后“遇冷”,并非都是因为政府机关“脸难看”。一种可能是惯性依赖,群众主观上更愿意选择服务行业的厕所;还有一种可能,是政府机关不像快餐店那样有很多“网点”,群众真有“急”事时,找快餐店比找政府机关更方便。
所以,所谓的“遇冷”,还存在一个使用频率和概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