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家住石杨路55号的祁春海老人吃过早饭,就会开残疾车带老伴外出,走访银龙花园社区的残疾人。
社区有92户残疾人家庭,老两口每个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对少部分特困残疾人,更是三天两头上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反馈给社区。由于为残疾人办了很多实事,大家为他们起了一个充满爱的名字——贴心拐杖。
通讯员 朱笑封 现代快报记者 钟晓敏
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祁春海从小便落下了残疾。成家后,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夫妻恩爱甜蜜,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不料,就在他们的儿子出生时,不幸降临了。由于高血压,妻子王秀兰剖腹产生下儿子,醒来后发现全身不能动了,经过漫长的治疗,还是落下了二级重残。
多年来,一家三口靠祁春海每月微薄的工资收入,过着清贫的生活。1999年祁春海下岗了。为了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他做过电工、门卫,还开过“马自达”。
“尽管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始终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社区副主任翟颖说,2004年,祁春海一家由于拆迁安置,成为第一批入住银龙花园的居民。自从住了进来,这对身患残疾的老夫妻,一直在为邻居做好事,谁家灯坏了、下水道堵塞了,他们随叫随到,义务帮忙修理。
“你们这么关爱残疾人,能不能到社区来做志愿者?”考虑到大妈做群众工作更合适,银龙花园社区想聘请王秀兰做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此后,祁春海便主动担任司机,只要老伴外出走访,他就开残疾车陪同。
银龙花园有92户残疾家庭。祁春海和老伴约定,无论如何,每户家庭每个月至少走访一次。8年来,他们记不清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走访了多少次。而社区里的18户重残家庭,更是他们夫妇三天两头必访的对象。
家住银龙花园33幢的王阿姨,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臂。祁春海和老伴经常上门帮她打扫卫生、择菜。有时候,家务活干完,他们就陪她聊天、拉家常。社区还有一位王大爷,无儿无女。由于性格孤僻,没有邻居愿意和他来往。祁春海每天早晨都和老伴上门去探视。现在,王大爷有什么话都爱跟他们说。
“由于经常去残疾人家中,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更知道残疾人的心理状况,了解残疾人需求。”翟颖说,这为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便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社区残疾人中间彰显了标杆的力量,成为了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开朗健谈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