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当本年度的南京市“向人民汇报”结束之后,公众的目光也自然转向诸多部门许下的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人民汇报”也就进入了纵深地带,部门的“场下”表现,将真正决定“汇报”的质量与诚意。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一开互动电视,就会被强制看十几秒的开机广告,这样的窝心事,每天都会发生。现在,情况有了改变。南京市文广新局在“向人民汇报”现场听得“抱怨”后,旋即于几天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3个频道的回看剔除广告,此后还会有10个频道剔除回看广告。而这样的“马上就改”例子颇多,很是提气。
向人民汇报是逗号,让人民满意才是句号。上述事例很能说明问题。
当本年度的南京市“向人民汇报”结束之后,公众的目光也自然转向诸多部门许下的承诺,包括给出的整改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人民汇报”也就进入了纵深地带,部门的“场下”表现,将真正决定“汇报”的质量与诚意。
整改是兑现承诺的重头戏。承诺必须在日常事务中加以落实,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向人民汇报”永无止境。
“在政府机关的大楼里,在服务单位的办事大厅里,在机场的候机楼里,在医院的诊室内,在银行的大堂中……群众评议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而给这些服务打分的,是800万南京市民!”南京市纪委书记龙翔日前所言呼应了民意期待。
“37家单位走出直播现场,就开始组织集中整改”,态度决定结果,这样的态度让人欣慰。但观察政府部门兑现承诺,还得拉长视线。
确实,一些整改项目短期即可见效,马上就能赢得掌声,不过,政府部门兑现承诺、赢得民意分数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蹴而就”之外,更需要持续发力、落实到位的精神。而这个过程更考验政府部门。
不得不说的是,要能一直经得住这个考验,并不容易。2010年1月,武汉市49个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首次集体作出254项公开承诺。公安局承诺“跨区可补办身份证”,但数月之后,人们却发现承诺被“架空”。当局长们走入电视直播间看到暗访的情况后,直言“心情沉重”。问题是,这样的“心情沉重”又有多大意义?
在电视直播现场或其他公开平台,紧张与兴奋之下,官员更容易给出承诺。在面临群众强烈质疑的场合下,一些官员也不免把“先应承下来”作为权宜之计。
但话好说,事难办。承诺所对应的问题,有不少牵涉多重矛盾,解决起来并非易事,必须用尽全力、贯彻到底。
就武汉公安局“跨区可补办身份证”的承诺,有派出所民警说“没有可行性”,还称“那个承诺又不是我说的”。这说明,很多时候,只有领导层面下决心还不够,还要以制度化消除行政体系内包括执行“终端”的阻力、惰性。
政府部门或领导干部在众人面前作出承诺,这显示了政治制度框架中承诺机制的发育与进步。
敢于承诺是好事。群众“抱怨”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面对群众诉求,如果支支吾吾、畏畏缩缩,那显然不合适。在问题面前敢承诺,是一种应有担当。但承诺不是“表演”,如果承诺发出后却迟迟不兑现,或者在现实中大打折扣,那后果比不承诺还要严重。因为承诺的落空,削减的是政府公信力。“承诺无戏言”,某种意义上,现在对这些部门而言,没有什么比兑现承诺让人民满意更重要的事了。